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社会     
《台声》2018,(5)
正台湾民众除夕夜抢头香:场面混乱撞断200公斤香炉据台湾媒体报道,过年抢头香,竟然把香炉撞倒!台中梧栖浩天宫除夕信众抢插头香,意外推倒200公斤重的天公炉。庙方透露,2011年也曾发生过一次,当时还为此停办。除夕子时,庙门一开,许多信众持香爆冲入内,一名男子顺利夺得头香,开心绕过天公炉的龙把,但后方民众不但撞成一团,还将天公炉撞歪。一名白衣男子将香插入香炉后,天公炉应声倒地。工作人员急忙将香炉扶起,将香灰请回炉中,再掷筊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茶     
吴方林 《今日广西》2007,(15):79-79
我喜欢喝茶。 儿时对茶的记忆就是父亲喝的浓浓的苦涩的茶和每逢冬季吃过油腻的东西之后,母亲冲泡的香甜可口的奶茶。我特喜欢喝奶茶,特别是红茶那浓浓的茶香,伴着奶香,那种滋味至今还留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3.
闵令文  辛平 《人民公安》2013,(21):27-27
“王爷爷,请喝…杯茶啊。请喝一杯茶,小分队的茶甜又香,甜又香啊,喝了小分队的茶啊。包您开心无忧愁啊……”10月29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小南门干休所,当“公安文化慕层行”文艺小分队队员刈雅进、胡丽莹将一首改编自江西民歌的《请茶歌》献给98岁的老红军王承髓时,老人跟着节奏拍起巴掌,脸上瞬间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炉香袅袅     
中国古人崇尚焚香,而焚香多用香炉。香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是用来焚香薰衣;第二是书房案台必备之器物,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为证;第三是用来供祀神佛。  相似文献   

5.
借着采访的机会,笔者去了两次。一次是上午十点。这个时间,刚刚营业的“尚和堂”显得静悄悄的,只有姚觉如一个人在整理桌上凋谢了的水仙花。这家位于福州三坊七巷里的吞品店是在“香”上做足了功夫,各个角落里点放着的香炉里传达出来的气息配着古琴《关山月》的曲子,哪怕是性子再焦躁的人,耳闻目睹此情此景也会变得轻声细语了。在“尚和堂”的后厢房看主人点香泡梅子茶,  相似文献   

6.
茶与石     
我最早接触茶是在母亲那里。那时,在她的茶杯里,茶叶甚至占了一半以上的地方。掀开杯盖,一股苦香弥漫开来,母亲呷一口茶,神情仿佛满足得很。印象里我自己喝茶是工作以后了,但仅仅给白开水加点味道而已,对茶中三味并不知晓。工作后又去读书,学业的压力和紧张可想而知,于是便借助茶提神醒脑,甚至越喝越浓。清晨,泡上一大杯酽酽的茶,摊开书本,一天的学习、生活也就开始了,茶于我是实用经济的饮品。  相似文献   

7.
吴亚明 《台声》2011,(7):33-34
台湾许多地方出产好茶,最负盛名的要数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乌龙”。冻顶乌龙香飘两岸及海外,还曾入选“北京奥运五环茶”。为了一探冻顶乌龙的玄妙,日前在冻顶茶第七代传人林桓渝先生的引领之下,记者专门到冻顶问茶。  相似文献   

8.
铜香炉     
正下雨天,允许自己做点闲事。我拿出心爱的铜香炉,用柔软的细麻布拭去浮尘,放入两片檀香木片。当烟袅袅升起,空气中的褶皱似乎都被一一熨平了。香炉就如另一度空间,缓释出巨大的安静的力量。香炉原是个暖炉,原本有个精美的网格状铜盖子,我小时候不小心将它摔坏了。前几年,我依着记忆中的样子画了草图,找铜匠配了个相似的,并将这蓄炭的暖炉做成焚香的香炉。奶奶曾说从前家里原有大大小小整套的铜暖炉,最大的直径足有一米,平时放在八仙桌下可以取暖,最小的可纳入袖中随身带着。后来,  相似文献   

9.
<正> 自从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有了最早的摄影组织——北京光社之后,于是便有许多美丽缱绻的故事在近一个世纪的沉沦中,延续下来了。从黑白到彩包。它们就好像祖母珍藏着的年代久远的铜香炉里的一支炉香,燃尽后,在细碎粉末的香屑里一直都有袅袅的香气在弥  相似文献   

