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赖清德是台湾政坛“深绿”势力代表,历任“国大代表”、民意代表、台南市市长、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蔡英文执政副手,号称“台独金孙”,受到“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赖清德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作为民进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抛出系列两岸关系主张作为竞选政策纲领。综合分析赖清德从政言行,其两岸政策立场和主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赖清德始终否认“九二共识”事实存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价值,与蔡英文一道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2.
<正>2024年台湾选举各主要政党候选人均已就位5月17日,国民党宣布征召侯友宜代表该党参加2024年台湾选举。郭台铭发文祝贺并表态信守承诺、尽力辅选。赖清德已于4月12日被民进党正式提名,近期加快竞选步伐。赖虽改口称“反共不反中”“和平保台”,企图将“大选”操作为“民主与专制的选择”,但仍鼓吹“没有主权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柯文哲于5月17日获民众党提名。近一段时间,柯频繁就相关议题公开表态,针对柯适时退选传闻表示“99.99999%会参选到底”,针对“蓝白合”议题表示“DNA不一样很难结合”,强调政党联盟应是理念价值结合而非权力分配,同时提出“共荣社会、联合政府、台湾自主架构”等一系列政见,抨击民进党及赖清德两岸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8,(21)
正摘编自10月18日台湾《大华网络报》民进党当局为抢救新北市长参选人苏贞昌低迷选情,以及竞选连任陷入苦战的台中市长林佳龙,不惜扼杀专业,端出"观塘换深澳"招数,引爆各方争议,余波荡漾。环保团体指控台经济主管部门做假,使得这一项纯为选举考虑的政策发夹弯,再一次凸显绿色执政"骗、假、推、抹、拗、霸"的本质。台行政主管机构负责人赖清德形同自打嘴巴的能源决策,恐怕难以拉抬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8,(24)
正摘自12月5日台湾《联合报》今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台行政机构部门负责人赖清德第一时间请辞,最后接受蔡英文慰留,声称要帮助蔡稳定政局,但现又传出赖清德未打消辞意,明年初恐总辞。看来赖清德留下并非是要稳定未来,留下只是帮找不到人的蔡英文,稳定政局。赖清德表示留下是为了稳定政局,但现在民进党改组的幅度,连民进党立法机构负责人都质疑无法响  相似文献   

5.
吴琼垺 《台声》2006,(1):21-22
2005年12月3日台湾地区进行县市长、乡镇市长和民意代表等所谓“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势力重挫以执政的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其中县市长部分,国民党以14比6大败民进党,另在乡镇市长和民意代表部分,国民党都以过半优势,席卷23个竞选县市。舆论咸认,这是一次荒腔走板的选举,也是数十年来台湾最烂的一次“负面选举”,两个阵营在相互比烂的选战中,近1000多万无辜选民不得不用选票给民进党一次教训、给陈水扁一次警告,至于选后台湾岛内的未来是否变得更好,仍待观察。从双方阵营的竞选立场看这次选举,可以归纳为(1)政客拓充执政地…  相似文献   

6.
陈士良 《台声》2023,(5):48-49
<正>近日,年初刚担任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声称,两岸交往不应预设特定的政治前提,两岸交流要建立在所谓“和平、对等、民主、对话”的基础上。此外,他还公开反对“九二共识”,认为“大陆定义”的“九二共识”没有台湾的“主权”。针对赖清德的表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驳斥,并表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台独”,都是在毁灭、摧毁台湾。  相似文献   

7.
选后看台湾     
去年12月下旬,我们研究台湾政治的大陆学者一行四人,应邀去台湾进行学术访问,那时正适“省市长”选举之后,所以同台湾学术界座谈的主题多是“台湾选举与两岸关系”.除了学者以外,我们还同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人士有过接触,对台湾政治增加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关键性的一年民进党人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在研究如何面对1995年“立委”选举了.在台中,有两位民进党员告诉我们,他们要参选“立委”.在花莲,我们得知民进党人已经在为许信良竞选“总统”作准备.国民党、新党也都已经行动起来,着手准备迎接这场关键性的“选战”.  相似文献   

8.
胡必松 《台声》2002,(1):16-17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正>5月17日,国民党、民众党同日确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国民党征召新北市长侯友宜,民众党提名党主席柯文哲。此前,4月12日民进党已早早确定提名赖清德,从民调数据看,三人支持度接近,不同以往蓝绿对峙格局,台2024选举初步呈现“侯、赖、柯”三人混战态势。主要政治势力完成候选人提名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于明年1月13日举行。此次选举是中美博弈日趋激烈、台湾政治发展演变进入关键阶段的一次重要选举,其结果广受关注。随着,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等主要政党候选人提名完成,选举竞争态势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10.
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堪称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4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最精彩的闹剧”,而选票和钞票则是这场闹剧中真正的“主角”。问鼎白宫钞票先行有人说,金钱是西方政治活动的母乳。还有人说,金钱是竞选的“润滑剂”,没有钱,再好的竞选机器也无法运转。美国前国会议员奥尼尔在解释金钱与选举的关系时讲得更直截了当:“任何竞选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候选人、政策立场、竞选班子和金钱。没有钱,其它三项都可以忘掉。”“通向白宫的路是由金钱铺成的。”此言不虚。自打美国有选举活动以来,金钱就与竞选结卜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具体分析一下影响选举结果的因素,不难发现,某些人对民意的解读只…  相似文献   

