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爱民 《现代法学》2007,29(5):160-167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推进信用经济发展的标志。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信用信息服务的征信机构,收集、处理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行为。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的目的在于打造诚信社会,而大量的个人信用信息收集又使得个人权利面临重大的危险。个人信息之上体现的权利是一种基本人权,它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尤其是人格权。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的目的之一是事先个人权利保护和促进个人信息的合法合理使用之衡平,反映在个人信用信息这一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就是从促进信用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在征信机构的利用和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知情权作为信息权之下的前提性子权利为各国征信立法所保护。在个人信用信息收集过程中为确保信息主体充分享有知情权,个人征信机构在收集个人信用信息时应采用告知收集和同意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大部分琐细信用信息和负面信用信息应采用告知收集的方式;对于敏感信用信息和有关财产状况的琐细信用信息应采用同意收集的方式,在采用同意收集方式时应适用默示同意原则。个人信用信息收集后的知情权保护主要体现为个人征信机构确保信息主体查询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域外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及对我国征信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个人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个人征信制度是现代信用体系的基础,其中所涉及的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保护是个人征信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所以在我国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合理借鉴域外国际组织和征信发达国家立法保护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的做法和经验,必将有助于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个人征信体系中知情权与信息隐私权平衡的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信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个人信用信息为中心的个人征信体系带来了授信人知情权与被征信人信息隐私权的冲突,平衡二者的冲突是个人征信立法的重要任务.知情权与信息隐私权冲突的本质是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法律理念是法律制定与适用的指导,所以,在社会本位、利益平衡、社会和谐理念的指导下,个人征信法律制度才会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5.
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的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玉荣 《法学杂志》2006,27(3):59-62
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如何避免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用户利用便利条件侵犯个人隐私,成为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个人征信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和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现状探讨加紧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立法的重要意义,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用一词古已有之,信用现象是现代社会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信用具有标识性、有明确的归属,具有传散性、可以流传,具有历时性;同时,信用还有社会性。按照发生主体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个人信用、机构信用、国家信用。我国应确立信用权及其相关制度。信用权与邻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权利的地位一样重要,我国未来民法典应该规定信用权,将之纳入人格权的篇章,放在与其他人格权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姜涛 《法制与社会》2010,(8):217-217,237
自1999年开始,人民银行按照三定方案的职责要求,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经过几年的建设、完善,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本文从五河县征信实践视角,通过对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作用的实证分析,提出进一步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个人信用报告尚是“单方报告” 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的“信用档案”,客观记录了公民个人的信用活动,比如偿还贷款、信用卡透支等情况。我国的个人信用报告建立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之上。数据库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依法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其所有的数据由信息产生的源头提供,具体有提供贷款的机构(如各商业银行)、提供先消费后付款服务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成为信用经济社会。因此,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个人信用体系运营围绕的核心就在于个人的信用信息,而这无时不与个人的隐私相联系,进而牵涉到个人的隐私权保护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从信用记录的原则、范围、使用规定及个人信用记录的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立法中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公民的个人信用度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重要。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是维护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的重要举措。在建立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过程中,防止个人信用的不当使用侵犯公民隐私权成为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指出针对我国现行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现状,我们应当加快立法填补法律空白、明确个人征信制度中隐私权的具体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征信监管,建立完善的信用隐私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个人征信制度中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用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发展的张力,决定了信用交易快速成长的趋势,个人征信制度应运而生。个人征信制度发展不能忽视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和征信权应该同时构成个人信用法律机制的两大基石。文章从征信流程环节切入,分析了个人征信制度与隐私权的冲突表现,逐步深入探析二者冲突的原因,总结出以权利行使的边界作为协调二者利益的制衡点。就制度建构而言,文章主张从基本立法定位、具体保护措施、配套制度安排三个层面,全面维护个人征信制度中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九省份,通过相关服务平台,即可查到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等三方面的信用记录。无独有偶,最近上海也将地铁逃票纳入了个人征信,因此而造成的个人诚信不良记录,或许将导致不能报考公务员、教师,不能进入大企业工作。规范个体行为,重塑社会诚信,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亦可谓是规则所需。然同时还应注意,作为评价他人的"信用信息"首先当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来源的合法性,否则必会因"滥用诚信"而损害到他人的正当权益。由此可见,让个人征信系统在法律的框架内良好运行,才是其彰显"威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个人征信系统与个人信用信息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社会普遍呼吁信用缺失的背景下,加快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金融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征信体系的建设必须以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为基础,而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直接关系到个人权利保护问题。目前,在我国有关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尚未出台,而发展个人征信业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的有力手段。为了使征信体系得到较全面的法律支撑,需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本文就美国和欧盟对个人信用征信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有关立法现状,从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和促进个人信用征信业发展两个目标出发,对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出了立法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5.
白云 《北方法学》2010,4(5):105-112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使个人信用信息开放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问题凸显出来。征信体系克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效率损失,但也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法律作为一项平衡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在个人征信体系的运行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个人征信体系对个人信用信息提出了既要开放、又要保护的制度需求,一个个人信用信息开放与隐私权保护平衡的法律制度体系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法律定位分析系指对数据库保护的具体法律关系定位而言。在我国征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权利主体是谁,具体权利及权利内容如何,需要在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征信国家信用立法、管理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路径选择并给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7.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及其民事救济方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及其民事救济方式探讨张新宝《民法通则》颁布以来,不少学者撰文讨论侵害名誉权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包括侵害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界限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与赔偿数额问题等,也有学者对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周伟 《法制与社会》2013,(12):162-164
市场经济即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个人信用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重要。个人征信能从制度上约束个人的行为,是缓解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信用危机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9.
李奎 《法律与生活》2020,(10):37-37
上了征信黑名单,对生活有哪些影响?该案判决有哪些现实意义?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任战敏律师就此进行了法律解读。任战敏律师表示,在现代法律体系中,诚实守信是一项基本原则。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周汉德 《法制与经济》2008,(14):106-107
考察各国法制可知,对信用利益的保护模式大致有所谓直接保护模式与间接保护模式之分。在学说上亦相应地分为两派。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信用对于市场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而言意义重大。征信制度的发达使得仅以名誉或商誉权制度的保护与信用利益的发展极不相称。将信用利益独立进行保护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