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前所述,由于新<条例>的新规定所引发的新问题,即:中国内地居民(指中国公民中的内地居民)在申办领事婚姻登记等手续时所遇到的新问题,使建立健全中国内地公证机构办理涉外实体未婚公证的依据机制即"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婚姻档案共享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领事婚姻是指当事人依国际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一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代表机登记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对中国公民中的内地居民(以下简称"中国内地居民")来说,有两种机构可以为其办理领事婚姻登记手续:一是中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代表机构;二是他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代表机构,在实践中,通常是指第三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代表机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第三国,是指相对中国及接受中国常驻外交、领事代表机构的某特定国家而言的第三方国家,与此同时,相对该第三国而言的中国内地居民是其第三国人.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指结婚之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领事婚姻,是指当事人依<国际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一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代表机构办理婚姻登记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5条第6款规定:领事职务包括"担任公证人,民事登记员及类似之职司,并办理若干行政性质之事务,但以接受国法律规章无禁止之规定为限".  相似文献   

4.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第4条第8项规定了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对于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5.
漫话婚姻制度中的“领事婚姻”(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前所述,涉外未婚公证是中国内地居民申办领事婚姻登记手续的必备要件.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原因,中国内地公证机构及中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机构失去了其为中国内地居民办理涉外实体未婚公证的依据.其主要表现在,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婚姻档案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中国内地居民户口簿上的记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当事人的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并于今年9月1日即将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 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 ,即"知情同意".但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怎样才算做到了知情同意?<条例>仅作了 一般原则规定.那么,根据什么标准可以说医务人员向患者提供的信息是充分的或合适的? 根据什么标准可以说患者已经知情?对此,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胡晓翔 《证据科学》2002,9(4):193-19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2年9月1日生效,<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同时废止.本文无意介入有关<条例>的一些重大论争的讨论,仅就如何贯彻落实<条例>,做好<条例>与<办法>的衔接工作,谈一点个人的"杞忧", 愿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生活》2021,(1):33-33
2021年I月1日起施行的《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婚姻登记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主要内容如下:一、婚姻登记机关不再受理因胁迫结婚请求撤销业务《民法典》第1052条第1款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因此,婚姻登记机关不再受理因胁迫结婚的撤销婚姻申请。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日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中的一系列新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婚姻自由的尊重,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但因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滞后,对公证员办理婚姻状况公证造成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0.
论欺骗登记婚的法律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1日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原《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的,即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婚姻登记,对结婚、复婚的当事人宣布其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结婚证,对离婚的当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这一变化,无疑是立法的进步。婚姻登记机关作为政府行政部门,体现  相似文献   

11.
谈《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修订的部分内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小宁  周艳 《知识产权》2004,14(1):25-30
1995年7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条例>经过几年的执法实践,在维护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海关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使得修改<条例>提上了议事日程.2003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条例>的修订草案.本文拟就修改<条例>的部分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之配套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有很多,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不相衔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显然,单靠一部<条例>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担当政府信息公开的重任的,还需完善的配套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06,(5):110-110
72假释人员是否允许结婚?问:最近,我的一个在监狱服刑的亲戚被假释,他在服刑前有一个谈了多年的女朋友,现在他俩想结婚,不知假释人员在假释期内是否可以登记结婚?(广东黄加利)答:根据国务院《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内地居民男女双方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  相似文献   

14.
犯人结婚解禁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多年前的旧规则下,犯人是“禁止结婚”的对象。 2004年5月13日,民政部对外公布了《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的第10条规定:服刑人员申请办理婚姻登记,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出具有效的身份证件,服刑人员无法出具身份证件的,可由监狱管理部门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办理服刑人员婚姻登记的机关可以是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或服刑监狱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 这意味着,犯人结婚被明令准许。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2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后和最高人民法院(1994)10号批复下发以来,关于重婚罪的构成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使审判实践中对重婚罪的认定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本文试就认定重婚罪的现行理论依据与审判实践方面谈点粗浅看法.认定重婚罪的现行理论依据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从重婚罪的构成要件上可以看出,构成重婚罪的一个前提条件,必须具有法律上予以承认的婚姻关系.否则,从犯罪的主体上,便没有配偶而言;在客观表现方面,也没有重婚可言;而从侵犯的客体上,也不存在侵犯我国婚姻法所保护的一夫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通过了两项影响重大的公约,即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以下简称<外交关系公约>)①和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Vienna Convention on Consular Relations,以下简称<领事关系公约>),②标志着外交制度和领事制度从长期以来的国际习惯为主的形式走向了国际条约形式,为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公约中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与领事特权与豁免差异,理清两者容易混淆之处,以期对中国的外交及领事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终于在2002年4月初与公众见面了,这部令 世人注目的行政法规,无论是在其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较过去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 下简称为<办法>)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细化了一些具体规定,从而增强了可操作性.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的实施,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违法的婚姻行为,根据婚姻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结婚、离婚、复婚的,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华侨同国内公民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居民同内地居民之间的婚姻登记,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相似文献   

19.
陈志华 《证据科学》2002,9(2):72-76
2002年4月14日,在经过了近十年的修订之后,在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目光中,<医疗 事故处理条例>终于被公之于众,并将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涉及医患双方尤其 是患者权益保护的行政法规的名称改变了,由原来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 法>)变为目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但是,引起人们注意的不仅仅是其名称的变更,而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笔者阐述了新<消防法>的八大变化,结合参加地方立法工作,总结了消防法中仍需要完善的九个方面的问题,供制定<消防法>配套行政法规时参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已于2008年10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相比现行<消防法>,无论从内容和理念上都有非常大的进步,但通过近期参与修订<天津市消防条例>的立法研讨,发现有些问题仍然需要国务院行政法规予以立法解决,下面,笔者通过研究<消防法>修订的主要变化,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新<消防法>中仍需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