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赋与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源远流长的苗文化 我国的苗族,相传为“九黎”、“三亩”之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联盟。史书上早在黄帝时代,已有“黄帝伐九黎”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侯哲安说:“神农到黄帝之时,九黎族蚩尤称霸于东南一隅,与华族盟,有战有和……三苗在他们尚未形成独立部落联盟之前,加入了九黎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2.
骆越之“骆”义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是我国先秦和秦汉时期活动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其部落众多,故史有“百越”之谓。 骆越是越族一支,分布在“今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其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和桓宽《盐铁论·地广篇》,但都只称“骆”而不及“越”。到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始称“骆越”。这说明“骆”是骆越的前称之名。  相似文献   

3.
古代“百濮”、“百越”或“百粤”是今天中国境内的壮、傣、布依、侗、水、黎、毛难、仡佬等民族以及境外的掸族、泰族、侬族、沙族和佬族等。在远古的时候,这些民族的先辈,我们暂且称它为部族或部落集团,他们活动和居住在中国南部的江河、山谷地带,经过若干年代的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后来有一支沿着江河迁移到云、  相似文献   

4.
侗族在很古的时代,也象史籍上说的那样,是“聚族而居”的社会,全氏族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团寨里居住。 侗语里有一个与“氏族”义近的名词,叫作“wangc”,念起来,与汉文“王”字同音,但它的含义不是“王”,而是“房”族的意思。所以,“wangc”者,“房”也,即侗语“房族”之谓也。“房族”义近“家族”,因此,“聚族而居”即“聚房而居”,这便接近侗语的称呼了。然而,“房”字,汉语念“fangc”,现在50岁以下的侗家人也可以念“fangc”,或“huangc”,但是,侗家人的古代口音没有“f”这个音位,致使“房”、“王”混音,都念成了“wangc”字。  相似文献   

5.
一 款与款词 侗族古代有一种叫做“款”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起源于何时,人们已经记不清楚了。若问诸于民间,或说那是上辈老班子留给我们的规约礼俗,或说早在张良张妹的时候(兄妹结婚时代)就有了。在《开款款词》里的第一句话便是“张良定规在前,张妹定约在后”,可见侗款的历史是很古老的。在汉族的历史文献里,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关于“款”的记载,如宋·陆次云《峒溪纤志》云:“各峒(番欠)血誓约缓急相救曰门款。”宋·朱辅《溪蛮丛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民族学家迪斯在《山地的移民》一书中写道“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这是句实话。在你深入了解苗族之后,你恐怕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苗族命运的转折大约来自5千年前。那时,中华大地上最为强大的部落联盟有两个,一个是以黄帝为首领的汉族先民,一个便是以蚩尤为首领的苗族先民 九黎。当时,黄帝尚“以玉为兵”,而蚩尤即能以金为兵,制作剑销矛戟。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  相似文献   

7.
滇,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当时滇与同姓部落劳浸、靡莫等联系了数十个部落而组成部落联盟——滇国,以“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的滇池为中心。按尤中先生的考证,滇王国的范围,“在今云南省曲靖地区往西抵澜沧江东岸,往南抵红河北岸一带。”现今史学界根据云南的考古资料,将滇文化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以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其年代为距今3115±90年,即公元前1150±90年)为代表,相当于西周时期,中期以楚雄万家坝和祥云大波那出土的青铜器物为代表。万家坝墓葬的绝对年代为距今2640±90年,即公元前690±90年。大波那墓葬的年代为距今2425±75年,即公元前465±75年。晚期以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为代表,其年代约相当于战国至西汉时期。以上关于滇国范围及文化分布,仅为一种广义的概述,其中也有不确之处。如滇西洱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当属另一系列,即昆明~古莽~哀牢文化系列。而且,按《史记·西南夷列传》,滇西地区是昆明人的分布范围,二者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  相似文献   

8.
(二)出自百越系统的各族《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即汉、晋以前的“西南夷”地区以属于“夷”和“越”的民族最多。“夷”指的是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越”乃属于百越系统的部落。越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古老族群,其分布区域是自东南沿海往西至西南和中印半岛北部一带。公元前五世纪时在今浙江一带建立的越国是越族中的先进部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说:“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汉书·严助传》说:“越方外之地,翦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朔。”即在春秋以前,越在南方自成一个族群,较之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为落后,被视为“蛮夷”,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法学,是研究以法律手段调整民族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学出现,是我国社会科学和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本文仅就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原则作一初浅的论述.一、关于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民族法一词,最早见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恩格斯在考察雅典国家的产生时指出:“雅典人比美洲任何土著民族都前进了一步,相邻的各部落的单纯的联盟,已经由这些部落融合为统一民族代替了.于是就产生了凌驾于各个部落和民族的习惯之上的一般的雅典民族法;只要是雅典的公民,而使在非自已部落的地位,也取得了确定的权利和新的法律保护.”恩格斯在这里虽然没有对民族法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也为我们指明了“部落和民族的习惯法”与“一般的民族法”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别称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形成了众多的别称,有些至今还常沿用,最常用的是“中华”、“神州”、“九州”3个。“中华”,因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居于四方之中而得名。《魏书·岩昌传》有关于“中华”的记载:“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神州”,主要见于晋朝刘越石《答卢湛诗》,其上曰:“火燎神州,洪流华域”。“九州”是对我国古代大陆9个地理区域的统称,但具体是哪9个州,说法不一。《书·禹贡》称九州是冀、豫、雍、杨、兖、徐、梁、青、荆9个州。《尔雅·释地》称:没有青、梁,而有幽、营。《周礼·变官·职方氏…  相似文献   

