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经验主义者在继承康德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截然二分的基础上,拒斥形而上学,运用一阶谓词逻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奎因从同义性、保真的可替换性和语义规则三个角度对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分析性"概念的说明进行了反驳,动摇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从一种反分析、反逻辑、反传统哲学的立场出发,重申并发挥了实用主义思想.主张在置弃传统哲学和分析哲学提供的镜式映现图画的同时,坚持对知识和真理的认识论行为主义立场,倡导实用主义的反本质主义、反客观主义和反心物分离的二元论.强调知识和真理的证明是个社会问题,认为离开社会实践探求真理是没有意义的,并在此基础上主张一种以协同性为主导精神的后哲学文化.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在百年来的西方哲学东渐史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近年来,国内外对实用主义研究也保持着良好势头,基于此,关注和思考实用主义研究的视角和维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把实用主义放到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发展史的语境中去思考,从中勾画出实用主义的路线图,在哲学史和思想发展史的定位中展现实用主义的风貌,确定实用主义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善于妥协,灵活变通,谨慎明智,使得美国在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这种实用主义抛弃了明确的意识形态和伦理原则,考虑问题容易限于眼前利益,也存在明显弊端。  相似文献   

5.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兴盛于20世纪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识看成工具,通过考察概念的实际效果来阐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观念的效用来确定观念的真理性。20世纪初,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随着杜威访华,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20世纪50~7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盘否定。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实用主义的引介和评论逐渐回归学术本身,对实用主义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邓小平理论是实用主义的错误观点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知识水平不高的人群中很为流行,这给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究竟什么是实用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不是实用主义和邓小平理论和实用主义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超  李小朋 《桂海论丛》2012,(6):108-112
当前我国习惯法研究中充满着日益强烈的实用主义价值诉求与愈益精细的制度设想.这固然有其积极的实践意义和制度优化作用,但也存在“实用主义”倾向等诸多偏颇,制约了我国习惯法研究的深层次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习惯法研究者过于简单化地以西方的“实用主义”为依据和标准.既忽略了对“实用主义”内涵的深层理解和消化吸收,又没有把握习惯法的内在理路。为此,在今后的习惯法研究中,应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回到“实用主义”哲学的生成语境,从习惯法的内在理路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宋斌  闫星宇 《求索》2013,(6):92-95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对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巨大.有着鲜明的美国民族特性。即重视生活实践、实用功利而疏于形而上的理论思辨。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的实用主义把其真理标准建立在效用原则基础上.指出真理之为真理,主要是看它是否对大家或公众而言有效用.以及看它是否能指导我们对付未来的环境。本文就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进行了审视,认为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特别是他的探索和实验的方法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观,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的社会历史观,反对消极自由,弘扬人性等都对当代中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鹏 《人民论坛》2021,(3):41-43
实用主义思潮在2020年进一步引发了民众的反思和批判。实用主义哲学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转向,但因受到立足点上价值观和工具理性的局限而存在根本缺陷。实用主义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存在论意义上需要的实效性,但由于其对主体需要的非历史、非辩证的处理,却造成更严重的遮蔽和异化。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可以深刻揭示实用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并通过对其进行内在批判而实现釜底抽薪式的应对。  相似文献   

10.
王凤 《求索》2010,(6):220-223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斯坦利.费希既是读者反应理论的代表,也堪称实用主义文学批评家,其读者反应理论是实用主义思想在文学思想中的反映。他驳斥意义客观先在论和符号论,反映了实用主义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他对文学与语言二元划分的颠覆以及语言价值判断特征的彰显,与实用主义注重经验和行为效果的观点不谋而合;为说明人们的阐释从未脱离语境的限制,意义符号与社会制度相连,费希提出了阐释群体这一概念,来寻求阐释的一致性与规约性,这恰好与实用主义的理论立场相同:否定以语言、文化之外的所谓客观现实作为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主张从社会、文化、语言共同体内部寻求理论、知识的最后根据。费希把美国文学批评中的实用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实用主义与文学批评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1.
悉尼·胡克对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富有个性的阐述与研究,奠定了其在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的领军地位。但因他后期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路线,遭到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诟病,其思想并未受到应有重视。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和新实用主义的崛起,胡克试图融合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理论努力再度受到学界关注,总结近五十年来胡克思想的研究成果,对于在新时期理解他对新实用主义的理论贡献,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我国的民主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苗金春 《求索》2005,(11):77-79
实用主义是在后现代背景下得以复兴的,作为新实用主义先锋人物的理查德.罗蒂被视为后现代思潮的主要代表。罗蒂的法律理论烙有后现代的色彩,他认为偶然性不可避免,法律理论不可能为案件的裁决提供确定的答案。在此基础上,罗蒂的法律理论也沿袭了法律实用主义的语境性思考与工具性思考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特色”能否实用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能否兼容、实践标准与实用标准是否能够等同、哲学学习与研究中的党性原则是否需要重提等几个理论谜局的厘清,进一步回答了对实用主义的学习研究与我们当前文化、价值观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推动我们学习和研究外国哲学和文化思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冉亚辉  包翠秋 《理论月刊》2012,(4):44-46,61
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偏向于抽象思维和怀疑精神,其洞穴隐喻对后世影响巨大,孔子的经验主义偏向于实用主义和保守主义.柏拉图奠定了西方对事物背后的理念、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追求,孔子的经验主义则导致中国文化思维限于经验主义之中,在创新性和反思批判能力稍显不足.思维模式的差异,往往是文化不同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鉴于独立后较长时期内的复杂环境,新加坡政府将实用主义原则嵌入了公共政策领域。实用主义公共政策具有孤立性、不连续性与"数字性"等特征。特别是在经济实现腾飞之后,这种公共政策的负面效应就开始凸显,产生了"系统政府"失败、民主价值背离、民众认同降低等危害。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主义已经从一种哲学思潮外溢到国际关系学,并充分体现在国际关系中的各个领域,成为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外交等领域的选择策略。实用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国际政治效用,它烘托了“利益至上论”,造成了“双重标准”现象的频发,同时对国际机制产生了双重影响。实用主义具备一定的国际关系理论功能,具有自身的理论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强调哲学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已被美国大众广为接受,成为美国人生活方式和求生手段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通过阐述实用主义的内涵以及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旨在探讨与实用主义思想密切相联的民族精神及当代美国人的价值观,以便人们更进一步加深对实用主义理论实质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指出实用主义所倡导的价值准则都是立足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对此应加以鉴别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阐述国内外实用主义课程论流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科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四个方面分别对实用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基本理论及其国内外的历史演变与现状进行了简要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流派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推测.  相似文献   

19.
真理观是詹姆士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传统哲学在谈论真理问题时,通常把价值问题撇在一边,否认真理有价值内容。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真理的价值性。本文从“真理的发生过程,真理的人本主义基础,利真善美的统一”三个方面详述了詹姆士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并做出了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非存在悖论是说不存在的东西是存在的,这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分析哲学家们分析了引起这一悖论的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无意义的担忧而否定空名的存在,二是将“存在”一词当作逻辑谓词。针对这两个原因,他们指出必须将名称的意义和所指区别开来,并且重申了康德关于“存在”不是谓词的观点。弗雷格认为,存在不是对象的性质,而是概念的性质;罗素认为存在不是对象的性质,而是他称之为命题函项的性质。奎因继承和完善了弗雷格和罗素的工作,同样否定存在是对象的性质,甚至他不再使用“性质”这一术语,而是致力于澄清“a存在”这个说法的含义所在,这便是奎因的“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的本体论承诺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