10.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毛泽东同志与茶徐德瑞你还记得三湘大地那首甜美的民用吗: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上北京。乡亲们送我十里坡,都说我是幸福人!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香茶献给毛主席听,萧湘儿女一片心!这首深为人们喜爱的湖南民歌《挑担茶叶...  相似文献   

11.
白茶行天下     
傅翔 《福建乡土》2009,(3):22-23
对于茶,我想我一直是外行,因为我到今还说不清茶有几大类,这些茶又各有哪些特征,想来这也真是一件可羞愧的事情。不说别的,单说茶对于中国的地位与影响,我可真是不应该的。虽从懂事起便一直都在接触茶,可我和许多国人一样,对茶文化真是了解得太少了。只要随便问些茶的常识,我便要无地自容的。  相似文献   

12.
栾铁虹  陈婷 《两岸关系》2008,(10):38-39
走进南京1912,在以民国建筑为主体,加上中式装饰格调柏茶客老站里,飘溢的茶香,舒缓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久远的年代。很快,我们见到了这里的主人——台商刘杰和夫人。围坐在一起,我们说明了来意,一边品尝着台湾乌龙茶,一边听着刘杰和夫人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
人生如品茶     
黑色的夜幕给我安静的感觉,思想就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慢慢沉淀。桌上的茶冒着缕缕的热气,富有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让我感觉到亲切。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一路走来,让我领悟到了成长两个字的分量,就像三杯不同味道的茶。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8,(4)
元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萨都剌的茶诗既包括以茶、茶事活动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也包括提及茶或茶事活动的诗歌。这些茶诗不仅呈现了元代茶文化发展的广阔图景,而且在这些诗中,少数民族诗人与汉族诗人交游唱和,民族融合,诗香禅意交融,更是流露出元代茶文化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画里画外     
画里画外〔韩〕尹一权常常忆起今年5月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陕西省佳县香炉寺的情景。这座从庙内壁画可知是明朝万历年间筑造的寺庙,雄踞于黄河岸边的黄土高原峭壁上,地势险峻,周围风光一览无余。白天我与中国同伴们已拜访过一次了,却没过瘾。入夜,我又独自前往。天...  相似文献   

16.
自古名山出名寺,名寺产名茶。茶与寺与僧都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我冈最早种植茶叶的是西汉时期的吴理真,他在四川蒙顶山上落发修行,亦茶亦佛,禅茶一味。唐代,出自寺院的陆羽,所写的《茶经》记录了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08,(2):65-66,F0003
不知什么时候起,昆明街头的茶叶铺悄然多了起来,城南城北还建起了几个茶叶批发市场。走进去,各式各样的普洱茶占据了店铺的十之八九。一时间,喝普洱茶成了一种时尚,藏普洱茶好像充满了无限商机。我对茶只是停留在喝的程度上,还没有上升到品、赏、藏的地步,却也跟风而动,与朋友跑到了普洱市镇沅县去看大茶树。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不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且可以消炎、抑菌、祛毒和增强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茶浴比起桑拿浴、土耳其浴等外来项目,更具有民俗性强、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的特点,着实能吸引不少消费者。茶浴馆具有原料资源优势和投资小、见效快、项目内容可随市场变化等优点,是比较稳定的投资项目。用茶泡澡这种洗浴方式,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三国时期就很流行,后来被达官贵人接受,继而流传到印度、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并逐渐演变成为茶浴、药浴和香浴三大天然植物型健康浴,成为流行至今的东南亚浴风俗。  相似文献   

19.
无限情趣寓茶中吴炳南在下生于茶区,长于茶区,自小就习惯于粗茶淡饭。及长,烟,三天一包,酒,不过一两,始终停留在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唯对茶独有情钟,大有长进。饮次增多,饮量加大,质地日益升高。迷恋茶道,在探索与实验"色、香、味、形、具、水、时、温、烹、礼...  相似文献   

20.
正唐朝及以前,炉山因仙人结庐修道而闻名于世,道教史书谓庐山。庐山山体挺拔峻秀、山顶凹陷、状如香炉,故地方史志称香炉山,也叫香炉峰、炉峰山,可炉峰山脚下马透平原的乡亲们习惯叫炉山。连江炉山同江西九江庐山普通话福州话同音,地理地势、自然风光也相似,人称福州"庐山"。我老家在炉山脚下的透堡镇馆读村,七八岁时同三个小伙伴登高第一次爬炉峰。天蒙蒙亮,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