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公平理论在薪酬设计中的应用的分析,指出了应用公平理论激发员工积扭性所应采取的措施,并在深入剖析公平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就如何消除员工不公平感作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戴文亮 《前沿》2012,(20):122-123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公平必然渗透到民族教育领域,民族教育公平成为新时期民族工作重点.民族文化多样性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显著特点,多元文化为民族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公平理论、论证了多元文化与教育公平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民族教育公平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潘瑶 《传承》2008,(18):108-109
现代公共行政强调对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认为实现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现实价值。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平理论对组织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公平是人的基本权利,公平感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一种自然而广泛的心理现象,它对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十分明显。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中,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一种个体行为激励理论,是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管理者注意人的态度对激励效果的重要影响,从而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对组织管理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共行政强调对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认为实现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现实价值.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刻地认识到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社会公平是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在内的系统工程,其中,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实际体现和最终归宿,它必须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为前提.社会主义公平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戴文亮 《理论月刊》2012,(4):156-159
教育越来越成为攀登社会阶梯的主要方式,社会个体将其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全面发展的主要门径。教育的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领域内的各类不和谐现象引发人们教育公共服务强烈的不公平感,追求教育公平已成为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问题成为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教育公平反映了社会主体对现代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诉求。公共服务理念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教育领域,教育公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以公共服务为教育公平的分析视阈,不仅符合当下的社会理念,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婕 《求索》2013,(11):229-231,261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国公众对收入分配现状的公平感及其影响因素。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本文对公众的(不)公平感进行了测量,并检验了学界主流理论对公平感形成机制的理论阐述。研究表明,大多数公众对收入分配具有较高的不公平感。社会经济地位对公平感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社会比较理论和参照人群理论更能解释公众公平感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公平关切已逐渐成为渠道协调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公平理论及渠道公平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的分析基础上,以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知识元中的"学术趋势搜索"为分析工具,对公平问题的研究趋势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通过对公平关切与渠道协调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总结了公平关切与渠道协调研究现状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治理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完善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地区环境治理结构,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环境治理公平"的思想,试图建构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公平理论。本文还分析了中国环境治理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中国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与执行绩效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并基于此对中国环境治理公平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亚伟 《人民论坛》2012,(20):212-213
马克思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是对西方哲学体系公平理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论精华等批判继承的结果。马克思公平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并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决定。马克思公平观对推进现阶段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廉思 《中国青年研究》2012,(9):18-23,100
2011年1月至10月,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五个城市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和思想动态,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不公平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对当前社会公平的认知比较负面,对未来社会公平的走向持谨慎乐观态度。这一认知过程受到客观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共同影响,且通过课堂和网络予以输出。针对这一现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调适高校青年教师对社会不公平的觉知。  相似文献   

13.
刘建明 《前进》2012,(5):48-49,55
党的十七大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反腐倡廉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企业而言,和谐企业建设就是通过建设班子团结协作、管理民主公平、生产安全稳定、效益稳步增长、发展充满活力、人际关系和谐、环境清洁优美、职工安居乐业、各项制度健全完善的企业和谐环境,进一步维护企业职工利益,凝聚企业职工合力,激发企业职工热情,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公平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最高旨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未来新社会的最高原则。而公平对于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乔恩·埃尔斯特却对如何解决分配公平的问题深感困惑,认为存在着资源稀缺和人的需要全面性等诸多冲突,因而公平原则特别是需要原则是"乌托邦"。对马克思著作仅作字面上的解读和对马克思思想的半信半疑,必然导致这种困惑。批判性构建和建设性构建马克思公平理论构建的基本方式,其公平理论的深刻性在于: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理想性和现实性的高度统一,找到了实现公平分配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5.
山东蓬莱电业公司在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反复研究讨论,决定于2002年底在全公司实行“职工动态管理制度”,揭开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篇章。 根据这个制度的要求,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公司全体中层干部和职工以及农电工从“德、  相似文献   

16.
浅析公平机制的社会心理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调“效率优先”并非意味着排斥社会公平。公平不仅仅是一个伦理学原则 ,它也是提高活动效率特别是提高整个社会活动效率的重要条件甚至是必备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社会的公平机制对于整个社会心理环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它可以导致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的重心改变。如果忽略了这一问题 ,就会形成直接的社会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 ,影响人们投身改革的积极性。而改革本身也应该包括重建社会公平机制这一无法回避的课题。(一)公平感是如何产生的?亚当斯(Adams,J.S.)的公平理论认为 ,员工产生的公平感往往不是来源于他…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因为收入分配不仅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影响甚至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收入分配可能直接影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也可能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保障》2007,(12):53-53
福州开发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自199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法改革发展社会保险服务事业,充分发挥社保中心的职能作用,把职工的利益和职工满意不满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了"心系职工冷暖,情传政府关爱",真情构建政府与职工的连心桥,使开发区的社保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效地促进了区内的企业改革、社会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为开发区的社会保障事业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化 ,公平问题已从深层浮现 ,成为影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直接影响到稳定 ,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而机会公平又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了解当前社会公平状况 ,对其作出基本评估 ,进而分析形成原因、研究机会公平与社会稳定的内在联系 ,才能科学地提出对策思路。为此 ,笔者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 ,分赴江西、江苏、湖北和浙江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主要为抽样问卷调查、随机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结合。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一、调查所反映的几个问题(一)对机会公平状况的主观评价过低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腐败造成的社会分化使社会成员有不公平感,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腐败导致社会成员千方百计利用政府官员手中的权力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腐败严重降低社会成员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大大弱化.本文力图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腐败的危害性,认识腐败,坚决铲除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