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培育、造就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是当务之急。东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表明,中产阶层的成熟与壮大,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调节器”。当今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但仍偏小,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非公有经济发展受限、贫富差别日益严重、“中产阶层”的税负过重等。只有消解这些不利因素,我国的“中产阶层”才能成长、壮大,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郭宇 《世纪桥》2014,(1):9-10,1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不仅事关本地区本民族的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社会整体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需要充分重视并发掘社会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对社会秩序有重大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社会资本的构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政府信用是社会信任系统的关键组成,而干部队伍建设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对于处于发展常态的社会来说,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对于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来说,稳定则是现代化的关键资源,因为它不仅维系了共同体的统一和权威的效能,而且保证了资源的积累和现代化成果的有效叠加,从而使现代化获得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稳定与改革、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现代化必然使城市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社会的全局发展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区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区管理已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作为城市基层组织的社区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无法满足城市化进程及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构建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和谐新型社区。并且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建设好城市社区,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保障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以来的事实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的建立则离不开每个域在法律分清权界基础上的自觉建构和相互合作,这种相互赋权和合作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必将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发展模式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加强社会管理的经验主要是: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实现社会成员思想情绪的稳定与和谐;重塑社会价值体系,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经济形势的稳定与和谐;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现政治局势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产阶层是当代“橄榄形”社会的中坚,对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中产阶层的发展有其特异性,这些特异性的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其发展,用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其引导整合是促进其健康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党国英 《理论导报》2012,(12):33-33
如果在今后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始终能伴随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转型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少。中产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例如,他们的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70%左右,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按照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拥有独栋房屋的阶层会因生活于低人口密度居住区,有更大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严翅君  李小红 《唯实》2011,(8):163-169
对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一是细分主体角度的研究 二是发生学视角的研究 三是功能意义上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拓展,欠缺规律性发掘 仍需加强场域性探究和功能性追索。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有利于准确判断这一阶层成长 成熟和变动走势 有利于执政党和政府形成正确的政策选择 有利于为社会和谐 团结稳定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吕庆春  伍爱华 《探索》2016,(4):174-180
中产阶层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应从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维度去考察。当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流阶层的时候,经济与政治的制度化程度较高,中产阶层的体制属性、良好的教育背景促使其理性思考,其价值取向倾向中庸,政治态度趋于保守,中产阶层的中间社会地位能有效地黏合其他社会阶层,是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器"。在中产阶层不断壮大的转型社会中,制度化程度较低,中产阶层的价值取向倾向多元化,政治参与处于无序状态,中产阶层是转型社会中反体制的主要力量,主张激进的政治与社会变革,成为政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民主进程的主要推进者。因此,不能一概地认为中产阶层就是社会稳定阶层,转型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动荡器"。  相似文献   

11.
兵团维吾尔族社会秩序是在国家力量主导所形成的,具有国家认同度高、社会组织性强的特征。随着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兵团少数民族在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社会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变迁,维持原有社会秩序稳定的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社会管理的手段,组织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建构起适合当前发展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4,(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不仅事关本地区本民族的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社会整体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需要充分重视并发掘社会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对社会秩序有重大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社会资本的构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政府信用是社会信任系统的关键组成,而干部队伍建设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转型,理论界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阶层——中产阶层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本文旨在对理论界关于中产阶层的概念、界定标准、特点、作用、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概括。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转型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心。对正处于大转型阶段的当下中国来说,城市治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在充分激发城市创造性活力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动态稳定的内生机制,既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现代经济主引擎和现代文明传播中心的功能,又有效避免城市在快速膨胀过程中成为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集散地。中国城市化的特殊背景及其特殊的推进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治理难题,决定了城市治理创新的现实路径是遵循有效性原则,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体制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探索和建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作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以全面整合城市治理资源,有效应对城市治理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通过传统的"以礼治村"嵌入"依法治村"的法治方式,构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逐渐培养公民的"法治"人格意识,从而构建一种良性、稳定、长久的基层治理方式。这是我国基层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民主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重大的变革,也是我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99,(4)
维护首都的社会政治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事关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北京是首都,做好北京的社会政治稳定工作,对确保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都稳定了,全国才会稳定,才能把改革发展事业继续推向前进。1999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大事喜事多,难点热点也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等重大庆典活动将在北京举行。只有北京的社会政治稳定,才能确保各项重大庆典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首都的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稳定思想蕴含着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思想情绪“四位一体”稳定的丰富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稳定思想,前者指明了社会稳定的三大基础,后者明确了新时期的稳定机制。当前,要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实现的实践指向,协商民主作为农村环境治理的新型理论范式,将二者相结合,研究解析协商民主与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中的理治性、善治性、法治性与协商民主中的理治、善治、法治三种特质紧密吻合。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在结构上互动融合,一方面,协商民主通过生成农村环境治理所需的社会秩序、公平正义、制度保障以及培育农村环境治理参与主体,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中面临的治理困境和难题可以转化为协商民主发展的巨大动力,而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充分的制度供给,则为发展协商民主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与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一是细分主体角度的研究;二是发生学视角的研究;三是功能意义上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拓展,欠缺规律性发掘;仍需加强场城性探究和功能性追索.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社会态度,有利于准确判断这一阶层成长、成熟和变动走势;有利于执政党和政府形成正确的政策选择;有利于为社会和谐、团结稳定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产阶层的现状、功能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冰燕  徐学庆 《学习论坛》2009,25(11):68-7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的崛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产阶层在我国到底有哪些功能,今后如何发展,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队伍,都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