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人参政与其数量的变化经历了消极正比例关系、积极反比例关系、积极正比例关系几个阶段。数量、经济、教育、观念的变化不能必然影响华人参政。华人自身的转变和美国社会的变化是影响华人参政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彭慧  孙莹 《八桂侨刊》2016,(1):16-25
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受恩庇主义影响深远的典型国家,经历了传统道义恩庇向现代政治恩庇的转变,而菲华社会的发展深受菲律宾主流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影响,经历了被动卷入到主动融入菲律宾恩庇关系网络的过程。本文以菲律宾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整合归纳了学术界对不同时期菲律宾华侨华人参与恩庇关系网络的研究,为深入探讨菲律宾恩庇主义与华侨华人群体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建立与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由于处理社会场域切换过于困难,造成对行业协会关系网络认识偏差和各学科资源难以协调等研究困境,不可避免地影响关系网络转型的步伐,无法适应新常态的要求。行业协会研究从结构讨论到行动探索的转型,预示着新常态下的行业协会与政府和会员的关系是包括多主体、多元关系、多样行为和复杂结构综合网络。为此,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行业协会关系网络转型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吴婷  汪炜 《八桂侨刊》2013,(1):59-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人参政意识明显提高,华人参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参政力量薄弱、参政群体分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思想、制度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儒家传统观念在思想上制约着华人参政;加拿大的选举制度在制度上影响着华人参政;而加拿大社会的种族歧视和华人社会内部的不和则是华人参政的社会障碍。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马来西亚,华人人口逐渐增加,社会经济地位日渐提升,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影响下,其政治心理和政治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些主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华人的政治参与。虽然马来西亚华人已形成了多样性、多层化的政治参与方式,但其政治参与仍面临着制度性障碍和意识形态限制。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60余年来,泰国华人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泰国华人教育在战后的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对泰国华人自身利益的实现及泰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促进了中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加深了中泰人民的友谊。本文拟以二战后泰国华人教育为例,通过对华人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回顾,深入探讨泰国华人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随着中美两国相关政策法规和经济全球化等国际大环境的变化,美国华侨、华人社会人口激增,人口结构变化巨大。随之,华侨、华人的职业与经济状部分也发生着令人注目的变化。美国华侨、华人职业与经济逐渐改变以中餐、洗衣制衣、杂货与中式食品超市等传统行业为支柱的局面,日益多元,迅速发展。一方面,传统的唐人街经济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在高科技和贸易领域大为拓展。总体而言,美国华侨、华人经济呈现为边缘经济形态和前沿经济形态。这表明,美华经济,一方面在美国主流经济中还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主流经济的边缘与前沿生存与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身为北欧五国之一的瑞典,和西欧的其他国家相比,并未吸引太多华侨华人移民定居。华人移民瑞典始于清末民初,几十年间,在瑞华人数量从起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数万人。为了实现在瑞华人的广泛团结与联系,瑞典华人自1978年开始陆续成立华人社团。数十年来,瑞典华人社团类型逐渐丰富,在组织结构方面,瑞典华人社团大多形成了较为完善稳定的组织结构,功能也逐渐凸显,展现出鲜明的双重文化认同,并体现出混杂融合以及利益优先的特性。在这样双重文化认同特征的影响下,瑞典华人社团呈现出组织形态本土化、规范化而运行模式灵活化、中国化的特点。在功能模式方面,瑞典华人社团从政治和经济上适应住在国规则,体制化趋势明显,从社会和文教上满足华人切实需求,凸显实用性。总的来说,瑞典华人社团较好地适应和融入了当地社会,有力地促进了中瑞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的慈善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华人精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尼华人精英的慈善活动具有重视教育、投入数额大、社会影响大、超越族群界限和明显的代际变化等特点。影响印尼华人精英慈善事业的因素是多元的,随着印尼华人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印尼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华人精英必将在印尼社会慈善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联系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范围和规模有所扩大,主要通过侨汇、捐资、投资等方式与中国大陆发生经济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不少爱国华侨华人还是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其中主要有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各种形式资助抗美援朝战争、投资兴办企业、侨汇、捐助文教、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以发展贸易和增加投资的形式,更加积极影响到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大陆经济对华侨华人经济的影响会迅速扩大,因而会出现双方向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社团林立,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研究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也是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一个缩影。 本文利用现有资料,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出发,对19世纪以来,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的形成、发展变化、社团类型、功能作用及今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考察,说明新加坡的华侨华人社团组织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经济意识非常浓厚的团体,它同华侨华人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华人社团既有浓厚的中华文华的烙印,又有鲜明新加坡化的色彩,它们是参加新加坡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生育偏少,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比例日趋降低。人口众多,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享有较多政治、经济和文教权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华人在全国人口比重的减轻,估计也会对当地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荷兰对印尼的殖民统治长达三百多年,深刻地影响了印尼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直到印尼独立后至现今仍是如此。无论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还是荷印殖民政府时期,爪哇华人在法律上都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华人社会拥有一定程度的法律自主权;荷印殖民政府时期,殖民者逐步将华人社会纳入欧洲法制体系的轨道,华人的法律地位日益低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人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对爪哇华人法律地位的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美国参众两院相继就排华问题向美国华侨华人社会道歉,引发关于排华对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排华对华侨华人已经没有心理影响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纠结于道歉本身就说明排华心理阴影依旧,甚至连带影响他们同当地及中国的关系。本研究据此进行了田野调查,结论是:到目前为止,由排华所带给美国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或者说影响非常有限,仅存在于少数群体之中,对他们与当地社会及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经济地位的历史演变,剖析了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最后就新经济政策给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经济地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新经济政策时期,马来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而华人经济地位则相对明显下降。新经济政策不仅是一种经济政策,更是一种族群、社会、文化和政治政策,是单方面谋求马来人利益的种族歧视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成就是以牺牲华人的利益换来的。  相似文献   

16.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7.
刘涛 《八桂侨刊》2023,(3):50-58
华人移居加拿大始于19世纪60年代,但在加拿大的各种移民政策的影响下,华人社会的人口和社区有着复杂的变化过程,华人社会也随之不断地变迁,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代加拿大华人社会呈现出教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语言文化背景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与加拿大国家多元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华侨华人经济处在一个转变过程之中,其自身特点没有完全丧失,自然有其特定的涵义;正确认识华侨华人经济性质,关系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存发展;东南亚华人经济、华人企业集团和华人经济网络在所在国经济,以及在东盟国家之间,尤其在东南亚与中国的双向交流合作中,扮演着极为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阐释广西侨乡文化和华侨华人文化的含义入手,探讨了两者的互动。所谓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的互动,是指广西侨乡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会的影响,以及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民众及其社会的影响。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互动的主要内容,就其作为各自发挥影响的精神力量而言,主要表现在观念形态、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其中广西侨乡文化对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成份包括:革命斗争传统、乡土意识、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而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社会产生影响的是商品意识,以及华侨华人文化中所吸收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而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重要的就业途径,但与社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更低,大学生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其中,社会网络、创业学习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同时处于家族社会网络和学校社会网络之中,拥有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合理地利用社会网络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创业能力,但不同个体能力提升的效果存在差异,学习方式影响着创业者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广东八所高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强关系网络对创业能力影响要大于弱关系网络;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经验学习对创业能力影响要大于认知学习;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对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关系都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