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举报线索初核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自行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控告举报线索进行立案前初步审核的司法活动,是检察机关对所受理的举报线索,为进一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和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进行的初步调查活动.举报线索的初核是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等自侦案件能否立案的前提和成功突破的关键,因此要做好举报线索初核工作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院多年来的举报线索初核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江晖 《法制与社会》2013,(33):259+261-259,261
举报线索初核是检察机关对所受理的举报线索材料,为进一步分析、鉴别,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和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进行的初步的秘密的调查活动。举报线索初核是对职务犯罪进行立案前的必要准备工作,也是立案后开展侦查活动的依据和条件。本文将对如何开展举报初核工作,切实加强举报线索的规范化管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贺冷松 《法制与社会》2012,(11):265+267
举报线索初核工作是检察机关将自侦部门侦查职务犯罪线索关口前移,由举报中心对部分举报线索进行初步核实的一项检察工作,初核工作的扎实开展一方面发挥了举报中心审查线索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检察机关侦查资源的浪费.笔者结合实际,总结、分析近几年举报初核工作开展情况,对检察机关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实施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检察机关举报中心对举报线索的"初查"改为"初核"。两年多来,各地检察机关依  相似文献   

5.
盛亚峰  柏兵 《法制与社会》2013,(22):297-298
举报线索管理和流转,是检察机关规范、及时、有效地依法查处职务犯罪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举报线索的管理工作十分敏感,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直接影响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成效和检察机关的公信力。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在建立健全和完善举报线索管理、流转制度,提高举报线索管理水平,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机制体制,但另一方面,尽管也有一些关于线索流转监管的规定出台,由于缺乏一个完善和协调的线索流转监管体系,随着举报线索的增加,举报线索的流转监督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举报线索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源泉,是启动初、侦查程序的敲门砖。离开了举报,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正常开展。当前,检察机关举报线索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已成为涉检信访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形象。一、实践中检察机关处理举报线索的情况(一)线索处理方式不全面存查是举报线索的处理方式之一,但有观点认为,根据《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自侦部门对线索只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29日至30日,全国检察机关举报暨涉检信访工作座谈会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柯汉民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信访局、国家信访局以及高检院相关业务部门的代表,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分管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副检察长及控告检察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不立案举报线索事后审查、举报线索初核、举报线索管理等主题深入研讨并交流经验。一、2008年以来检察举报工作取得的成绩200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三项重点工作,在全力做好涉检信访工作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一、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的概念和具体要求 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是检察机关加强举报线索管理的一项内部制约制度。由主管举报工作的检察长、举报中心、反贪、法纪检察部门负责人、举报中心内勤组成审查协调小组,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有初查价值或成案可能的举报线索进行审查,确定分流去向的制度。 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小组应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逐案抓奸线索的审查、分流、催办、管复等环节,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朱立恒 《时代法学》2010,8(1):40-46
尽管举报已经成为检察机关办理腐败案件的主要来源和渠道,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腐败案件举报制度的实施陷入了困境,主要体现在:打击报复举报人现象屡禁不止;泄密现象严重;举报线索成案率偏低;多头举报现象严重;举报线索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等。走出困境,需要加强检察机关举报中心建设;强化举报线索的保密工作;充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惩治打击报复行为;提高举报线索的查处效率;大力开展举报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周永宏 《法制与社会》2012,(12):188-189
实践中由于基层检察院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原因,基层检察院举报线索初核工作中存在轻视初核工作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应当提高对举报线索初核工作的认识,从健全考核机制,严把举报初核范围关,明确初核时限和提高初核效率,规范初核程序和措施,积极创新等多方面进一步探索完善举报线索初核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陈丽芳 《法制与社会》2012,(12):197-198
举报线索初核工作是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完善和改进举报线索初核工作,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当前举报线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成因及重要性,进而提出规范和完善举报线索管理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根据高检院的要求,各地检察机关相继成立了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小组,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有初查价值或成案可能的举报线索实现第二次分流。举报线索的审查协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一,有利于规范举报线索管理。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明确举报线索统一归举报中心受理,举报线索须经举报中心审查筛选,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提交协调小组审查评估。这样做改变了以往其他部门、检察长接受线索不到举报中心登记的现象,也克服了以往举报线索处理一人说了算的随意性。其二,有利于避免业务部门间的冲突。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各业务部门负责…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的控告申诉部门肩负着履行刑事控告检察、刑事申诉检察、刑事赔偿的职责。对举报线索的初查工作是履行刑事控告检察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初查举报线索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自行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控告举报线索材料进行立案前初步审查的司法活动。根据有关规定,控告申诉部门初查举报线索的主要范围是:举报线索性质不明,难以归口;情况紧急必须及时办理;群众多次举报和上级机关以及检察长交办的需要由控申部门(举报中心)进行初查的。近年来,由于上级检察机关把初查举报线索的数量作为考核基层院控申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升级排位的重…  相似文献   

14.
审查举报线索探析王明喜全国检察机关举报中心普遍建立后的三年中,共收到举报线索110万件;检察机关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总量相当于1982—1988年七年的总和;其中64%的贪污贿赂大案要案源于举报。事实证明,举报制度已成为检察机关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举报工作会议决定,今后检察机关将在全国实现举报线索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分流举报线索、管理举报线索:利用网络监控线索管理、查处情况,实行互相制约,促进工作。我们河西区检察院从2003年开始对举报线索实行网络化管理,经过五年来的反复探索和不断改进,不仅促进了职务犯罪的查处,提升了对举报线索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郭爱忠 《法制与社会》2012,(11):175-17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大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问题增多,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日益艰巨和繁重。新的形势促使检察机关控申部门的工作重点随之转移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做好涉检涉诉案件的息诉罢访工作上来,那么承担具体信访稳定工作任务的控申部门如何充分发挥举报线索初核工作职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呢。  相似文献   

17.
举报线索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来源,管理好举报线索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取信于民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下面笔者就线索管理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统一管理不同于统一受理。统一管理是指人民检察院收到的举报材料一律归口由举报中心管理。举报中心是检察机关管理举报线索的职能部门,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上级有关部门批转的举报线索,都应由其管理。统一管理不是统一受理。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的其他业务部门和检察长也经常收到举报信件和接待举报人员,也要受理举报线索,对这部分举报线索,要在严格保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举报线索是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前提和基础,检察机关举报中心应充分发挥线索管理职责,统一线索管理平台,加强线索审查、评估、初核和分流等环节的机制创新和改革,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工作以来,各单位和人民群众举报的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违法犯罪线索日趋增多,对大量的举报线索进行严格的审查分析,发掘有价值的、成案率较高的案件线索,为自侦部门查案服务,是举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好举报线索是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取信于民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也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问题。下面就举报线索的管理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举报线索无可查性,我们认为是指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举报线索,经过审查和分析判断,认为没有审查价值或可查价值非常小。对举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