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蒋超  李小朋 《桂海论丛》2013,(1):115-118
在习惯法研究中,如果采用当代国家法中通用的法律体系作为区分部门法研究的标准,极可能导致既不能很好地把握我国习惯法固有的基本精神内核,又使得民商事习惯法的范围过于僵化,难以达成研究目的。立足于当下民商事习惯法特定的生存背景,结合民商事习惯法的“内在理路”,探求民商事习惯法的内在精神,从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实证的解决纠纷过程及效果出发,对民商事习惯法的范围进行再认识,是应取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该书封三勒口“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以习惯法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它不同于其他习惯法论著的地方在于:首先,作者试图从实证、规范和理论三个维度对习惯法作出全面的研究,三个维度依次构成了对习惯法的立体透视;其次,本书是国内首部依照法理学体例对习惯法进行研究的专著,这种尝试为国内的习惯法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再次,本书对国内传统的习惯法研究理论提出了挑战,论证了“习惯法必须有强制力99,66习惯法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制度性事实”等十大新命题。本书对习惯法的概念、要素、效力、体系、生成、功能、运行程序等十大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本书提出的许多命题可以为国家立法、执法、司法提供参考,更可以为习惯法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侯磊 《人民论坛》2014,(1):177-179
法家所关注的是一套客观化运作的官僚制秩序.这种秩序的建立必须依赖于君主极高的个人品质,秩序的运作又追求最大程度的排除君主个人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导致法家在君主和制度之间徘徊.这在韩非由“圣”而“庸”的政治秩序建构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是其乃至整个先秦法家思想的内在理路和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杨玲 《求索》2008,(2):139-141
在中国法制历史中,刑法是达到统治目的的最佳手段,故历代王朝立法建制都是以刑为主。民族刑事习惯法作为原生刑法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活跃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准法律规范”。彝族习惯法是以家支习惯法为前提,在其发展中充分展示了以“宽容”为核心的本民族的人本精神而无本民族的成文法典和规章。  相似文献   

5.
谭秋霞  杨士林 《求索》2013,(8):204-206
和谐劳资关系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我国劳资纠纷持续上升、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的现状。本文认为在“资强劳弱”背景下,劳方独立维权难,必须联合起来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才能取得谈判的主动地位。认为集体协商概念使用不准确、社会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效用认识不充分、集体谈判制度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是我国集体谈判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曾芳芳 《桂海论丛》2008,24(6):62-64
“实然”的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状况存在着诸多制约,且随着其发展,这些制约力量逐渐呈现于农村场域,进而构成农村治理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因此,要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寻求弥补缺陷的方法和路径,以期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的完善来促成理性秩序的达成.要对制度之外的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践理路进行积极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张世飞 《求索》2008,(2):204-207
在历史科学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理路对历史研究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研究国史分期理论为例阐述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理路应该注意的五个方面,认为这一思路可视为顺向研究、逆向追溯等宏观研究思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徐长斌 《前沿》2010,(20):108-111
西方国家证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证人宣誓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而我国理论界在研究证人出庭问题或证人制度时却较少涉及证人宣誓制度,研究证人宣誓制度时又较少涉及证人出庭问题。造成研究过程中脱节现象是对证人宣誓制度在整个证人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的结果,表明了我国证人宣誓制度研究视阈的褊狭。因此必须确立证人宣誓制度研究的新理路,以缓解我国证人出庭难问题和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不动产物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典制长期作为民间习惯法制度广泛流传、沿用,直到<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编的颁布施行,传统典制终于完成向近代典权的历史演变.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典权在我国大陆地区再次沦为习惯法制度,新颁布的<物权法>依然没有对其予以规定.在物权法定主义之下,如何对现实生活中的典权关系进行调整,文中认为不能否定典权,由其他物权或债权制度替代,可以通过物权法定缓和之运作,将典权作为习惯法上的物权予以承认,并继续交由习惯法调整.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种社会经济矛盾日趋复杂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凸显 ,民主改革之后藏区一度消失或在形式上比较隐蔽的部落习惯法又逐渐露出头角 ,民间运用习惯法私了诉讼、处理纠纷、调解矛盾的现象已公开化 ,甚至作为私下处理“人命案”、“伤害案”所遵循的法外之法。