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文明既绵延不绝又不断发展,其历史演进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河洛文明阶段,儒、道、法三足鼎立阶段,佛、儒、道三足鼎立阶段及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对立阶段;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保持其内核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在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保持其基本特征;依据中华文明的演进逻辑,可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呈现出严重西化的状态,但未来不会被西方文明取代,反而会在挑战下获得新生。此外,针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不应当接受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笔者认为,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国家,但其本质属性是一种批判西方的社会制度、背叛西方文化传统的思想体系,是一种被西方排斥的、代表被压迫者的解放哲学。可以预言,马克思主义将会完全融入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将我国腾讯公司开发的QQ农牧场与芬兰移动游戏厂商Supercell开发的Hay Day两款网络游戏进行比较,发现中西方网络游戏在操作系统设置、游戏规则制定、游戏进程引导等各方面传达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信念、思想法则和心理意识。网络游戏是可以具有教育性的。我国缺少具有教育性网络游戏的原因在于:网游设计者的世界观不清晰与肯定,网络游戏公司的社会道德与历史责任感不突显与强烈,网络游戏设计市场的管理不规范与有序。  相似文献   

3.
中国普遍存在的高指标"层层加码"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不能说完全不存在,起码不具有合法性,不符合发达国家推崇的现代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话语新闻     
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不是无法可依,也不能说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完全不知法,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按法律办事、另搞一套,使得本来可以预防和化解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伦理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可风 《理论月刊》2002,(10):65-67
在探讨全球伦理的可能性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全球化本身的道德合理性问题。本文认为,由于现实的全球化进程带有强烈的西方伦理价值色彩,它不可能使人类普遍受惠。因此,目前所谈论的全球伦理缺乏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西方民主在国际上具有强烈的霸道色彩,"对内行民主,对外行霸道"成为西方民主颇具悖论性的民主实践景观。西方的霸道民主,政治霸道是表,资本霸道是里;维护正义是虚,破坏公道是实;拯救他国是假,掠夺他国是真。  相似文献   

7.
张卿  冯梅 《岭南学刊》2003,(3):87-90
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和过分放任是当代政府容易出现的两种极端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W·阿瑟·刘易斯曾将之归结为政府失灵。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来看,过度干预主要体现在强化地方市场分割和操纵国有产权改革上,而过分放任则主要表现在庇护地方假冒伪劣商品流通和轻视流域性污染、治理上。主要成因有,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全;地方经济利益的强烈驱动;地方政府的作用与其能力不相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以及合作、制约机制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还有它的生命力吗?这是近期有的文章和著作提出的问题。有的人公开提出要超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唯物史观已经无法指导史学的发眨。也有的人径直以西方社会学方法来考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实际上超越了唯物史观的阶级观,而现实的中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取消阶级的界限。结果引发出一些令社会公众感到一时难以接受的理论结论,比如说,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与运用西方社会学阶层分析方法所得出的较后排序,形成极其强烈的反差。这是否可以看作对唯物史观的一种事实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新论集萃     
《浙江人大》2011,(8):56-57
以法律权威保障中央权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4月22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闭幕会上有关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讲话中指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不是无法可依,也不能说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完全不知法,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按法律办事、另搞一  相似文献   

10.
赵炎秋 《湖湘论坛》2011,24(1):105-110
近代叙事思想在中国叙事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近代叙事思想与近代叙事文学是同步生长的。近代中国社会现状与西方思想的传入导致叙事思想的兴起,叙事思想促进了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又为近代叙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发展动力。近代叙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学的功利性、强烈的实践性与群众性、受到西方文化与文学的重大影响和创新性与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 目前,学术界的对话欲很是强烈。然而,在与西方社会科学对话中建立起来的有些获得西方社会科学承认的中国学者的研究,其问题来自西方,其关切的焦点也往往来自西方。这些研究的材料也许来自中国,但中国材料是被分割出来的,中国材料本身不仅是破碎的,而且是手段性的,这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降,中国知识界的先知先觉们在中国之落后与西方之强大的强烈反差面前,开始了学习西方的心路历程。在接受西方的民主、民权、自由、平等、科学等进步理念后,他们发现君主专制制度已不合时宜,无合法性与正当性可言。由此,他们开始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彻底的否定抨击。  相似文献   

13.
胡益华 《传承》2010,(33):78-79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主流媒介的作用。对于西方传教士的作用,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完全否定,要以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李希慧  廖梅 《思想战线》2004,30(5):33-38
产生于西方20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对忽视女性的作法提出了强烈的批判,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罚执行过程中对女性的错误理解和不公平待遇提出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学中的性别意识问题,为传统犯罪学的理论重构,尤其是女性犯罪学理论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夏璇 《前沿》2011,(16)
当前的法学研究中的一大弊病是将现代法学完全等同于西方法学,忽视对本国制度史的研究;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上,对西方法律制度不加分析地引进,不顾本国的历史与传统,也不考虑该制度是否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民事诉讼制度领域,现今实践中的诸多问题除了从制度本身进行思考以外,还需从我国古代的民事诉讼传统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修改与完善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依羡 《创造》2009,(4):87-87
法国前外交部官员、著名汉学家魏柳南先生撰写的《中国的威胁?》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从国外独特视角展现了一个真实、充满活力而引人深思的中国形象,颠覆西方传统中国观,驳斥“中国威胁论”,图书出版后在西方政坛产生强烈反响,对国人客观认识西方,以世界的眼光清醒认识自我具有强烈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沛珊  余新忠 《探索与争鸣》2023,(5):132-140+180
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对中医的疗效一直颇为信任,但是他们对中医理论则经历了从积极引介到否认其价值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一方面是中西文化立场的不同,传教士一直以西方医学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中医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也即“科学”话语在西方社会的日益彰显。中医的现代化应该避免单一地以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视角认识问题,而应当最终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又不完全从属于西方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说:“我就不信,难道石油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当时,他还预测西北也有油田。新疆大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政治中立"原则:嬗变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华  蔡燕 《前沿》2006,(2):161-163
受政治与行政二分理念影响,也是适应西方国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这种政党体制运作的需要,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之初就确立了"政治中立"原则.但政治与行政二分只是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类型的理论假设,也由于现实因素的推动,近几十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政治中立"原则出现淡化趋向.但这一原则不能被完全摈弃,因为在其依据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的理念那里,人们不懈追求的民主和效率有望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20.
李亚白 《前沿》2003,(12):163-167
西方近代小说历史意识的自觉 ,对西方近代小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历史意识植根于西方近代理性观念 ,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意识 ,随 18世纪西方近代历史观念形成而产生 ,在 19世纪成为现实主义小说家一种创作自觉 ,体现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强烈的时代性、叙述的历史整体性、历史反思的意义重构及典型化方法的历史揭示等方面。历史意识直接影响到历史小说的兴起 ,并使小说以文学叙事承担严肃的历史言说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