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包括了斯大林一九五二年二月至九月写的四篇文稿,它集中讨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总结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重大课题,代表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人民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因而我们从中看到了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弄清斯大林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发展的过程,对于探讨斯大林在经济落后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观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否定阶段。以1924年12月斯大林为《走向十月革命的道路》一书写的序言即《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为阶段分界。在此之前,斯大林一直认为只有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3.
程永锋 《学理论》2011,(18):26-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形式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形式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科学评价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不能因为其最终走向败亡而全盘否定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更不能因此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悲观。  相似文献   

4.
杨玲  耿步健 《理论探讨》2005,6(4):22-24
斯大林同列宁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上有很大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看待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如何看待"新经济政策";如何看待小农经济;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如何看待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看待计划经济;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资金问题;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和多党制问题;如何看待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苏联按照斯大林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弊端甚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若干前沿问题(续)中央党校教授、博士导师赵曜四、关于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怎样评价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是当前社会主义的一个前沿问题。苏联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的领导厂,打破了第二国际的教条,把一个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力面进行改革的方针。在改革的准备和实践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清醒地估计了苏联的社会发展阶段,批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观念,并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特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选择经济发展目标和体制模式的客观依据和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的主观认识却未必符合实际、历届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往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1936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7.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充分利用国外条件加速国内建设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在坚持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正确利用了国外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加速了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既看不到依靠苏联本身的力量来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也看不到怎样正确利用国外条件进行和加速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正  相似文献   

8.
在1925年前后,联共(布)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苏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大辩论,联共(布)领导成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方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大为代表,另一方以斯大林、布哈林、李学夫等人为代表。斗争的结局是,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赢得了全党绝大多数党员的拥护,成为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斯大林在这场斗争中捍卫了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斯大林对国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列宁、斯大林为领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了苏联人民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又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与相异的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都进行过种种探索和实践,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在当代,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世界范围的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为迎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充分发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了“现阶段社会主义辩证法”学术讨论会。就苏联社会发展阶段、异化、主要矛盾以及斯大林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现象,是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现象。马克思、思格斯和列宁都没有制定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的模式,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模式是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建立起来的。斯大林一个很大错误就是把一国一时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要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这一模式。作者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在世界历史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继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生产关系上的又一次伟大的变革,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把苏联三十年代建立的经济体制中那些对社会生产发展不利的因素去掉,代之以能够适合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者并对我国当前正在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从《共产党宣言》于一八四八年问世起,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运动,已经走过了将近一百四十年的路程。其间,既经历了如十月革命胜利、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并与社会主义运动相汇合而奔腾向前的壮观景象,也出现过曲折与失败,当代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开辟着前进的道路。一九五六年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艰难而严峻的转折之年。这年二月,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长约四小时的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时期个人迷信及其严重后果,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批判,在东欧各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与反响。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的超高速工业化道路,不仅是苏联经济体制模式形成与全面建立的重要因素,也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三大社会支柱之一。正确认识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对理解苏联经济体制模式存在的弊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毛泽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大林、毛泽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包括:目的是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善农民的生活,消灭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解决工业化所需的粮食问题;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工业化;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循序前进,但后期急躁冒进,超高速发展;对党内的不同意见和正常争论,错上了路线斗争之纲;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陷入了教条式的理解,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不同点包括:苏联的农业合作化,导致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虽然比较平稳,未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并且改造结束后二三年农业还有所增长,但改造中模仿的苏联农业体制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苏联的农业改造花费17年,主要工作花了6年。中国的农业改造用了4年,主要工作仅花费了1年;中国高级社的体制和苏联的集体农庄有不同点;斯大林强调集体农庄运动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贫农联合中农消灭富农。毛泽东提出的阶级政策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新中农中的下中农(包括中中农)、老中农中的下中农,反对中农中的富裕中农和富农。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贡献王翠英(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不复存在了。列宁和斯大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勇敢地突破了马恩的设想,认为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16.
苏联斯大林模式曾被视为"正宗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也曾照搬过这一模式。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80年代着手改革开放。现在,僵化的苏联模式已经死亡,蓬勃崛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扬弃并超越"了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体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苏联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三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初。特点是由于受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完全适合论”的束缚,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性而否认矛盾的作用。二、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末。通过实践和理论讨论认识到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八十年代开始了第三阶段。1982年,苏联《哲学问题》发表两篇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8.
必须全面正确地分析“斯大林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诞生120周年的日子。回顾即将过去的20世纪,我们可以看到,斯大林,不管在他生前还是死后,始终是影响人类历史这100年进程的最重要人物之一,而且对今后世界的发展,仍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今天谈论斯大林问题仍有必要,尤其是在苏联发生演变、资本主义复辟已在苏联变成现实,有人借评价斯大林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时候,就更有必要提出全面地、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功过是非问题。早在1943年斯大林就说过:“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  相似文献   

19.
一、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967年11月3日,苏共领导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报告中宣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苏联已经建成。他说,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是苏联人民遵循列宁主义的方针,进行英勇和忘我劳动的结果。1971年他在苏共二十四大的报告中再一次宣布苏联建成了“发的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市场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场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以后,在西方社会再度唤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市场社会主义表明社会主义应该而且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从而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市场社会主义以其理论和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仅仅只有苏联(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种模式,而是可以根据各国各不相同的基本国情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在一些具体改革措施上还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框架;市场社会主义是并非完全子虚乌有的"乌托邦",是社会主义运动富有潜力的重要表现;广义的市场社会主义预示了世界社会主义中短期发展的一般趋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社会主义重新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