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汤欣 《中国法律》2006,(6):37-39,105-106
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修改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加强对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另一方面,立法者希望“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严格上市公司及其有关人员的法律义务与责任,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步,《证券法》也进行了修改,其首要目的在于“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006年6月29日《〈刑法〉修正案(六)》也在立法机关获得通过,以“打击给上市公司及其公众股东带来严重损害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对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课以勤勉尽责义务,对发行人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并督导其推荐的发行人或上市公司持续规范运作,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乱象与罪然而,2010年5月26日,国信证券一则内部通报使券商投资银行保荐业务的公信力阴霾翳空。这则被披露的内部通报,在媒体的进一步调查下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创造性的使用了保荐代表人与保荐机构共同完成保荐活动的方式。然而这种"双重保荐"制度在我国的运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旨在对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执行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必然造成报表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比性。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将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报表使用者对2006年和2007年的报表进行有效的对比,进而提高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受彬 《河北法学》2006,24(9):22-27
结合新修改的<公司法>、<证券法>,从董事会治理的角度讨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立法完善问题,指出董事会的立法应该以上市公司利益最大化制度为目标,而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更不是控股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理论前提下,在对我国现行的董事会运行实践和制度环境进行评述后,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董事会独立性不够,董事会决策和监督功能弱化.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了一系列立法建议和对策,包括:设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信托计划,弱化政府透过股权对董事会的超强控制;由债权银行提名专项董事参与上市公司运作,以提高金融分业经营格局下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益;建立董事执业档案以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  相似文献   

6.
汤颖虹 《法制与经济》2008,(10):103-104
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执行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必然造成报表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比性。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将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报袁使用者对2006年和2007年的报袁进行有效的对比,进而提高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张坚 《中国律师》2009,(11):45-46
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法律体系层次较为分明,最高层次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刑法》及刑法修正案和《企业破产法》等;第二层次主要包括《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第三层次就是证监会制定并公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下简称为《收购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市与破产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破产的原因,对上市公司破产途径选择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商务与法律》2004,(5):40-40
证监会2004年12月7日发布了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文件《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赋予了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该《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通过业务转型实现持续成长,是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市公司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提升公司质量,维护投资者权益,还能引领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其对整个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笔者借鉴公开资料,基于财务视角分析并提出了上市公司海南高速转型发展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上市公司退市的定义及上市公司退市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出发,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退市的法律制度及实施现状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有关文件位阶较低,行政干预过度,以及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没有得到体现;最后,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退市制度立法建议:完善立法体系,弱化行政干预并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相关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市是指上市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他上市标准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圣平 《法学》2022,(5):116-131
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已经窒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实定法就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规定了更为严格的程序控制要件,除了公司担保决策机构事先应作出同意担保的决议之外,上市公司尚须就此进行信息披露。基于对行政监管的尊重,金融司法要求相对人在接受上市公司提供担保之时,应审查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公告。相对人经审查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代表权限的,在主观上系善意,担保合同对上市公司发生效力,如果担保合同有效,上市公司须承担担保责任;相对人未审查或者经审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代表权限的,在主观上非为善意,担保合同对上市公司不发生效力,不论担保合同是否有效,其法律后果均不由上市公司承受。对上市公司的单项对外担保公告,相对人应审查其中关于担保事项已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信息;对上市公司的担保额度预计公告,相对人除审查前述信息之外,还须审查上市公司的持续信息披露公告。审查的目的均在于判断法定代表人是否具有担保代表权限。  相似文献   

14.
钟成武 《法制与经济》2009,(14):90-91,93
本文主要通过上市公司税负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的税负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制约是正相关,而不是负相关;(2)上市公司税负对投资的正相关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一定的发展趋势;(3)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风险、投资机会符合经典的财务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上市公司收购是否以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为必要特征、上市公司收购对象是否仅限于目标公司已经依法发行上市的股份等问题,提出了界定上市公司收购的判断方法。同时对上市公司收购主体、要约收购的法律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其信用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上市公司的信用更是核心。上市信用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这种信用是借助证券市场表现出来的,反映在上市公司股票的发行、交易中。所以,评价上市信用,既包括对上市公司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股份发行中的信用要求,也包括股份转让中上市公司能否以自己良好信用为股票持有者的利益期待权提供保障。本文特别指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提升上市公司信用的关键。其中,要求控制股东履行诚信义务,强化董事的义务、责任,健全公司内部多层次监督机制,是保证上市公司信用的根本举措。同时,由于信息与信用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强调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相继进行再融资,在当前证券市场形式下,其融资规模巨大,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以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为例,从现行法律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对再融资的法律完善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法律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上市公司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其价值评价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人们了解上市公司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司艳丽 《中国法律》2005,(5):40-41,106-107
为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目前,中国正在对现行《证券法》进行全面的修改.修改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证券公司监管,防范和化解证券市场风险;完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和证券登记结算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证券监督管理制度,增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其中,修改草案增设了有关证券欺诈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填补了现行立法的一个空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企业中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的上市公司理应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中坚力量,需要倡导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这不仅为国家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成为典范,有利于分散保险责任,缓解较高收入群退休后待遇水平下降幅度过大的矛盾也使上市公司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稳定职工队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上市公司的各种优势也提供了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条件,并提出了上市公司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