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真正的灾后心理援助,起始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参与灾后心理援助的主力队伍,基本上是习惯在诊室里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心理医生"。这些专家,往往是在求助者预约-挂号-缴费以后,在舒  相似文献   

2.
国内灾害心理援助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是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之后,但那时还没有灾害心理援助的概念,因此那次灾后干预还很不完善。1998年的张北地震、2002年的大连“5·7”空难以及后来的洛阳火灾和石家庄爆炸案等之后,出现了零星的心理工作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国内灾害心理援助的历史及现状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是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之后,但那时还没有灾害心理援助的概念,因此那次灾后干预还很不完善。1998年的张北地震、2002年的大连  相似文献   

4.
李明 《中国减灾》2013,(7X):34-35
<正>最近在一次灾后心理援助高峰论坛上,一位外国学者提出疑问:"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灾后心理康复的过程比较缓慢,如何解决这一困境?"笔者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北川、舟曲、玉树、彝良、盈江和芦山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面对这样一个疑问,感触良多。一方面,有这样疑问的学者恐怕为数不少,可以理解;另一方面,这个疑问的生产实际上是因为西方学者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怀缺乏了解,对中国人的灾后心理康复特征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根据现场研究的材料,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怀及其和灾后心理康复的关系做一个深入的说明。不妨从灾后心理康复谈起。大灾大难,必定会给人心带来打击。人非草木,面对天崩地裂,自然不能不为之动容。从大灾之前相对平稳的心态,到灾难来临的恐慌混乱,再回到灾后相对平稳的心态,的确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5.
李明 《中国减灾》2013,(6X):26-27
<正>笔者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汶川、舟曲、玉树、彝良、盈江和芦山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回顾五年来数次大灾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感触最深的是我国大灾应对机制的迅速形成与发展。2008年,笔者第一次参加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当时我们国家完全没有先例可循。西方慈善组织和个人有很多毫无章法,有的以心理援助之名传播自己的价值理念,有的无法融入当地文化而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国内很多组织也是无法很好地平衡做研究和做服务之间的关系。很多心怀善意的志愿者,面对群众却束手无策,群众的内心深受心理援助工作者的扰动。到舟曲泥石流和玉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心理援助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部分良莠不齐的弊病。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重视灾后心理援助基本精神的提炼、工作理念的梳理和技术应用的规范,对提高我国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性、专业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8·16”特大洪灾开启了辽宁省抚顺市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抚顺市文明办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支撑、社会参与”原则,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有效降低了灾区群众、救援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程度,有力推动了灾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灾难后开展了大量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完备的灾后心理干预方法和特殊干预模式。但是纽约州从事精神卫生的专家在“9·11”事件后对灾难心理干预作了研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第一个结论是:都没有准备好对大规模暴力事件或者灾难事件作出精神卫生方面的应答。公共精神卫生系统,包括社区都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因为“迄今为止,灾后心理干预还不是主流”。  相似文献   

9.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乔栋 《中国减灾》2011,(7):37-39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建新 《中国减灾》2011,(19):17-18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200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深入做好受灾群众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汶川地震后,我国首次展开大规模灾后心理援助行动,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12.
张建新 《中国减灾》2011,(10):17-18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200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深入做好受灾群众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汶川地震后,我国首次展开大规模灾后心理援助行动,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工作者们的专业素养、责任意识和大爱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5月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主持,世界宣明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支持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盈江地震发生后,先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续的灾后心理援  相似文献   

14.
美国灾难心理干预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美国在灾难后开展了大量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完备的灾后心理干预方法和特殊干预模式。但是纽约州从事精神卫生的专家在"9·11"事件后对灾难心理干预作了研究,令  相似文献   

15.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1,(9):F0002-F0002
自2008年5月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主持,世界宣明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支持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盈江地震发生后,先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续的灾后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一支由12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的心理干预小分队奔赴温州苍南县,对遭受台风“桑美”袭击后的当地群众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这是浙江省政府首次组织专家对台风受灾群众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此同时,福建、广东等地在今年遭受台风袭击后也纷纷开展灾后心理干预,“心理救灾”这一新名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吴红霞  俞欣 《今日浙江》2008,(11):70-71
5月14日,由浙江省10名心理干预专家组成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队急赴四川灾区.目前,在灾区的我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有40余人,专家们全部具有丰富的心理危机干预实战经验.他们曾参与云南大地震和桑美、云娜强台风等灾后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其中部分专家刚刚参加了胶济铁路撞车事故灾后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灾难后开展了大量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完备的灾后心理干预方法和特殊干预模式.但是纽约州从事精神卫生的专家在"9·11"事件后对灾难心理干预作了研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第一个结论是:都没有准备好对大规模暴力事件或者灾难事件作出精神卫生方面的应答.  相似文献   

19.
郑晓江  郑瑶 《中国减灾》2011,(13):37-39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市发生了5.7级地震。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协会心理援助服务队,通过进行家访和座谈,宣讲灾后心理保健技巧,对灾难亲历者、遇难者家属等提供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