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犯罪再社会化的思潮兴起,新社会的防卫学派提出对犯罪人员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使得社区矫正行为由提出到实行,再到立法,最后转化为各国的行刑实践.社区矫正意义重大,主要注重的是对犯罪人员的改造和完善,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对犯罪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将社会人格不健全和不能正常进行社会生活的犯罪人员再社会化.社区矫正比监狱矫正的优越性要大得多,不仅仅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主导行刑方式,还形成了一种刑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曹春艳 《行政与法》2007,(5):107-109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行刑理念与方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为适应世界行刑制度文明化、人道化、轻缓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法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行刑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体现出的行刑社会化,是人类刑罚思想的演变,不仅可以看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体现出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法制建设不完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适用限制多、受众少,因此需要从立法、队伍建设、适用范围等方面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一是资本主义国家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认为,以保卫社会为首要任务,以罪犯回归社会为行刑目标,在分类关押的基础上,实行教育、矫正和累进处遇制度,同时坚持三种行刑方式,即从封闭式行刑到开放式行刑,缩小监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距,邀请社会力量参与监狱行刑,并做好出狱人保护工作,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二是当今俄罗斯的监狱行刑社会化状况。研究认为,俄罗斯与前苏联相比,在关于刑罚目的的规定上,取消了代表着行刑社会化目标的“再教育被判刑人”内容,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在关于剥夺自由刑行刑制度的规定上,行刑社会化精神明显,且种类多样,功能齐全,值得研究学习三是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向。本文在从行刑理念、行刑制度和行刑方式三个方面对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状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又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刑社会化是指相对于以隔离、封闭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监狱管理模式而言,对罪犯提供一系列帮助促成其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并以健康心态复归社会的社会系统工程。行刑社会化的内容包括狱内行刑社会化与狱外行刑社会化:对前者最重要的是分级累进处遇;对后者最重要的是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处遇制度,是沟通监被行刑与罪犯再社会化所需要至正常社会环境之间的基本制度。在社区矫正的热湖之下,探讨并反思开放式处遇制度所具有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开放式处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的基本路经,是监狱行刑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发端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制定社区矫正法”纳入重点领域立法范围.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社区矫正为样本,对社区矫正实践中运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按照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主要靠政府、矫治主要靠社会的思路重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确立司法行政机关的刑罚执行主体地位,并建立社区矫正垂直管理体系;扩大社区矫正类型,增设社区服务刑;细化操作规程,完善入矫阶段的调查评估制度,加强交付执行环节的衔接,实施“互联网+社区矫正”工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明确收监执行主体确保责任落实,以期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行刑方式符合行刑由严酷走向宽缓的国际趋势.我国刑罚体系过于偏爱监禁刑而忽视社区行刑,且试行的社区矫正制度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制约了社区行刑的潜在生命力.建构社区矫正体系,设立强制社区服务令制度,提高社区矫正制度的地位,使社区矫正与监禁行刑并驾齐驱,在现阶段的法治中国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发展,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我国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刑法,使得"社区矫正"一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刑法条文的规定中。这是对社区矫正在我国试行七年以来积极意义的重要肯定,也是对我国刑罚轻缓化、行刑社会化发展的进一步考验。结合刑法修正案(八)中对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翟中东 《河北法学》2012,(10):39-60
20世纪70年代由于监狱人满为患,重新犯罪率持续不降,很多国家开始在行刑领域进行改革。其基本内容包括:拓宽行刑目的,从矫正目的论发展到矫正、惩罚、帮助罪犯重返社会与剥夺多元目的论;改革监狱管理制度,从实施累进处遇制发展到推行危险管理制度;变革矫正制度,将"传统矫正"制度发展为"项目矫正"。我国需要研究国际社会在行刑领域的行刑变革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社区矫正不仅有利于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的进程和质量,而且有利于行刑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降低国家的行刑成本,促进国家行刑的个别化、社会化以及人道化,促进国家在行刑领域内进一步尊重和保障人权,鉴于以上优势,综合利用社区资源矫正罪犯和监督罪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倡导.文章归纳分析了我国现存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2.
赵娟 《法制与社会》2013,(31):162-162,172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性质是刑罚的执行方式.《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所规定的试点应用对象不尽合理.由于我国有富于特色的管制刑制度,因此没有必要增设独立的社区矫正刑种.作为行刑社会化的典型代表,社区矫正制度有可能对我国以自由刑为主的刑罚体系形成冲击,借此,改革我国刑事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3.
郭华  李伟 《中国司法》2011,(10):72-77
为了保障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获得社会化并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行刑社会化也就渐成一种时代的潮流,其社会化的主要实现方式则是实行社区矫正.以至于这一制度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认同与采用。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民主的文明,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积极推行社区矫正。”2008年12月,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体现了行刑人道的精神,是顺应现代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而产生的,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实行,也是我国近年来司法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提出,社区矫正愈发彰显了它的价值所在,现阶段在我国推行并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乃至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舶来品,我国从2003年试点,2009年开始全面推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学派提出的对罪犯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观点,使社区矫正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并逐渐由学说渗透到立法,再转化为各国的行刑实践。由于受到法律、制度、经济、观念等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我国的社区矫正措施在实施的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社区矫正所遭遇的瓶颈,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章  肖向荣 《中国司法》2014,(12):68-7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制定社区矫正法"。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社区矫正是学习借鉴西方行刑社会化理念经验的产物,经过十多年运行,已结出丰硕成果。进入新时期,加快社区矫正立法,对于改革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相关立法调研已比较全面深入。笔者认为,在立法过  相似文献   

17.
推进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从理论基础上看,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刑罚观、行刑社会化理论、两极化的刑事政策理论、监狱行刑悖论、刑罚的经济性理论等的支持。从现实依据上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监狱拥挤和减少行刑成本、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适应国际行刑趋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9年全国覆盖,是我国刑法“宽严相济”原则的体现,也是人权理念制度化的实践.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实践更好地完成矫正人员的教育与重塑,但不可否认的是社区矫正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体制摩擦、行刑程序粗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将以社区矫正实践面临问题与困境为立足点,探讨该制度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9.
《法制与社会》2011,(21):218-219
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凭借其促进罪犯更好回归社会的矫正效果,已成为当今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社区矫正概念、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明确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发挥其监督职能,使社区矫正整个体系得到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区矫正的逐步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犯被适用社区矫正。基于此应考查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不足,以使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能够尽快建立,并逐步推广和完善,使更多的未成年犯能够更好地适用这一新的行刑方式,来矫治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并促使其顺利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