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丝绸业非常发达,据《禹贡》记载:兖、青、徐、扬、荆、豫、冀、梁、雍等九州中,有六个州生产的丝绸是作为贡品奉于周室的。其中,产地大致在兖、青两州的“齐纨”、“鲁縞”,和产地大致在荆、豫两州,即楚地的“荆绮”、“楚练”①是那个时期的名产。"齐执普编"史记·货殖列传》谓"冠带衣履天下"。关于楚地的丝绸,文献有多次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禹贡》记荆州物产有"包匹青茅,阔靛玄缭玩组广玄续是经多次染色而成的赤红色丝织品,它是楚地的特  相似文献   

2.
秦汉地方政府郡、县、乡三级管理体制袁刚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黄帝时代就有“画野分州”,建制万国的传说,四千年前就建立了国家。据《禹贡》等古书记载,夏禹曾把当时的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行政区域,即所谓“九州”,“划土分贡”...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时期怒江地区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怒江地区的民族肖迎怒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南麓,上游称黑水河,流经西藏后从云南西北部贡山县青拉桶进入云南境内。《汉书·地理志》的记录中称怒江为“周水”。《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唐县(今云龙县西部至保山北部一带),有周水(怒江),从徼外来。”...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精神现象,其本原是什么?在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最具权威性的论断是《乐记·乐本》篇所说:“乐者,……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精书·音乐志》载沈约就梁武帝萧衍《思弘古乐诏》所作《赛答》称:“《乐记》取公孙尼子。”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也说:“《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又《隋书·经籍志》有“《公孙尼子》一卷”,注云:“尼似孔子弟子。”公孙尼子当是今存《乐记)}最早的作者。虽然该书后来经历苟况、刘德及其手下儒生、司马迁、戴圣、诸少孙、王禹、刘向乃至马融等人的整理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具有地域、文化的概念。据考古学家于省吾考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就广义而言,“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如《诗·小雅·六月序》曰“《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两岸,因此,“中国”有与“中土”、“中州”、“中原”、“中华”相同的含义。清代…  相似文献   

6.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7.
骆越之“骆”义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是我国先秦和秦汉时期活动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其部落众多,故史有“百越”之谓。 骆越是越族一支,分布在“今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其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和桓宽《盐铁论·地广篇》,但都只称“骆”而不及“越”。到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始称“骆越”。这说明“骆”是骆越的前称之名。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证治颜德馨冠心病归属于中医“胸瘴”、“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可追溯到《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谓:“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助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谓;“真心痛,手足青...  相似文献   

9.
“骆越”释名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雒)越是中国古代岭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的称谓之一。在文献记载中,先秦两汉骆越人主要活动于今越南中部、北部和我国广西西南。《史记·赵世家·正义》引顾野王《舆地志》“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为西瓯。” 则骆越可能为古交趾地区最早的居住民族。另《史记·南越列传》《索引》引《广州记》、《水经注·叶榆河》引《交州外域记》皆以骆越在交趾。蒙文通先生《越史丛考》以《汉书·地理志》考证交趾、九真二郡骆越人口至西汉平帝时达91万口。因此,至迟东汉以前,交趾地区主体民族当为骆越不误。《后汉书·南  相似文献   

10.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范成大在《骖鸾录》中称:“天下有书院四:徂来、金山、岳麓、石鼓。”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学校》中也把石鼓与岳麓、睢阳、  相似文献   

11.
古州考辩     
唐杜佑《通典·卷184·州郡·14》曰:“古州,今理乐古郡,土地与临潭郡同,大唐置古州或为乐古郡。领县三:乐古、古书、乐兴”。同书卷183,州郡13曰:“瀼州,今理临江县”。“贞观中清平公李弘节寻刘方故道开置。”“以达交趾,今州在林之西南,交趾之东北(州界有瀼水),其后或为临潭郡”。 后晋刘(日旬)《旧唐书·志第21·地理4·卷41·岭南道·容管十州》条曰:“古  相似文献   

12.
国际形势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特点 “9·11”事件是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事件,造成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它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是金融安全避风港的神话。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重要根源;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强权政治、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的长期厌恶是引发“9·11”事件的基本原因;本·拉丹及其恐怖集团主张摧翻现有伊斯兰国家的世俗政权,具有极大的狂热性和扩张性,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经济…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病在我国流行的现状陈灏珠心血管病或称称心病,指心脏和大血管的疾病,在我国古已有之。公元前5~3世纪我国医学家在《内经·素问》一书中就提到“心”和“心病”。虽然古代所称的“心”也包括了现代所称的神经系统,但《内经·灵枢》中描述的“真心痛”症状,却...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一向节俭。然而,当子贡想要撤销每月初一祭祖用的活羊时,孔子却连忙劝阻:“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可见,对于“礼”这个当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是十分地看重的。这是《论语·八》中说的一则小故事。在《论语》中,对“精神文明”的倡导随处可见,或精辟入微,或深入浅出,或托物言志,或一语道破天机。一部《论语》简直就是一部有关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大辞典。《论语·里仁》中记录了孔子对环境与人的看法。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是说住地要仁厚的风俗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风,怎么算…  相似文献   

15.
《诗经》风·雅·颂新论●庄严一一个“老课题”的“新诠释”正如《诗经直解》的作者陈子展所说:“两千多年来,治《诗经》者不乏大家、名家,其数量之多,又远不止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①但对风、雅、颂的诠释,基本上未超出“二重性”的理论框架。也就是一方面从内...  相似文献   

16.
唱爷爷当年唱过的歌──魏松和《松花江上》一提起“9·18”,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松花江上》这首歌。那悲壮深沉的歌声使多少人勾起国土沦丧、家乡破碎的切肤之痛。今年“9·18”前夕,农工党党员、上海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魏松在外滩音乐会上再一次唱起这首歌...  相似文献   

17.
小康辞典     
《传承》2003,(1)
小康小康,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管理机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管理机构的演变杨立群据《礼记·礼运》上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桧巢”。《韩非子·五蠹》也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因此,...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部族。《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攻战以侵伐。”据《史记·索隐》引张晏说:“殷时始迁北边。”  相似文献   

20.
见义勇为的道德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为政》曰:“见义不为,非勇也。”《宋史·欧阳修》说:“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在中国古代其内涵是比较宽泛的,其一是指在坏人坏事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其二是指在面对公众利益、他人安危的情况下,勇于牺牲个人,甘冒风险,仗义而为;其三是指职责所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此,“勇”被列为“三达德”之一。我们今天所说的见义勇为是一种敢于担当道义、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道德品质,是一种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指在国家、社会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