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和海盗犯罪在实体上尽管有着相同的一面,但从犯罪学和国际法两个层面考察可知,两者应是不同类型的犯罪.然而,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和海盗犯罪实体特征的差别不应影响对两者在某些方面的统一规制.基于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和海盗犯罪都是人类公敌这一基本前提和基于这一基本前提所衍生出的两者的共同社会属性,对于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可...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11日,一个过去被人们所忽略、远离的名词——恐怖主义,一下子刺激着全人类的脑神经。恐怖主义是什么概念?恐怖犯罪离我们有多远?2002年8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并正式向中方通报了有关决定。中方对此表示赞赏,表明中国的反恐斗争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今年以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国家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的老百姓也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是否安全深表关切,中国究竟会不会遭到恐怖袭击?中国政府为反恐怖又做了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恐怖主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暴力事件。的确,它是与恐怖活动分不开的,并且想通过各种暴力手段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杀一儆百,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制造社会轰动效应。例如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经过周密策划,对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发动恐怖袭击。这一突如其来的恐怖事件,确实令世人震惊,曾几何时,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恐怖主义究竟为何物,为什么如此招人愤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一、恐怖主义的根源恐怖活动由来已久,作为思想理论体系和政治主张的恐怖…  相似文献   

4.
刘振华 《求索》2008,(7):116-118
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地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恐怖主义犯罪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法伦理视角界定恐怖主义犯罪以及明确恐怖主义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对于研究、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主要原因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是全世界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敌人,其手段血腥残忍,范围更扩大、方式更隐蔽、形式更多样、活动更猖獗,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认真全面分析了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原因,对深入进行反恐斗争将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恐怖主义犯罪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恐怖主义的根源,传播方式,如何防范恐怖主义行为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恐怖主义传播行为已展开了多年的研究,我国传播学科对恐怖主义的研究相对较晚,尤其是步入当今信息时代,大数据背景下,恐怖主义信息的传播形式结合时代的进步又有了新的变化。同样,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融合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情报科学的理论资源与方法,为研究恐怖主义信息的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学术创新开启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国际恐怖主义根源问题是恐怖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从多学科视野,研究冷战后和地区间的国际恐怖主义根源。民族、宗教矛盾是恐怖主义的诱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以及人自身发展中的矛盾等,都是恐怖主义的根源性因素。现有研究中也存在国际宏观视野不足、关注新型恐怖主义不够等缺陷。  相似文献   

8.
在美英与西方大国反恐战争不断升级之时,恐怖主义袭击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这不能不令世人重新审视恐怖主义的深刻内在根源,以及美国以暴制暴反恐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文章从全局角度来探索恐怖主义产生的内在根源,以及化解恐怖主义所必须采取的消灭种族歧视和偏见、尊重不同文化、开展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的多元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是当代世界国家、民族、阶级、宗教等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它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自"7.5"事件以来,新疆恐怖主义犯罪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进一步探讨新疆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今后如何更好地打击、防范新疆的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已成国际社会的重要课题。将犯罪学遏制理论引入反恐研究,分析产生恐怖主义的原因,根据犯罪遏制理论审视恐怖主义发展蔓延的内部推力、外部推力和遏制其发展的内部遏制力、外部遏制力,进而制定出预防和遏制恐怖主义犯罪的各项措施,使国际社会逐渐从根源上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并对恐怖主义形成全球合力打击的局面,就会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威胁、安全、威慑及国家利益的定义作出了重新考虑。   经济全球化、边界“透明化”和信息技术“大爆炸”等因素使我们过去对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的分类和打击措施显得不够完善。恐怖主义活动已突破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纯政治性的活动模式;有组织犯罪也不仅限于我们所熟知的黑手党式犯罪。两类犯罪活动都充分利用了国际环境的变化而突破了人们的想像。 犯罪与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一种犯罪。恐怖分子为了达到民族独立或释放被捕的恐怖分子等政治目的惯用的手法就是参与杀人、毁坏财产等犯罪活动。他们…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且恶性案件数量在直线上升。今年上半年,美国发生的由学生一手制造的校园枪击惨案令全世界震惊。另据法制日报驻中亚记者披露,近年来,中亚地区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同样成了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人们在想,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下个世纪人们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社会中恐怖主义犯罪的危害日益增大,我国恐怖主义犯罪也频繁出现,在当前法治建设中,注重以法律手段反对恐怖主义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故反恐怖立法成为当务之急。从治本的角度看,最好的社会政策也是最好的反恐怖犯罪的政策。宪法,规定了一国的主要制度和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政策的总和。若要最大限度的控制恐怖主义犯罪,必须从宪法角度入手,制定各项完善的社会政策。因而宪法视野下的反恐怖立法问题理应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现代意义的恐怖主义犯罪经历了由老式恐怖主义犯罪向新型恐怖主义犯罪的转化过程,新型恐怖主义犯罪在性质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异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恐怖活动犯罪由恐怖主义犯罪转换而来,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恐怖活动犯罪属于集合性概念。  相似文献   

