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徐敏 《民主》2005,(4):38-40
我父亲一生,归纳起来,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出版工作,一是统战工作。他为新文化出版工作,做了二十多年;为党的统战工作和“民进”工作,做了近三十年。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韬奋先生说:“他忠于《生活》而生活(忠于《生活》周刊、忠于生活书店)。”赵朴老说:“他忠于人民大众生活,为忠于民族的生存而拼搏,……艰难险阻、百折于回,锻炼了他的斗志和胆略,……他是卓越的新文化出版家,他是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他认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我们敬爱的赵朴老逝世已经一周年了。他在1996年所书的遗嘱中说,他的遗体,“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痛者,请医师尽量取用。用后,以旧床单包好火化,”“不留骨灰”。这是多么崇高的志节和磊落的胸襟啊。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同志遵从他的遗愿,向中央统战部、中国佛协等有关部门提出了在东海撒放赵朴老骨灰的想法。中央统战部立即召集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民进中央、国家宗教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及中国佛协等有关部门协商研究,制定方案,并与上海方面联系,征得了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协、市佛协、民进上海市委和东海舰队海军基地等18个单位的全力协助,对赵朴老骨灰撒放事宜做了精心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我印象中,合肥张家这一系只剩煦和这根独苗了。修长的身材、温文尔雅。今年他来给他二姐、三姐送家乡雨前茶,听他“三姐”这么称呼,我一怔,笑道:“在北京也只有你是名正言顺有资格用这称呼了!”煦和明白我的意思,说:“黄苗子说北京人都称她(沈从文先生夫人张兆和)三姐!”“都,敢么?”——我说:“有  相似文献   

4.
他说:“我不是经营者,我可以称作经营者代表,经营者是全厂职工。”崔志才厂长的这番话是1986年4月前总书记赵紫阳在石家庄小白楼召集的那次“企业经营者座谈会”上说的,颇有点不合时宜,因此未能引起包括总书记在内的人们的充分注意和评价。可是,当后来某杂志评论员文章用“选好一个厂长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启用一个人可以推动一项事业的发展”评价他时,他显然坐立不安了,他说:“我崔志才没有  相似文献   

5.
法国有则谚语说:“轻信是上当的条件”。这条富有哲理的谚语在现实生活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波兰总统瓦文萨在回答法国记者提问时无奈地承认:“我们很天真,相信了西方的口号,结果受骗上当了。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是去年瓦文萨对法国《世界报》记者说的一番话。 跨入1992年,瓦文萨面对波兰继续恶化的经济形势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抱怨,他说:“我现在看到的是许许多多未实现的愿望、痛苦和麻烦”。“我很痛苦,很失望,我无法快乐”。他还公开对西方进行指责:  相似文献   

6.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7.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8.
卜束 《瞭望》1991,(37)
清代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他谈的是学、才、识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治学的纲领。但对我这个乐于旁搜杂学的人来说,虽知而难行,因为我心目中原本没有“鹄”。 近来却忽然有了一个“鹄”,这就是“观念更新”之说。 语言是观念的载体。语言也罢,观念也罢,总得随  相似文献   

9.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10.
布加勒斯特专电 彼·卢斯卡洛夫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中国放映过的罗马尼亚儿童故事片《巴布什卡历险记》、《多瑙河三角洲警报》和《山的儿子》,都是以他的小说为蓝本拍摄的。不久前,记者在布加勒斯特对他进行了专访。 我们在他的家里坐定后,卢斯卡洛夫说:“同中国记者结识、交谈,还是头一次,我实在高兴。”我把自己的译作《山的儿子》送给卢斯卡洛夫。他说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他的第二部儿童文学作品,随即从书柜里  相似文献   

11.
一位领导给学生做传统报告,谈兴正高时,台下学生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您刚才把摄影的“摄”念错了,此字念She(射),不念nie(捏)。那位领导看后一怔。报告结束时,他打开纸条说:“刚才我讲话时,把‘摄’字念错了,有位同学给我写了张纸条,指出了这一过错,事情虽小,但我非常感谢他,这个字我念了几十年,可没人给我指出过错误,这位同学是我的‘一字师’!”话音刚落,激起满场掌声。  相似文献   

