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与季节     
清人张潮对读书有许多精彩之论。有谈读书与“读人”的 ;有论及读书与年龄之关系的 ;也谈及了读书与季节 ,道是 :“读经宜冬 ,其神专也 ;读史宜夏 ,其时久也 ;读诸子宜秋 ,其致别也 ;读诸集宜春 ,其机畅也。”弄到什么季节读什么书都有讲究 ,大概也只有那时的读书人才有如此的雅兴。自然 ,一个季节确有一个季节的情调与韵致 ,此公将季节之韵味与经史子集的书中之味联系起来 ,似乎不无道理 ,细想又觉得稍嫌牵强。其实 ,冬日围炉读史照样会沐浴一番历史的温馨 ,夏天摇扇读经也未必就不能悟到思辨的风凉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读起书来又何尝不能…  相似文献   

2.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更不知会闹出什么风流韵事。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陪孩子读书。小家伙儿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家长陪读功夫下的多少。如今又有一种新的陪读,以不才的孤陋寡闻,似乎还不曾见诸以往的记载,无以名之,姑且叫做“陪领导读书”吧。日前接到一位外省朋友的电话,…  相似文献   

3.
李世顺 《政策》2004,(1):57-57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 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 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人都要读书,但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也值得认真思考。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 此,一般人往往简单地理解为读的书越多越好,其实不完全是 这个意思。清代的仇光鳌在《杜诗详注》一书中,对杜甫的这 句诗曾作过如下解释: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 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破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 解,概括…  相似文献   

4.
读书之人本非“新潮一族“,读书之事亦非张扬之事,偏偏世事茫茫难自料,就是这原本波澜不惊的读书,近年来时有新闻可闻:如某届书展购书长龙举世罕见,某座商业城市书香盈袖,某种读书杂志订户看涨,某些报刊广结书缘等等,叫人且惊且喜。至于地方性的“读书月“、“读书周“,更是紧锣密鼓,此起彼伏,某市甚至宣布过1996年为“读书年“,使得其他城市此类举措相形见绌。于是有人提议设立固定的、统一的全国性“读书节“。人的一生,只是一段短暂的岁月。若以一生为单位,“读书年“可以算作一个节日;若以一年为单位,“读书月“也可算作一个节日;若以一月为单位,“读书周“仍可算作一个节日。问题在于读书人,能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节日吗?“读书年“可以看成是“读书日“、“读书周“、“读书月“的有意扩充,也可理解为“读书十年“、“读书廿年“、“读书X年“的无意压缩。说是“读书年“,并不意味着先前读书的那些“年“或先前那些年的“读书“均已进入失效期,无非是提醒人们,这一年要多抽出一点时间,多付出一份精力,多读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6.
运起荣 《天津人大》2013,(12):43-43
学习,人人需要、西汉刘向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位古人把学习比作太阳、阳光和烛光,既形象又贴切,实在妙极了。人都是学而知之,并非生而知之,连人称至圣的孔子都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相似文献   

7.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63,载本刊2005年第2期)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知之”、“求之”的“之”:知识,事物的道理。译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不过是喜爱古代历史文献,并且用敏捷的眼光(从中)求索知识的人。”按孔子自称“非生而知之者”,实际上也就等于以自己这样的人们心目中的大学问家为例对于“生而知之”提出质疑。这是孔子认识论某种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突出之点。孔子把自己的治学途径主要归结为“好古,敏以求之”,把古代文献当作知识的源泉,至于他所处的时代,想必在他…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央部署,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将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三讲”首先是“讲学习”,这是“讲政治、讲正气”的前提和条件。学习有三条途径:一是向实践学;二是向社会学;三是向书本学。这里只就向书本学习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读书好书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读书。宋人尤袤说过读书的妙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袤;孤寂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不仅如此,书是药,“善读可以治愚”;书是船,“带着我们从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最佳方式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古人的这些话也如我们现在人一样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在读小学时,校长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周恩来则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在给一位同学的留言中写到:“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之时。”在中学时期他写过  相似文献   

11.
翰墨苑     
《协商论坛》2014,(9):59-61
位于豫南大别山的固始县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省直管县,全省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县名拜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欲善其终,先固其始”之意涵命名一古称“蓼城”,又因方言词汇“俏巴”最具特色,有“俏巴县”之称固始是赫赫有名的书画大县——中国书法之乡从固始走出的书法名家灿若群星,如当代名家王玉、李乾山、李强、西中文等,为展示其书法大县之底蕴,本期“翰墨苑”特遴选数位书法名家的书画力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这就是说,读书要力求深入,融会贯通,吃透精神实质,切不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且,读了以后还要跳出书本,静观默察,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做书本的奴隶。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中国大陆一部分大、中、小学生和研究生中出现了厌读倾向,原因是什么?在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呼声中,为什么有人厌读?既然是厌读,这什么又出现了"留学热"?留学不也是学吗?不也是读书吗?看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读书是否有用.读书的巨大功用是举世皆知的.问题的症结是:读书"无钱".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比不上从事  相似文献   

14.
读书如进食,既要照顾口味,又要注意营养和身体的需要当今之世,全世界一天推出的文字,一个人终其一生恐怕也难于尽睹。因此,任何人读书都不可能不进行选择。问题在于如何进行选择。有人建议只读古书;有人建议只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科学准确地回答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等三个重要问题,为引导领导干部坚持读书、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但也有基层干部认为,要坚持读书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只要把具体工作干好就行了,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读什么     
在读书学习的问题上,经常有一些党政干部提到诸如此类的问题:读什么?学什么?,在古今中外文字遗产异常丰富的环境里,在信息爆炸、知识经济快速形成的条件下,读什么,学什么,是绝对没有唯一答案的一道天下难题。面对无限膨胀的文山书海,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片之感叹”面对将要付出生命的宝贵时光去抉择读些升华自我的书籍,真是择而乏术、力不从心。因而,读什么,应该是读者普遍的内心困惑和迫切的心灵呼唤。在怎样读书的问题上,先哲大师们曾经开出过必读书单,政坛领袖们也曾有过高瞻远瞩的教诲。张之洞开出的书目已…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如进食,既要照顾口味,又要注意营养和身体的需要当今之世,全世界一天推出的文字,一个人终其一生恐怕也难于尽睹。因此,任何人读书都不可能不进行选择。问题在于如何进行选择。有人建议只读古书;有人建议只  相似文献   

18.
马军 《人民公安》2011,(1):62-63
书法篆刻之于我便如“情人”一般。怡神养性无法言喻的美感,无穷无尽的新奇感,一上手就废寝忘食的依恋感,探索追求中的刺激感,冥冥之中的通灵感.偶有收获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等等。昨晚读帖时我突然想到,这种感觉像什么?像足了传说中的与情人的约会。我想,构成“情人”应当具备几大要素,现逐一与书法篆刻相对照。  相似文献   

19.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  相似文献   

20.
谈起读书,总有人感慨:真想静下心来,拿出一段时间好好读点书啊,可惜事情太多、公务太忙!其实,有此想法,则一般不会主动抽出时间读书。即使读点书,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绝不会有大的收获,更不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难得有整块时间读书确是实情。但以工作忙没时间为托辞,实是不该。细想之,这只不过是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毛泽东作为国家领袖,工作够忙吧!但他却是地地道道的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