科学地分析研究习惯法 ,吸收和借鉴其合理的成分。分析研究新时期藏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发挥主动性、灵活性 ,根据本地区实际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及时科学地制定有关补充、变通的法律法规、单行条例和政策措施 ,才能找到解决民族…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民族研究》创刊四十年来所刊发的民族法学论文272篇,其中民族法制史论文17篇,民族部门法论文78篇,民族法学理论论文85篇,民族习惯法论文90篇。于此作者特对所刊的民族地区法制史、民族部门法、民族法理学及民族习惯法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习惯如何成为习惯法的问题必须从界定"习惯"、"习惯法"这对概念入手,而不同的定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对该问题的态度或立场。社会认可说与国家认可说是人们在回答上述问题上的两种立场或学说,它们背后各自隐藏着一幅研究者据以解释经验事实的理想图景。其中国家认可说与文化研究中的"大传统"模式、制度研究中的"现代化"范式相互支持,极大地阻碍了习惯法研究。上述讨论启示我们,在习惯法研究中必须确立正确的方法论立场,才能比较客观地还原习惯法的本质和拓展习惯法研究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统一国家法体系是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法治基础和保障,但因其构建过程中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有效吸纳民族习惯法积极因素和全面考虑少数民族的合理利益诉求,从而导致难以避免与既有的民族习惯法冲突和矛盾,这就决定了适时适地进行国家调适的必要。解放初期,在族际通婚问题上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冲突表现为:族际通婚的积极政治意义及新《婚姻法》婚姻自由原则的确立使其获得了国家法上的合法性,而在少数民族的婚俗婚制、宗教条规及族权系统中却是严重越轨行为。但国家并没有僵硬推行国家法,而是主要通过运用政策的形式,创造了"和谐"、"互补"以及"团体的多元主义"为特征的调适方式,对今天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官波 《思想战线》2004,30(6):39-45
法律多元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现象 ,该现象主要围绕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两者的关系而表现出来。在不同表现形式中 ,两者表现出既依存又冲突的关系。因此 ,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中对两者不应简单取舍 ,国家法必须给少数民族习惯法留出一定空间 ,让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过不同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壮族习惯法及其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习惯法是广西壮族民间强制性的准法规范。它作为一种巨大深厚的社会存量,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收纳、共享,成为壮族共遵共循的行为准则。本文着重阐述了壮族在集体生活、社会治安管理、保护人身安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壮族习惯法的审理、处罚进行了论述。认为壮族习惯法突出呈现出植根的乡土性、内容的生活性、管辖的地域性、运作的强制性、法规的不成文性、程序的不完善性等特征。并在壮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维系功能,理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功能,排解纠纷,协调关系;制约功能,规范行为,惩诫恶行;传承功能,传递民族文化,宏扬民族精神;教育功能,寓理于法,培养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活法”和习惯法、活法和“行动中的法”的进一步的区分,明确了活法的概念,指出习惯法是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重点对广大藏族聚居区国家制定法所遭遇的尴尬进行了剖析,得出赔命价、赔血价、“盗一罚三”等民族习惯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呼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制定法与传统习惯法的融合和对接。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心理素质、民族情感、风俗习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和自成体系的习惯法规。这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随着民主改革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渐被削弱。但旧习惯法中的赔命价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家法律的贯彻执行,产生了一系列执法活动中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司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和规定,以便妥善解决与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现象有关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普雄地区习惯法为考察重点,介绍凉山彝族习惯法的概念以及普雄地区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剖析了凉山彝族习惯法的特点和作用。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弥补国家法的不足,维持社会秩序以及传承彝族法律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从而在凉山彝区社会中实现法治现代化与传统法文化的和谐发展,推进民族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物权交易的规则可以扩大理解为制定法和习惯法。习惯法中的物权公示的形式及变动的规则符合我国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原则。甘南藏族自治州物权习惯法表明了当代中国物权习惯法的客观存在,应当充分认识这一习惯法的功效,总结其社会价值和对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