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人类历史上,专政是阶级社会的特定产物。什么是阶级?说白了就是以经济地位为核心的社会地位划分出的一伙一伙的人。在当下的中国,有人愿意承认阶级的存在,有人则不愿意。不管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都是出于自己所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考虑。比如搞"宪政改革"的那些人,他们是不愿意承认阶级的存在的,而只是讲什么"公民社会"、"公共知识分子"之类,因为承认了阶级,就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样三问五  相似文献   

2.
一个员工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就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为企业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石林 《廉政瞭望》2012,(15):47-47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耍花钱吧?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送礼请客,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构陷他人罪。  相似文献   

4.
一 在这个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我们的宪政也不再是一件可以独善其身的事情--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尽管人权主要是一个国家国内的事情,但人权的国际性我们从来就不曾否认.我们反对的只是人权的大棒政策--以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  相似文献   

5.
文革中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林加杰1933年3月,四川省广元市的木门场召开了数百人的扩大红军运动的群众大会。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干部作了一番感人的参军动员讲话后,就振臂高呼:“谁愿意参加红军的,就站在左边,不愿意参加的,就站在右边。”当时报名参军的就有1...  相似文献   

6.
巴尔扎克从小就爱好文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父亲硬要他学习法律,但是巴尔扎克就是不愿意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俩时常为此发生冲突。巴尔扎克决定要找个机会把父亲说服。  相似文献   

7.
重庆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以及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所谓“两张皮”现象,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轨,其结果便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没有用武之地,经济社会发展却严重缺乏技能人才,这是导致学生不愿意读职业院校、用人单位不愿意用职校毕业生的重要原因。所谓专业同质化,就是各个职业院校开设专业就像农民种地一样,“逢贵就赶、逢贱就砍”,不管姓工姓农姓商姓医,什么专业紧俏就开设什么专业,其结果便是丧失特色、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8.
闫院平 《共产党人》2010,(19):36-37
2010年3月30日下午,青铜峡市地税局干部陆明宏在检查业务工作的途中,突发脑溢血,再也没有醒来。噩耗传来,大家都不相信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多好一个人,才48岁啊!怎么就这么走了?  相似文献   

9.
木寨岭作证     
杨建民 《党的建设》2008,(11):50-50
今年初,我接到了总段调我到岷县木寨岭隧道管理所工作的通知。当时,心里很不愿意,因为20年前我就在木寨岭上当过3年养路工,那里的情况我太熟悉了……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正值青春年华,你愿意到乡镇上当一名公务员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回答愿意,不知道愿意去的人又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资料,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有一个地方,干部职数超编。书记要配一个干部。组织部部长反对,说没有职数了,不能配。书记把桌子一拍:‘配,出了问题我负责。’"一个八九十人的选拔名单送到吕梁市一名市委常委手中。廉政谈话之后,只有31人愿意参加县委书记选拔,有五六十人主动表示不愿意参加。"我在常委会上就说,选择你们这批干部,选得对不对、行不行,还不能现在就下结论,归根结底,要靠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抗战,不光是我们同辈争生存而战,并且是为祖宗体面而战,为子孙争人格而战,只要不丧心病狂,不愿意四蹄爬行的,就应当奋起抗战,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张自忠  相似文献   

13.
很多老年人即使需要他人照顾.也不愿意找保姆,或者很难与保姆“和平相处”。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的卜力大夫解释说:“老人通过几十年的信息积累,已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大多数老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更不愿意有外人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王欣 《当代贵州》2011,(12):26-27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家就是那些愿意过不舒服的日子,或者说不愿意过舒服日子的人。"杨建嬉相信,为了一个值得的目标,她正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自省的力量     
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聪明的人遇到问题,首先会反观自身,反思自己在思想修养、个人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处事能力上的不足,然后进行改进。而愚蠢的人却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地把责任推给客观环境或推给别人,求得自己心理平衡。然而,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善于不善于反省,问题就在那里,不多不少;困难就在那里,不闪不避。早一天自觉,早一天进步;早一天自省,早一天改进;早一天清醒,早一天超越。  相似文献   

16.
感受财富     
有人说有钱便拥有财富,其实不然。人的一生有许多除金钱以外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好好地珍惜。 年轻是财富。一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 100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儿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1000万元,你愿意立刻就死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1000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许多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健康是财富。在为一些朋友英年早逝惋惜时,更多的人悟出…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化生存正成为越来越多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互联网已向我们走来,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分量越来越重。各种力量在互联网相互博弈,党委、  相似文献   

18.
党员心声     
《军队党的生活》2011,(9):39-39
亲爱的党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成长。我愿意成为一颗铆钉,去连接人民群众的点滴幸福;我愿意成为一颗石子,去铺设国强民富的康庄大道;我愿意成为一块砖,去建设祖国长空的钢铁长城。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1.刘易斯(W.A.Lewis)的劳动力流动与两部门结构发展模型.在刘易斯模型中,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决策被认为是唯一地取决于城乡收入差异.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高于乡村农业部门且一般工资水平达到一定比例,农民就愿意离开土地转移到城市谋求新职业.这就隐含了一个假定:即城市部门不存在失业,任何一个愿意转移的农民都可以在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生活健康     
《支部生活》2013,(8):53
生活中的经济学《卧底经济学》的作者认为:"星巴克的咖啡之所以有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最重要的因素是位置、位置、位置。"不得不承认,人们之所以更愿意在繁华的商业区掏钱买同价位的咖啡,是因为觉得它在这个地段物有所值。为什么大型超市的那些自有产品包装都那么差?他们不愿意花钱做好包装、卖高价钱吗?不是,因为那样做的话,其他高价的同类商品会很难卖,那些厂商就可能不跟它合作。而且这也恰好给了顾客一个印象:你要买便宜的,就只有这种次包装。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一是因为方形容器比圆柱形容器更能经济地利用货架空间,牛奶需存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