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也是一个家庭、家族、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当代家风文化蕴含的宝贵品性与优良品格对于健康家庭单位的形成、良善社会风气的培育、优异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现代性转换,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接,形成当代家风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时代生命力,加强对企业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企业家将自身成长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脉搏相结合,有助于引导企业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民族文化传统作为爱国主义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二者如此和谐的辩证统一,形成了当代爱国主义的崭新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为爱国主义培根固本,而且是中国人民实践当代爱国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近代以来追求民族独立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价值,探索提升国家认同、开展经济互助、促进文化融合的培育路径,有助于凝聚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并世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体现积极当代价值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为凝聚兴国之魂,塑造社会之美,增进人民之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路径分析,提供精神支持,积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伟大实践中培育的优秀精神品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激励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鼓舞人民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化承担着新的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使命,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发掘。通过对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文化的领悟,诠释了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元的合和精神,以及核心支柱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有其深刻的内涵,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维向度来认识。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历史高度,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建设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廓清迷雾,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当代先进文化精神,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担当和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这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上,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在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独具民族特色、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今天,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已内化为当代共产党人一种文化心理和思想性格,融化在当代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中,成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研究探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关系,对于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推进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肩负的民族复兴使命愈加凸显,地位更加重要,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找到统一战线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离不开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土壤的滋养。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蕴含着世代中国人所传承的伦理精神、民族性格和价值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并以其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对当代人类社会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涵养和提升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中培育和形成的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释放中国革命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所具有巨大潜能,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国革命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彰显其时代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继承革命文化。中国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文化璀璨夺目的瑰宝,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大力彰显中国革命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彰显中国革命精神的激励作用、鼓舞作用、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提供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凝聚磅礴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血脉,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支撑上有系统的规划。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道德的教化,又要注重传统文化自身的不断创新,既要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传播,又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先进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融合和创新。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根基传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和民族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自身文化积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为突出的体现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自强和宽容精神。它造就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百折不挠、不懈追求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兼容并蓄、胸襟开阔、宽宏大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是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内容。当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所在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创新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坚定和加强文化自信,在社会发展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趋势对民族文化的挑战,把弘扬民族精神提到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要做好汲取与借鉴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气质。挖掘阐发、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设好"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就要坚持不忘本来,充分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吸收外来,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面向未来,明确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与发展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指出,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