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标是,国家治理的法制化程度、权力更迭的民主化程度、官民关系的平等化程度、政治参与的有序化程度.本文在分析了影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诸多因素后,着重阐述了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要从改变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入手,由党政不分向党政分开转变、由政策治国向法律治国转变、由无限型向有限型转变、由党管干部向党选干部转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特征、地位及其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文明是人类克服人与社会矛盾的积极成果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 ,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涵、特征、阐述其在社会文明结构中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 ,就如何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一个新的文明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校利 《前沿》2003,(10):34-3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任务 ,也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研究政治文明的新课题。科学、全面地揭示政治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研究政治文明的地位和意义 ,把握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 ,能够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政治文明涵义种种政治文明的内容和涵义 ,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前提性问题。由于人们的侧重点和角度不同 ,使用的方法有别 ,对其定义的表述和理解有不小的差异。有人认为 ,所谓政治文明 ,应该主要是指人们在获取、运用、影响公共权力以分配利益的过程中的文明状态 ,其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行…  相似文献   

4.
黄丽滨 《前进论坛》2010,(10):32-33
十六大以来,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这为我国政治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与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参政党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昵?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华锋  张红霞 《前沿》2004,2(8):15-19
邓小平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在社会主义政治史上 ,第一次把发展民主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和目标 ;强调指出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 ;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 ,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明确指出了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等。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总结其历史功绩 ,对于推进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世贵 《桂海论丛》2004,20(6):23-25
邓小平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所做的贡献表现在掀起思想大解放运动,奠定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供了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原则;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春如 《传承》2008,(12):118-119
党中央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这就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首先必须抓住政治文明的实质,同时要紧紧围绕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进行了统筹规划。但是,政治在何种意义上是文明的,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取向、战略举措和工作重点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和领会。具体说,在一般意义上政治文明指的是什么?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在哪里?弄清这两个问题,对于更好地谋划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这就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首先必须抓住政治文明的实质,同时要紧紧围绕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朱革新  覃达 《桂海论丛》2004,20(2):10-13
政治信息伦理化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政治信息伦理化与政治文明建设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政治信息伦理化是衡量政治文明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准,政治信息伦理化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我国目前存在着的某些政治信息非伦理化现象,妨碍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克服政治信息非伦理化现象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1.
张英 《理论月刊》2007,4(12):33-35
毛泽东虽然和其他一些经典作家一样并未正式使用过政治文明概念,但以他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的人民民主理论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他们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及运行机制,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制度基础。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睿智思考,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及其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略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兼论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表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政治文明的主体是民主政治,包括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方面.政治文明的对立面是封建专制主义.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主要障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影响.建设政治文明要从革除弊端,扩大民主入手.党组织不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者,还应当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者,这实际上就是党组织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志新 《桂海论丛》2003,19(2):50-53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也经历了不少挫折。这一过程也向我们证明 :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 ;充分认识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 ,并用法律和制度加以保障和推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邱荷 《桂海论丛》2003,19(6):28-31
政治文明建设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着不断地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则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对政治文明的建设提出诸多挑战 ,又有利于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面。我国要从特殊的党情、国情出发 ,应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人民政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人民政协关系密不可分 ,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重要、作用重大。政协要抓住关键 ,坚持维护党的领导 ,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胡盛仪 《政策》2003,(4):37-3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党的十六大报告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把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纳入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加快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提供政治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制度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首先应积极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政治文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般关系,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根本保证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和我国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必须以政党为中枢 ,由政党来引导 ,这是西方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给人类提供的宝贵经验。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我国建设政治文明既要了解和遵从政党制度的一般规律 ,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又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要根据自己的国情 ,创建有自己特色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科学认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成果,正确理解和把握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大力加强和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永林 《前沿》2003,3(10):16-17
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具备人类政治文明的一般特征之外 ,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如人民性、结构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民族性等。深入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 ,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