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施”,在彝语中为“优秀青年人才”之意。当彝族青年罗开云从“苏施”党支部书记余春文那里得知自己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他在喜悦之余,也极为感慨。罗开云是凉山州盐源县棉桠乡人,4年前他曾既次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却一‘真没有着落。如今,“苏施”党支部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茫茫林海,古树参天,天工巧成,美如画卷。她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性情,更锤炼人的品格。 自20岁参加工作就与大森林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王富生,如今已在林区工作了34个年头。岁月更迭,叶黄叶绿,他也一步步走上了局长的岗位,成为红石局近万名职工的“头头”。他是怎样一个局长,大森林又赋予了他什么样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3.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也常听到“能者多劳”这句话。“能者”由于能办事、会干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领导用起来顺手,同事也经常找他帮忙,这样一来,“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要“多劳”些。这里不妨深究一步:“能者”的能力水平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平时的“多劳”,是以“劳者”也会“多能”。  相似文献   

4.
海纳 《学习月刊》2012,(11):4-4
在浦东、井冈山和延安三所干部学院举行的春季开学典礼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讲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他说:“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清白真的是太重要了。能够坚守清白的人.无论变换多少次岗位.经受多少次考验,总能一步步前进。不能保持清白的人.虽然也曾多次取得显赫的政绩和耀眼的光环.但却往往因为一些不清白的牵扯.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自毁前程。  相似文献   

5.
宗禾 《廉政瞭望》2014,(9):54-55
“很多人把我当作官场上的另类,但其实我是善类。我连辞职都希望保持好的姿态。”44岁的廖曜中显得苍老憔悴,他开始谢顶,两鬓也已经有了白发,“走到今天这一步,我身不由己。”  相似文献   

6.
许枫 《湘潮》2012,(7):14-15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纵观毛泽东的一生,青年时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的工作经历,是他一生中紧要的一步,因为在这期间他接触的一些人、经历的一些事和阅读的一些书,为他的人生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据权威调查披露,如今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正职,配八九个副职,几乎成为普遍现象。还有的单位,五六个“长”领导一两个“员”。官多不仅加大了开支,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而且推诿扯皮的事情也多。有些地方,一个副职把一个口,各自为政,难能统一步调。有些地方,一项事业由几个人分管,又往往是几个人都不认真地管,形成“真空”地带,或是你管他也  相似文献   

8.
管玉秀 《新长征》2006,(10):37-39
通化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延平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与通化煤矿结下了不解情缘。他从井下的采煤工干起,凭着自己对矿山的无比深情,凭着他对事业的执著,也靠着他超人的才智,一步步攀登着事业的阶梯,铺展着人生的蓝图……在人生风雨的历练中,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也在“乌金”那美丽光泽的辉映里,一步步成长为“矿山头雁”。  相似文献   

9.
最近去某镇采访,对一项创新工作颇为好奇。镇党委副书记说,这项工作是~名选调生最早提议的,如今他已经调到了县上,于是又扯到“乡镇留不住人才”上来。这话题本不新鲜,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乡镇为了留住人也是费尽心思。  相似文献   

10.
马晶 《当代党员》2008,(3):69-70
一个曾在鱼市场里讨生活、在监狱里服刑的人,最终却成为了“国家CEO”。他就是新当选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回顾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李明博说,成功的动力是“贫穷”、“母亲”和“肯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31年来。陈少勇由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步步地向政坛迈进。在老百姓眼中。陈少勇被人记住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层出不穷的风流韵事和他对“情色文艺”的宣扬。  相似文献   

12.
他不再是个“由头”,也不再有什么“卖点”,他如今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罪犯一刘宜清,原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党组书记、行长,因受贿47万余元,被判有期徒刑15年,现在长沙监狱服刑。当笔者向他告知采访意图时,没想到这个在位时经常渴望被采访的“正厅级”却闭紧了他的双眼。  相似文献   

13.
程中原 《党史文汇》2008,(11):12-17
邓小平倡导对外开放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对有关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问题,作过多次论述。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邓小平是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他在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思想,也可以看到他的对外开放思想又是如何紧扣中国对外开放的实际,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丰富、发展,又一步一步指导中国经济特区的试办、创建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06,(7):38-39
新疆库尔勒市兰于乡新村的农民姚新生曾是百万富翁,如今却成了个欠债百万的穷光蛋。原来,他在进京参加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后,一位到他家参观的领导“鼓励”他与政府各出500万元建个保鲜库。姚表示无此能力,该领导继续“鼓励”他“乡里需要这个,上面来人时我们也有面子,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老实巴交的姚听后四处筹款贷款,可当他资金到位动工后,政府却迟迟不肯出钱。从此半拉子保鲜库让他负债累累,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5.
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和美国华裔数学家曹怀东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彻底证明了世纪难题庞加莱猜想。消息传出,面对诸多媒体的采访,朱熹平本人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在他看来,任何科学成就都是前人一步步累积的结果,自己和同伴只不过是幸运地提前走完了最后一步,完成了“临门一脚”。  相似文献   

16.
如今,总有那样一些人,习惯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即使明知某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有误,有片面,也不肯大胆反驳并阐明个人意见。譬如召开一个会议,人家都在侃侃而谈、议论风生,有时甚至为一个问题而争执不休互不相让,他却无动于衷,照样面带微笑正襟危坐。问他有什么看法,请他谈一谈,他马上摸着脑袋,要么含糊其辞地说一句“他们的观点就是我的观点”,也不知“他们”究竟指的是哪一方;要么连连摆手,道一句“没有观点”。好像他坐在那里,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摆手摇脑袋。 以往,我们总是对那些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  相似文献   

17.
严小沐 《党课》2021,(2):94-96
王蒙一直是个热情拥抱时代的人,即使成为被争议的话题主角也没让他感到困扰,反而给了他更多表达的机会。尽管王蒙给自己对号入座是“写小说的”,但所到之处,人们对他的介绍仍然是“前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人民艺术家”。如今,耄耋之年,“忙碌”依旧是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五毒”、“三害”、“打老虎”这些名词儿,对于今天的青年已经陌生。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建国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不流血的内部战争。毛泽东甚至向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你有贪污吗?”周恩来的老厨师也受到嫌疑。人们说:“杀了两个人,管了几十年。”它的警示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9.
流沙 《求贤》2010,(1):50-50
偶遇一位旧时同事,现在他是一家千人大公司的人事立管。这大半年来,他一直在忙一件事——招人。他说上个月公司招一个行政秘书,总共来了116人,“简直太疯狂了”。  相似文献   

20.
贾楠  翁淮南 《党建》2011,(12):43-45
这是一位被村民们称为“最有文化的人”,几乎每个人都熟悉这位“王电影”、“王文化”、“王站长”。这是一位最受老百姓尊重的“干部”,热情、随和,透着认真、执拗。七里八乡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张罗,“领导在的地方有他,领导不在的地方也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