12.
学问不管饱     
鲁哀公四年,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一度绝粮。时有西鄙野人负粮来见,对孔子说:“您老先生的年纪不算小了(孔子时年六十一岁),学问恐怕也是很大的,却仍不免于挨饿——学问之无用,可知矣!”孔子微笑着点头称是。 客人走后,子贡问孔子:“老师您曾教导我们,学问之道,可以齐民,可以治国,可以修身,可以立言——可您刚才怎么说它没有用呢?” 孔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他所说的‘有用’,不过是‘温饱平安’之谓也。学问又不管饱,我跟他说什么呢?” 子贡说:“然则学问就不可以用来干禄(求取功名利禄)吗?” 孔子说:“干禄的问题我过去讲过了(见《论语  相似文献   

13.
我请中年画家吴悦石鉴赏一幅山水画,画卷刚展开一半,他就说:“这好象是老画家颜地的作品。”我说:“你真有眼力,这幅画就是颜地的儿子颜士摹仿他父亲笔意画的。” 颜士原名阎吉才。他父亲颜地因受“四人帮”的迫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离开人世已经七年了。  相似文献   

14.
华丁 《瞭望》1993,(13)
相声大师侯宝林去了,别离了千千万万被他称为“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在弥留之际,他呕心沥血,留下了一段段发人深省的警世之言: “相声决不是耍贫嘴。观众是决不可以欺骗的。”“你们要送去高格调、健康的相声。”(1992年10月2日,侯宝林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对前往医院探视他的冯巩、牛群和侯跃文这样说。) “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我再说几十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战国时的卫国经常受到周围大国侵扰。有一天,子思对卫侯说:“苟便是一个能攻善战的人才,他可以统帅大军五百乘。”古时一乘战车有驷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五百乘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了。卫侯说:“我早就知道苟便有统帅军队的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军。可是你不知道,他为官时,曾经在老百姓那里搜刮了两个鸡蛋吃了,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觉得好笑,但仍委婉地对卫侯说:“依我看,古往今来的贤明君主,他们  相似文献   

16.
黄辉 《瞭望》2000,(14)
某市召开国有企业脱困经验交流会,一位厂长的发言最简短,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最深刻。他说,他当厂长三年来,三次驳了上级领导的“面子”。第一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生产原料枯竭了,你们把它兼并过来吧。第二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资产负债率太高了,你们给担保向银行贷点款吧。第三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破产了,你们给安置几名工人吧。这三次他对领导的回答是同一句话:“你们可以免我职,但不可以让我做这件事。” 乍一听,这位厂长的发言似乎不是什么经验,可细一想,这是非常独到的经验。据笔者所知,有些国有企业本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 在家中小小的工作室兼会客室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兴致很高地对我说:“现代化与中国文化这个题目,我很愿意谈谈。” 他顺手拉开抽屉,取出两份材料,递给我说:“不久前,我正好在香港参加了一个这方面的研讨会,前些天才回来。这两份材料,供你参考,有些情况,我已经写在上面。” 费孝通教授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并非偶然。他今  相似文献   

18.
程青 《瞭望》1996,(45)
结识郑连真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会上。主管部门在厚厚的一摞表扬材料中精选出一份,于是我就在赶赴乌鲁木齐开会的众多代表中找到了这位兵团农一师三团的政委。 无疑我又有了一个抒写英雄模范人物的机会。 郑连真1964年20岁从上海来到新疆。那时青年人曾满怀豪情地以“好儿女志在四方”为人生口号奔赴祖国各地。但一二十年之后,真正留在当地基层的却越来越少。郑连真不仅是留下来的一个,而且是一直怀着当年的热情好好干着的一个。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是在当地及兵团系统很有影响的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人。但是当他在我的采访中回顾在边陲风沙中度过的20多个年头时,我在他眼中看到了比豪情更为深挚的内容,我看到了荣誉背后称得上苍凉的那种东西。当我问他假如人生可以重复一次他是否还来?他思索片刻,笑容里有了不易察觉的忧伤。最后他果断地说:不,我不会再来。 那一刻,我不仅为他的事迹,更为他的真挚感动。  相似文献   

19.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20.
汉朝刘向《说苑·臣术》中说了春秋时代齐国的一件事:高缭在晏子手下任职三年,一天,晏子突然把他解职了。晏子身边的人都不解地问他:“高缭待奉您已三年之久,不但没有晋官封爵,反而把他辞退了,这是为什么?”晏子严肃地说:“我是个浅薄无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