15.
犯罪根源论     
犯罪根源是犯罪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在罪固体系中,按照它们于犯罪结果发生所表现的作用程度与方式,有四个不同的层次──犯罪根源、犯罪原因、犯罪条件与犯罪相关因素。犯罪根源是犯罪因果链条中的最终端,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犯罪形态和变化规律,可称为“原因的原因”,或犯罪的“终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私有制看成是产生刑事犯罪的总根源,这是犯罪根源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误解,以马克思主义犯罪观为指导,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深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将发现,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才是犯罪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以后,美国国内恐怖主义异军突起,成为当前美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应对国内恐怖主义的过程中,美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情报共享方面,促进反恐执法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在舆论宣传方面,反击极端主义的思想煽动;在信息沟通渠道上,加强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在社会根源上,改善美国穆斯林生存环境,提高穆斯林社区社会融合度。这些措施为我国应对国内恐怖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弗格森"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两个刑法问题的思考:刑事司法如何应对民意;刑法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民意不能直接干涉司法,司法民主是有界限和禁忌的,民意影响司法只能通过立法机关和陪审制度来实现。刑法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是不足的,把严重的暴力性群体性事件亚恐怖主义化是一条不同的、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恐怖主义犯罪猖獗,恐怖主义犯罪呈现出多元化、犯罪范围跨境化、犯罪手段网络化和专业化等特点。残暴的犯罪手段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与稳定,造成恐慌的氛围。我国对恐怖主义的犯罪立法存在不足和空白,立法条文散见刑法各个条文,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对于当前境内发生的恐怖主义犯罪未能从法律层面进行较好的规制、惩戒与预防。因此,借鉴域外立法及国际条约等成熟先进的规定和做法,对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提出完善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上的诸多分歧,意味着对该犯罪定义的难度,也决定着需要寻找新的问题解决之道.要素分析法不仅可以表征恐怖主义犯罪之形式,而且反映了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因而是一种可取的定义模式.立足于要素分析法,恐怖主义犯罪就是一种以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为主体实施的、旨在制造恐惧或恐怖气氛的各种犯罪的简称.而要合理应对恐怖主义犯罪,中国需要坚持“严而不厉”的刑事政策,并完善反恐方面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恐怖主义威胁由来已久。面对历次危机,德国始终坚持在法治国框架内采用包裹立法的方式惩治恐怖分子,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为摆脱纳粹主义的阴影创立了新的宪政体制,对国家立法、行政以及司法机关规定许多义务以优先保证公民和非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法》所形成的深厚宪政根源,一方面使得政府在制定反恐法时受限颇多,只能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来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从而对反恐法进行有效的立法控制;另一方面通过联邦宪政法院和普通法院对反恐案件的判决,否定违宪立法并保障犯罪分子在法院中的基本权利,从而对反恐法进行严格的司法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