11.
四、彝族虎宇宙观对中国宗教、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影响 彝族的虎宇宙观,经由老子、庄子抽象概括为道家最高哲学范畴“道”的别名“一”即“太一”之后,又经彝族先民羌戎方士谬忌向汉武帝提出作为高于五帝的天神而受到祀奉。高于五帝的太一,前面说过,它是彝族“罗罗”或“罗”(虎)的别名,早在先秦、西汉时已出现于西北地区(《山海经·海外西经》、《汉书·地理志·张掖郡·番和》),它在远古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生息的邻近。夏、周、秦、汉时,羌戎及其遗裔散布于秦、郑、齐、鲁、楚等境域,其虎宇宙观随之传播,虎(腊、皋)以“腊祭”和“皋禖”之名受祀奉,老、庄得据以抽象,谬忌得藉以迷惑汉武帝。其始自远古伏羲而迄于现代,且将延至未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如虎伏羲文化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远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姓源流考     
刘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有源于祁姓的刘氏、源于姬姓的刘氏,有赐姓刘氏,有匈奴族刘氏,还有北魏独孤氏改成的刘氏。其中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尧是传说中远古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因陶唐氏是黄帝之子12姓中的祁姓部落,所以尧为祁姓。尧的后裔中有个重要人物名叫刘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其事说:“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  相似文献   

13.
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台湾、香港和澳门本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是邦、州、共和国这样的成员单位。台湾、香港和澳门是回归祖国怀抱的问题,并不是几个国家联合组成什么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因此,我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后,国家结构形式并没有变为复合制。“一国两制”的构想实施后,我国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单一制结构。单一制国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地方行政区域分设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其职权。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和一个中央政府,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在那里的丘陵、湖沼地带生息、劳动、繁衍,度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苗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曾有一部分人到过黄河流域。后来,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先后出现唐、虞、夏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把南方各族的人统称为“南蛮”,并称“南蛮”的部落联盟为“三苗国”,对“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唐、虞、夏三代  相似文献   

15.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16.
简单地说,图腾制度就是一个民族分为若干部分——氏族、胞族、或二分制的半体,各以动物、植物或其他物品及自然现象的名称命名。其用以命名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即是那一氏族或胞族的图腾。最普遍的氏族图腾,即一个民族分为几个氏族,每一氏族用一种动植物命名,例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易洛魁人的塞讷卡部落分为八个氏族,“都取动物的名字:(1)狼、(2)熊、(3)龟、(4)海狸、(5)鹿、(6)鹬、(7)苍鹭、(8)鹰”这可说是典型的氏族图腾制度。此外有的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古代各国的部落都建立在两种方法上:有的按氏族,有的按领土。按氏族特征组成的部落,比之按领土特征形成的部落较为古老,而且前者几乎到处都被后者所排斥……”马克思关于部落建立的两种形式的论述,普遍适用于世界上的各种部落。所谓按氏族特征组成的部落,是指那些建立在氏族血缘关系上的、更为古老的部落,这种部落相当于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于按领土特征形成的部落,便是指由不同的父系家族和农村公社依照土地辖区范围的划分所建立起来的部落,这种部落可以称为地域都落或领土部落,这是跨向阶级社会的、世界上许多民族所经历过的部落组织形式。云南省景颇族、佤族解放前的部落酋长制正是这种类型的地域部落。对于景颇族、佤族的部落酋长制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对经典作家关于按领土特征形成部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血缘家族在生产力推动下,实行过长时期性禁忌之后,才进化为旅外婚家族。族外婚家族是人类家族发展史上一个新阶段,但仍属群婚,只不过开始建立禁止近亲血统通婚规范罢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起源》,均以普那路亚家族为族外婚家族的代表予以重点介绍和阐述,澳大利亚人的婚级制只简单提了一下,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婚级制无疑是一种族外婚,而且是由血缘家族直接发展来的,“它是走出血缘家族的第一步。”它  相似文献   

19.
伏羲与古羌人有着渊源关系。伏羲的支系很多,其中一支是祝融。《国语·郑语》说祝融有八姓:已、董、彭、秃、(女云)、曹、斟、彭部落在祝融八姓中居于领导地位。彭部落的始祖叫铿,是祝融吴回之孙,陆终之子。铿因为能作大鼓,声音宏亮,鼓彭彭,便称之为彭。《国语·郑语》:“大彭,陆终第三子日,为彭姓,封于彭,谓之彭祖,后有大彭氏,”《世本》云:“彭祖氏,大鼓子孙,以号为氏。”《史记》云:“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彭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相似文献   

20.
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岩帅大寨,原先是拉祜族居住的地方,佤语称“永缅”,意即拉祜寨。那么,现在为何称岩帅大寨呢?据了解,源于一段有趣的历史。根据佤族老人讲述,今天岩帅大寨的佤族,是在300多年前,迫于纠纷、械斗,在首领岩甩的带领下,从永丁大部落向北迁徙到今天岩帅大寨的东南山坡上安营扎寨。现在叫岩帅,是因为佤语“岩”是老大的意思,老大不能甩丢,故更名为岩帅。他们从永丁大部落迁徙到此时的寨名叫“永更倍”,意为“竹鼠寨”,因为他们刚到此地住下,岩帅便派人首次出去狩猎,准备用猎获物作为建新寨立部落仪式的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