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位保护与客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从1972年开始到2003年期间,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公约、决议、宣言,诸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等,并实施了一些项目以落实保护工作。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保护以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为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开发”  相似文献   

2.
2002年是联合国文化遗产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西文化部的协助下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国际无形文化遗产专家会议,以此表示对巴西政府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工作的肯定和赞赏。无形文化遗产又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巴西在其五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源于本土以及欧洲、非洲等外国的多样文化,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民间传统文化。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识别、登记等工作,但尚不系统,不完整。1997年国家历史和艺术  相似文献   

3.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去年6月,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本社与云南民族博物馆联合举行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至今仍余音萦绕。在我们精心梳理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原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就隐藏着若干无形的文化遗产,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民间传说、方言习俗、节庆礼仪、生活生产方式……几乎每一项遗存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迹,记录着活灵活现的民族审美。所以,当我们迎来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时候,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与物质遗产的固态化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态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对它的保护,不像保护自然和历史遗产那样单纯。在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我省部分从事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及保护工作实践的专家、学者撰文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去年6月,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本社与云南民族博物馆联合举行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至今仍余音萦绕。在我们精心梳理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原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就隐藏着若干无形的文化遗产,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民间传说、方言习俗、节庆礼仪、生活生产方式……几乎每一项遗存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迹,记录着活灵活现的民族审美。所以,当我们迎来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时候,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与物质遗产的固态化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态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对它的保护,不像保护自然和历史遗产那样单纯。在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我省部分从事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及保护工作实践的专家、学者撰文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6.
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阿尔及利亚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时也为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1962年独立以来,阿政府一直重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抢救、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举办“全国遗产月”就是众多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每年为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遗产日”和“世界博物馆日”这两个主题日,阿尔及利亚新闻文化部和国家公园博物馆事务所都联合举办“全国遗产月”活动,迄今已是第三届。“全国遗产月”以“了解和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为宗旨开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举办各种与民族遗产有关的画展、图片展或实物展;组织专题讲座,邀请国内知名的考古专家、文物专家出席并演讲,介绍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历史教科书,组织在校学生到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将是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1、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既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的建议》。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有关决议,建立“活态文化财产”(又译“活文化财产”,即人类活态财富)制度。2000年,教科文组织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代表作”)项目。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18)
<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要有鉴别的对待,又要有扬弃的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由政府直接主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则是一项比较新的事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其中的文化遗产主要指古迹、建筑群、遗址。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认识的深化,人们意识到那些"无形的"(intangible)、世  相似文献   

10.
这次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议十分重要,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现在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造出的精神产品。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  相似文献   

11.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要保持它的成果、形态、魅力的多样性,而且要保持各种思维、追求的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的丰富感情及其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根本的目的。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单纯地用民族文化遗产赚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在传承和开发名义下造成的文化破坏,这两个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乎成为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的矛盾体。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单纯以“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的标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假如不承认那些从农耕和游牧时代流传下来的乡土文化传统可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继续转换生成,不承认通过空间转换和发展了的各种文化传统可以为当代文化生态的良性化建设做出贡献,那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中所提出的使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就成为空谈,所要促进的文化多样性就只好被解释为博物馆文化的多样性。这种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就只能是对民间文化传统的临终关怀和挽歌。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苑利  顾军 《学习与实践》2006,(11):118-128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与多方参与原则;⑥原真性保护原则;⑦多样性保护原则;⑧精品保护原则;⑨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⑩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体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它包含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遗产三大方面。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立法来规范和约束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具体行为,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阿蛮 《公民导刊》2009,(2):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民族民间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与物质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全人类的重视。保护这些无形的财富,不仅仅是对祖先负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后代负责。"前沿记录"栏目从本期开始陆续关注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传奇及故事——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主要依赖于传承主体的实践,而时下的遗产保护却侧重于外部给予,从而造成活态遗产形态的丢失.因而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特别强调"家园生态"的维持与重建,以及地方文化持有者的重要作用.笔者以"畲族小说歌"为倒,试图阐述"家园遗产"理念对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社会公众也开始享受文化遗产带来的精神营养。但我国目前文物保护理念与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这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人文精神,加深对文化多样性与价值观多元性的理解,增进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 剪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年,《世界遗产公约》启动三十周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启动一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藏传英雄史诗《格萨尔王》诞生1000年。2002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土耳其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2002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诞生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海宪章》。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定2002年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并拨专款由中国文化部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同年12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论证、评选工作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承担。经该院设立的"中国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200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昆曲和2004年申报的古琴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艺术、蒙古长调和川剧艺术进入预备名单,中国政府每年将在预备名单中选择项目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工作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4月正式启动的,每两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6,(4)
正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兴起于21世纪初。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2年,江苏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该工程正式转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截至2015年,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25项、省级619项;国家级非遗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范围有了六个方面的拓展。一是过去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只重视文化要素的保护,现在要同时重视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共同创造的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二是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静态的遗产保护,今天还要重视人们生活当中活态的文化遗产保护。三是过去我们重视古代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