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媒体“开足马力”进行反法西斯的爱国主义宣传。其中,广播作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在战时的苏联爱国主义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对广播宣传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节目编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并加快广播网建设,积极发挥其政治宣传功能,在卫国战争前线与后方搭建起一座反法西斯宣传和军民交流的桥梁。广播节目出色地完成了爱国动员任务,成为苏联对敌宣传斗争的排头兵,也成为战争年代苏联人民坚持战斗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汉诺威红线     
我们就要越过一座桥,这座桥下,是四个水神的雕像,湍急的河水倾泄出来,给人们带来生命之泉。显然这是这个城市最为古老的地方,就在旁边有一个大的雕楼样的大谷仓,据说是这个城市最为古老的建筑。也许早先的人们就从这条河上运来他们的食物,物品,再放到这个雕楼里,再流通到市场上去的。  相似文献   

3.
在二战中,苏联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后方劳动力短缺、国防工业领域急需大量工人的情况下,苏联妇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劳动极大地保障了前线的需求。作为战时军需生产基地的西伯利亚地区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卫国战争前,斯大林从所谓国家安全利益考虑,对一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采取强调迁移措施,把他们迁徙到陌生的异地他乡,远东地区朝鲜人就是其中之一。在迁移过程中,朝鲜移民遭到了很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5.
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联知识分子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特殊性的重大问题.苏联知识分子对苏共的向背,实际上决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败.苏联知识分子曾经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起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科学、文学和艺术创造中也取得了光辉成就.然而,与此同时,苏联知识分子也曾经在多次的政治运动中遭到压制和批判,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始终没有得到苏共领导应有的重视,在严密的行政领导和组织控制下,知识分子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改革方针的错误,政治局势发生动荡,知识分子终于站到了苏共的对立面,抛弃了苏共,抛弃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论述了苏共最终被苏联知识分子抛弃的原因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苏联人民赢得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苏联政府和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结果,也是世界一切正义力量向困境中的苏联人民提供援助的结果。战争期间,苏联囚犯这一特殊群体或参军入伍拿起武器跟敌人厮杀,或参加国防工程建设,或在工厂车间生产、制造武器弹药,或从事粮食生产、木材采伐、矿井作业,以其特殊的方式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最早由在西方的乌克兰流亡者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这个问题在乌克兰被公开提出。苏联解体至今,乌克兰和俄罗斯学界以及政界就因饥荒死亡人数、饥荒发生的原因、斯大林对饥荒应负的责任等问题展开争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这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第四大城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伏尔加格勒旧称察里津,建于1589年,见证了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苏联以及俄罗斯联邦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由于1918年斯大林在察里津保卫战中立下卓越功勋,苏共中央于1925年决定将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因此后来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1961年,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斯大林格勒改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对苏联历史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2007年出版的历史书<俄罗斯现代史1917~2006年>是苏联解体后,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第一本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它对于苏联历史和苏联历史人物具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不同的评价,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西方认为这是普京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是"从民主体制的倒退".该书否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或日苏联模式已经丧失了发展的潜力.该书充分肯定了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和实现工业化和文化革命的巨大功绩,肯定了斯大林民族政策正确的一面,因而称"斯大林被视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但也没有回避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问题,如,轻工业的恢复落后于重工业,农业的落后面貌没有大的改善,巨大的成就是通过极大压制民众所取得的.该书明确指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执政者应当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认为"苏联解体并没有命中注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闽西华侨的出国,始见于明成化初年,继见于明弘治年间.开始阶段只有少数人冒险出洋.鸦片战争后为出洋的发展阶段,有较多的成批人民到海外谋生.民国时为出洋的高潮阶段,出洋人数猛增.何以民国时期出洋人数猛增?他们出国原因是什么?为此要深入探讨此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 民国时期闽西华侨大量出国有诸多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下面分述之.  相似文献   

11.
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的印象是稳定.而人们往往忽视重要的一点,这种稳定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相当一个时期里意味着停滞.如果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如果从苏联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制度的变迁的角度分析,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完全可以说是停滞、聚集危机因素与苏联走近衰亡的时期.导致这个时期停滞的主导原因是改革的停滞.停滞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有社会、政治问题日趋增多与尖锐;经济增长率递减和停滞;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的低效日益严重;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和悄悄地重新斯大林化.  相似文献   

