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里,恩格斯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通过论述,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通过批判继承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的。在文中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指出费尔巴哈是一位"半截子唯物主义者",主要是针对其宗教观和伦理学的批判,可谓是鞭辟入里,切中要害。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及其结论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恩格斯系统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并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所实现的变革。在此书中,恩格斯运用了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世界观,从而成功实现了理论范式的转变,也证明了理论创新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支撑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正> 恩格斯的伟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读的基本著作之一。恩格斯在写这部著作时,一方面国际工人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哲学家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极力歪曲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阉割其革命性和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凑  相似文献   

4.
孙厚权 《理论月刊》2003,4(7):29-3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费尔巴哈论》三篇论著中阐述了相同的主题: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构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的历史链接。《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德意志意识形态》展开了《提纲》中的思想,突出了生产实践,在《费尔巴哈论》恩格斯从发展过程和内容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评价了费尔巴哈哲学,强调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批判和改造,吸收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三大发现,科学总结了当时三大工人运动的新鲜经验,并加以理论创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前人的哲学成果的科学态度,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符永雄 《新东方》2002,(1):47-4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既成的知识,不是现成的结论,不是实例的解说,而是一种科学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实践性特征,还必然因“实践基础”而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以及大无畏的勇气对待现实,哪怕得出的结论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哪怕是站在地狱的入口,也从不退缩。第二,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中产生的,既是在对以往哲学的批判中建立的,又是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中建立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受到过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  相似文献   

9.
为了还一笔"信誉债",恩格斯1886年初写下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该文一明一暗地包含着两个基本论题。明线是哲学基本问题论,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入了唯物主义的阵营,确立了它与旧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在自然观上的密切关联,并明确了它是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真正继承者。暗线是哲学终结论,恩格斯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体系哲学和纯认识论的哲学的终结,道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一种以实践为中心、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辩证的、总体性的和实践的科学思维方法。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该文给后人留下了误读的空间。通过今天重读《终结》,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恩格斯在文中未能清楚表达的未尽之意,从而正确回答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886年初,为了反击以复活德国古典哲学和贩卖过时的折衷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诬蔑和曲解,恩格斯写下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最杰出的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终结》写于1886年,虽然距今已有一百余年,但其分析方法、科学理论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认为《终结》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能给我们以收益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劳动发展史论与美学研究的锁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系统的、专门的美学著作,但是在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哲学思想体系中,无疑暗含着许多关于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论述和思考。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把以马克思和他本人为代表的哲学家称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这一提法高度概括地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点,同时也向我们表明:作为社会历史性学科之一的美学研究,必然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发展史理论有着某种深刻的内在联系。居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就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对美学研究的启示,作一点尚不成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孙熙国 《党建研究》2011,(12):56-5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完成的一份供自己进行学术研究使用的笔记,总共11条,不足1500字。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把它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刊出。如此简约的一份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主要在于:其出发点是感性直观而非感性活动,其立足点是市民社会而非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恩格斯则认为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是其非历史性,即在自然观上因缺少辩证法而陷入形而上学,在历史观上因未能将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领域而陷入唯心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所作清算的不同,显示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哲学原初基础问题上存在着不能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批驳了费尔巴哈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一) 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立足点是资产阶级人性论费尔巴哈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家,在哲学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的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他把自然界和人当作自己哲学的出发点。但他所说的人却是抽象的人,不是“把这些人当做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研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侧重于从客体向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阐发,并就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诠释.马克思哲学侧重于社会实践的主体向度,恩格斯哲学侧重于哲学的一般客体向度,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路的不同点.正确认识这种不同点,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记录自己思想的一个笔记,虽然只有21条,字数不满1500字,但这简洁文字背后的深思却字字掷地有声,被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实践观点的提出是《关费尔巴哈的提纲》最为重要的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地位,以至于要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切入点。今日,马克思的实践观在新时期呈现出了新特点: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更加丰富;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在新时期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无论是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对"现实"概念的理解上,都是一致的。但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没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升到马克思世界观基本问题的高度,也没有把实践活动概念化,这是二者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立、发展和捍卫丁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可是,从伯恩施坦、考茨基到现代西方学者,都对恩格斯哲学思想进行了歪曲和攻击,鼓吹所谓恩格斯反对马克思。今天,在纪念恩格斯诞辰170周年时,我们有责任对那些奇谈怪论进行批驳,以捍卫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研究中,理论界大多认为,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序言中所说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指的仅仅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它直接影响到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马、恩早期著作的评价,因而不可不辨。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并不符合事实。这种“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