12.
韦弦 《台声》2004,(4):18-19
一般来说,选举本身就是悬念,选举的结束往往意味着悬念的结束。但此次台湾选举却超出了这一般的轨道。 选举结果公布后不但没有解决悬念,反而凭添了不少悬念。这些悬念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和政党格局的变化,乃至对未来的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第一个悬念:选举的真正结果到底是什么 也就是说,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当选者。这个结果,台湾的选举机构已经给出了第一步的答案。但问题是,这第一步的答案没有得到竞选双方的同时认同,而且其中一方对此提出了疑义。 其实,蓝营所提出的疑义不仅仅集中在选举结果上,对竞选过程、竞选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赖清德在3月16日民意代表补选后,于3月18日至民进党中央党部登记参加2020年"大选"党内初选,打破了民进党定于一尊的局面。蔡英文定于3月21日至28日出访南太平洋3岛国瑙鲁、帕劳和马绍尔群岛。赖清德的突袭让蔡英文措手不及。蔡英文于2月19日接受美国CNN专访时郑重宣布她将竞选2020年连任,尽管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选举民进党一败涂地,蔡英文的民调支持度跌落谷底,但外界普遍认为蔡英文将铁定代表民进党参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民意代表选举落幕,国民党再次遭遇惨败,蔡英文获得压倒性票数连任,执政的民进党拿下过半立法机构席次,再次实现"完全执政",将对两岸关系形成重大挑战。一、台湾大选基本情况根据台湾选举主管部门数据显示,1月11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人数1931万1105人,总投票人数1430万零895人,投票率74.9%。蔡英文、赖清德当选,得票数817万零186票,得票率57.13%;韩国瑜、张善政得票数552万2119票,得票率38.61%;宋楚瑜、余湘得票数60万零859票,得票率4.26%。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6,(1):81-81
国民党的智库:国民党智库2000年7月正式成立,由“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改组扩充而成。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任董事长。2005年连战卸任国民党主席后,仍担任国民党智库董事长。  相似文献   

16.
所谓“竞选”,是指从大选开始以后至选举日以前期间,为候选人或候选人自己为谋求当选机会而进行的选举竞争活动过程。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在竞选中可以直接沟通选举行为主体(选举人)和行为客体(被选举人)之间的信息联系。一方面,能使选举主体对客体尽快获得直观、生动、具体的印象,以强化其选举意向;另一方面,选举客体(包括已经  相似文献   

17.
四年一度的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大选竞选”活动早就热闹开场。蓝绿两组人马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正邪两派,拼招拆招,奋力搏击,真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打得不可开交,只等“3·20”那天的最后决战了。这场“选举”中的民意测验指标,或涨或落,或盛或衰,就像雾里花那样若隐若现,难以捉摸。而这场“选举”对于台湾未来政治版图的组合以及台海两岸关系的走向十分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场关系到岛内政党生死存亡、决定两岸关系是和是战的十字路口的“选举”。那么,在这场政治拼斗中谁有可能胜出成为下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呢?这次“选举”对今后台海两岸的关系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试作分析,贡献管见。  相似文献   

18.
<正> 四年一度的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大选竞选”活动早就热闹开场。蓝绿两组人马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正邪两派,拼招拆招,奋力搏击,真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打得不可开交,只等“3·20”那天的最后决战了。这场“选举”中的民意测验指标,或涨或落,或盛或衰,就像雾里花那样若隐若现,难以捉摸。而这场“选举”对于台湾未来政治版图的组合以及台海两岸关系的走向十分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场关系到岛内政党生死存亡、决定两岸关系是和是战的十字路口的“选举”。那么,在这场政治拼斗中谁有可能胜出成为下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呢?这次“选举”对今后台海两岸的关系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试作分析,贡献管见。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
<正>第三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来自两岸及香港10位青年才俊,共谋"两岸一家亲"的青年作为——2016年12月13日上午,由全国台联与中评智库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出席论坛并发表两岸交流新观点,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来自中评智库、北京大学、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  相似文献   

20.
张华 《统一论坛》2012,(2):23-25
2012年台湾大选已经落下帷幕,马英九战胜蔡英文连任成功。虽然台湾问题相关利益方都认可选举结果,认为马英九当选符合各方利益,但是回顾选举过程中各方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美国介入台湾选举,尤为值得各方关注。 美国一直是影响台湾选举的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台关系中“美主台从”的格局决定了美国对台湾的巨大影响力。过去美国很少公开为台湾具体候选人背书,仅仅是重申其政策和利益诉求,然而,近年来美国对台湾选举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且日益公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