12.
越南经济革新十年总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党的六大堪称是历史的里程碑,标志着形成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模式的决定性转折。党的七大继续肯定并不断完善六大提出的革新路线。从1986年到1995年的两个五年计划中,经济革新事业开展并实行了十年,成效显著。仅在革新的头五年,即1986—1990年五年计划里,我们就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一些经济增长指标,五年间,社会总产值增长26.4%,年均增长4.8%;国民收入增长21%,年均增长3.9%。如果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幅度和与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变化时其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迅速下降相比较,我国经济在1986到1990年间的增长速度已经不低了。 更重要的是,到1990年,我们已经基本上废除了旧的经济管理机制,建立了横向型的新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转变是在东欧各国和苏联陷入全面危机之前,由于有了这一及时的转变,我们仍争取到了国际上的支援和帮助,为确保1986—1990年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  相似文献   

13.
卫国战争期间,被迫从原聚居地整体迁移到边远地区的苏联7个少数民族,其迁移过程充满着暴力和镇压;到达迁入地的特殊移民区后,被置于严格的管制之下.从迁徙之日到1949年之前移民的死亡数大大高于出生数.斯大林逝世后7个少数民族虽被先后平反,但只有5个少数民族恢复自治.没被恢复自治的两个少数民族虽经多次争取,但愿望终未能实现;而得以恢复自治的5个少数民族虽迁回原籍,但回迁过程一片混乱,回迁之后与当地民族的居民关系紧张,冲突不断.苏联在少数民族迁移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为世人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华人社会迅速崛起,华人人数已由40年代的10多万猛增到90年代的160万以上.美国华人经济欣欣向荣,并且已形成相当规模.王安电脑公司曾经在高科技行业一枝独秀华人金融业在美国也崭露头角,仅纽约华埠在80年代末就有30家银行自1986年起美国华人经济跃居全美少数民族之首,遥遥领先于日裔、韩裔,美国华人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已超过白人家庭美国华人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表现最为骄人在中学教育阶段华人子弟就以勤奋和聪颖而显得与众不同,他们中有不少人在全美的重要竞赛中频频获奖.华人于弟升人名牌大学的特别多,如1990年…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有一个人比苏联活得还长,比苏联的创建者和毁灭者更为长寿,见证了苏联创立、崛起与崩溃的历史进程,这听上去似乎不可理喻.这个人就是索尔仁尼琴,一生时光分隔于苏联与西方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16.
一、东欧国家在转轨过程中经济衰退的原因(一)经济衰退是东欧国家转轨过程的普遍现象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普遍陷入了全面经济衰退的困境中。据俄罗斯有关专家的估计,仅前苏联解体后的两年中,俄罗斯经济衰退所造成的损失,就已经超过了卫国战争期间5年经济损失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法制国家”这个术语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提出来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接受“法制国家”的概念。从60年代开始,苏联学术界对法制国家的理论展开了讨论。80年代初,有的学者提出,“苏维埃全民国家是真正的法制国家”,但是苏理论界大多数人认为,苏联社会离建成法制国家的目标还甚“遥远”。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口号,并把它看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战略任务。苏联宣传说,建立法制国家就是要从本质上提高法律在苏联社会中的作用,使法律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真正的基础,它是“苏联社会民主化的最重要目标”。本文仅根据苏联的报道,就这一问题析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斯大林模式及其核心组成部分--军事工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个饱受关注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对苏联三四十年代斯大林模式的考察,离不开考察其赖以生存和发挥作用的时代背景.作为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危机应对手段,这一模式是当时苏联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唯一可行的选择.这一选择具有特殊性和被迫性,不宜过于神化和僵化.卫国战争中,这一模式在严重危机局面下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成为从根本上实现苏联人民集中力量克敌制胜的制度保障,但并不能由此代替和取消必要的外部合作与支援.二战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对我们公正评价历史和吸取苏联经验教训,做好自身危机应对准备,都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著名笑星赵本山对家乡的一句调侃:“较大城市铁岭”不但使这座本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辽北城市蜚声遐迩,而且成为今天铁岭人张扬其“新铁岭大铁岭”豪放个性的特色名片。这个城市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民族的一个小小部落,发展到以山水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品牌的今天,城市的全部记忆就储存在这座城市的博物馆里。  相似文献   

20.
(1)迅速增长的人口和劳动力劳动力数量的多或少,其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完全取决于劳动力的人数及其自然增长速度。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是属于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国家。各种统计数据表明,从1970年到1940年,我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即从1,000万人增至2,000万人,人口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为70年。至1980年,我国人口为53,722,000人,即比1940年增加了1.7倍,人口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为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