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面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工作,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刊的专业方向和办刊特点,《行政与法》编辑部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建党100周年,进一步明确选题方向并公开征集论文。一、选题方向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索历程与经验总结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关系研究3.新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社会治理创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法治社会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4.
武春 《江淮法治》2012,(7):55-5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作。如何发挥地方人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罗德富 《中国审判》2013,(12):96-9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重视国家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急切呼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地域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一定地  相似文献   

6.
王立鹏 《法制与社会》2012,(20):158-159,165
中华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新的理念和思想的指引,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与文明的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而文明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毋庸置疑,“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报告引人瞩目的关键词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正式写入了党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一个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社会。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治的视角解读,小康社会就是崇尚法治、鼓励法律消费、法律服务比较发达的法治社会。“法治”应当是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性的文明特质。小康社会不止是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进行时”,同时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法治进行时”,人们不再对法治持一种疏离甚至…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为较为滞后。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农村文化的发展是整个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农村不断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历史新起点     
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命题已经摆在面前,亟待破解.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那就是"新农村建设",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人的素质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亦即人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条件。人的素质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任务,只有努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为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提高人的素质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辩证关系以及提高人的素质的途径入手,阐述了提高人的素质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社会矛盾重要的生产机制和化解机制.建立社会矛盾的文化视角具有十分迫切的理论意义.文化与社会矛盾的关切根源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切,根源于社会结构系统和社会生活展开的张力.文化是社会系统的整合机制,也是社会生活的构成力量.在现代社会,文化嵌入在国家、市场和社会均衡互动的结构中,主导文化构成人们创造生活的共享价值观、基础性的公共秩序和理性化的技术支持体系,供给社会生活的共享空间,多元文化供给创造生活的工具包,它们在共生共荣中既推进生活也推进文化自身的发展.文化视角下的社会矛盾化解依赖于文化机制编制的理性织体.它可以使社会矛盾的演进在理性规制的轨道上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的大众文化与传媒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问题摆在全球化语境下探讨,是因为“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方的全面交流,其裹挟而来的文化冲击也进一步促使传统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及其内含的惰性因子、商业文化的蔓生和多元价值取向共同塑造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社会影响力很强的“文化装置”,媒体具有极强的“聚合力”和“辐射性”,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推动力。当下传媒的文化表现与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众文化转型的未来走向。应确立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成熟、健康的文化形态,大众媒体应当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努力寻找出一条展现自身使命之路。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和保障作用。建设法治政府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法治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法治政府依法规范自己的权力,各级政府都要对自己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负责,打造负责任的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完善立法,调适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是法治政府的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士是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存在的、以"弘道救世"为己任的、其社会群体(或阶层)在各自社会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士制度主要包括士主体规范、士行为规范、士之特权与使命规范等。骑士是指形成并存在于中世纪欧洲的以追求与维护个人及社会荣誉为己任的、对其相关社会起重要作用的骑兵阶层中的人。骑士制度也可以从骑士主体规范、骑士行为规范及骑士权利义务规范三个方面来概括。士与骑士制度具有同样重要的法律文化地位,但二者从经济、法理、思想基础,到具体内容与各自之特点都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塑造了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之不同内容、特征与命运。  相似文献   

15.
王志强 《现代法学》2005,27(4):57-66
预防犯罪是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发挥预防犯罪的功能不仅是一个实然问题,更是一个应然问题。从规律研究的角度出发,预防犯罪应形成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受其内在规律及特定社会环境影响的;因而,在现实预防犯罪活动中,预防犯罪机制应遵循内外三元结构动态预防的基本思路。在我国现阶段,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需求决定了对现有的预防犯罪机制必须要在预防犯罪目标、预防犯罪结构和运行保障方面进行梳理,尤其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  相似文献   

16.
高猛 《行政与法》2008,(5):67-69
在中国,“面子”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产物,也是人际互动中重要的社会资本。面子资本参与权力再生产的过程类似于资本交易,其本质是将行政权力异化为权力资本,并将公共利益异化为特殊利益,其结果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政府的合法性。从文化传统本源审视,这一现象与国人对儒家道德主张的形式化理解、以及我国传统人伦社会的特征紧密联系。要阻遏其造成的破坏作用,需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利益协调与表达机制.明确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全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促进和谐为目的,具体而言,体制创新是关键,机制创新是重点,法治化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才能解决农村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明  陈芳华 《现代法学》2007,29(4):120-131
要了解和把握商事仲裁制度的发展趋势,离不开对商事仲裁社会基础的分析研究。商事仲裁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层面。其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需求;政治基础是政治国家的维护;文化基础是法律文化的发展。这些基本面与商事仲裁相互因应,促进了商事仲裁的发展,同时商事仲裁也影响了这些基本面。同时,这种因应的关系亦将影响商事仲裁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自然观照应了现代生态正义的应有之义,也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意旨。只有在优秀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才能够找到反思生态问题的契机,并在实践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潜移默化,预示着当代社会文明的新的正义归属。在生态危机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孕育着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文化力量之时,仍然扮演着作为思想自觉、精神教化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民国社会是一个广大的复杂实体,在这个实体中,同时存在主流社会与非主流社会,制度性社会群体与非制度性社会群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发展。帮会作为一个非主流社会现象,属于非制度社会群体.从民国帮会的演变与作用以及恐怖活动,分析民国时期帮会恐怖活动产生与演变的特点及其规律,目的就是希望透过历史认清现实,充分认识当今恐怖活动产生的政治与社会基础,对完善现代中国反恐怖法律制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