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崛起对于实现国家区域均衡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主体,其制度创新活动能有力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中部崛起的若干现实问题,并具体指出了中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实现中部崛起,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继去年9月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今后要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再次强调了中部崛起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大年 《团结》2005,(3):20-21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促进区域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并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中部崛起”首次列为全国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这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实施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央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决心,也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4年12月8日,中部五省省委书记分别以“打造武汉城市圈”、“湖南要加速产业发展”、“订…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地方政府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之后,中部崛起成为国家又一项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国家战略取向。在经济后发型的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对中部崛起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提升地方政府能力,才能确保中部崛起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公共服务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公共服务理念所倡导的以公民需求为中心,坚持责任意识、民主正义的价值理念对于当代各国政府的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人口众多。强化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对于实现"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在公共服务理念背景下探讨我国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图以公共服务理念的视角来研究我国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就建设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层面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分发达地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民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度比较好,但就全国而言,不少地区地方政府还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税收竞争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过度的恶性税收竞争亦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绊脚石.文章通过对税收竞争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分析入手来探究税收竞争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性,进而提出从法制原则、公平原则出发,建立地区协调机制,"趋利避害"规范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结合中部六省实际,为中部崛起提供一些在税收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意义、基础与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转型、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公共政策。而所采取的公共政策的实践效果如何本身就反映出政府的执政能力。从当前各国公共政策的实践和理论来看,关于政策工具的研究已经成为有关公共政策研究的一种发展的潮流。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向人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论证了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关于政策工具的选择、比较以及关于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存在差异性、互动性的了解,对于取得公共政策的成效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概述了近年来推动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学科基础(如经济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等)以及社会实践基础;阐述了值得开展政策工具研究的一些主要的视角和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就理论还是就实践来说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新华社长沙3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下午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的11月24日,本刊在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组《河南之变》的专题报道,反映了古老的中原大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深刻变化。河南省GDP总值连续位列全国第五位,名列中西部地区之首的讯息曾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这之后的两年间,时值国家提出积极促进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我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这个地处中国之中,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在中央提出实施宏观调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上,河南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和亮点?今年8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对河南在经济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殷切希望河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努力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努力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1.
一项公共政策一旦制定出来,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正确而有力的执行。就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公共政策本身的质量姑且不论,即使是一些优秀的公共政策也会在执行过程中因遭遇重重阻力而扭曲变形。公共政策执行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它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5,(4):12-16
推进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以及政府治理范畴内的协商民主的四个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和协商民主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也就是回答公民参与是否是必要的问题。二是公民参与到底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从公民个体、政府(部门或者工作人员)、专家三方视角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不一样的,每一方面的立场可能都是权变的,这样的立场差异将会直接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各个环节。三是协商民主是否能够被有效实施,并渗透到现有的公共政策体系当中去。研究表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将会慢慢地由形式主义发展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制度形式。四是如何在实际政治过程中切实推动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以在政府治理范畴内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47)
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由来已久。自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在内地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60年代末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这些举措大大加强了内地包括中部地区的工业化的进程。但是,随着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迅速崛起,与中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差距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首先,从发展速度上看。从1949年到1979年,以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东部地区为708%,中部为628%,其速度之比为113∶1;而从1979年到1998年,东部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34%,中部地区为95%,东、中部地区年均GDP…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各方面也有了长远的发展和进步,这当中国家的各项公共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性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特殊性,然后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系统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再从特殊性着手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要从主体、客体、环境、机制等方面来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同时也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8,(1):107-113
公民参与城市政府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为判断城市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实际状况,本研究对分布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等地区的五个城市政府网上公开的具体参与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吸纳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议题范围和数量有明显差异,参与环节以政府对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公开的环节居多,参与方式以各种媒介为主,参与结果公开有限。可以判断,在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具有行政选择性特征,公民参与层次和参与环节发展不平衡。分析这种参与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公民本身因素等方面,这也是进一步扩展和发挥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实际功能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新意见群体”的双重影响与正确引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意见群体"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崛起的一个群体,它在影响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方面具有许多与传统民意表达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其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如:"新意见群体"发出的声音有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如:其主体范围的局限性、信息表达的难控性及部分非理性化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应广泛吸纳"新意见群体"利益表达意见,扩大"新意见群体"利益表达主体范围,实现"新意见群体"与其他民意表达互补,加强"新意见群体"利益表达的法制化建设,使其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会的立法决策是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在议会政治中,政党、国会议员代表选民输入利益需求,经过立法活动的整合、调整,最终形成能够代表或反映特定利益诉求的、以法律或其他特定权威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共政策。本文以韩国国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为参照,对比中国全国人大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总结韩国国会的经验和教训,试图为全国人大的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央层面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分发达地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民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度比较好,但就全国而言,不少地区地方政府还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庆钧 《理论探讨》2007,(2):131-134
国家的发展及其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政策的质量,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公共政策创新。公共政策创新是政府面对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而进行的主动行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创新是对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回应,来自政府内部和外部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中的政府利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李学 《行政论坛》2002,(1):9-10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有权威的价值分配。”它的内在逻缉是作为运用社会政策进行利益分配的政府,在利益的选择分配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公平、公正的公共政策能带动社会经济全面迅速发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的国家由于政府使用了卓有成效的公共政策,使国家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快车道,也有的国家因公共政策的失误、失真甚至误导,而使国家陷于混战、衰退的深渊中。究其原因,林林总总,但无疑与政府的公共政策有关,本文将从政府利益的角度,探讨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并针对转型期中国政府的现存利益及弊端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