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今年7月9-11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了第37届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与会各国首脑审议并采纳了非洲国家自己制定的“新非洲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出台对于加强非洲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全面振兴非洲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非洲行动计划”的产生 “新非洲行动计划”是由南非总统姆贝基、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和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共同起草的“千年非洲复兴计划”与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制定的“欧米茄计划”综合而成,被外界称为“非洲复兴的一幅蓝图”。 (一)“千年非洲复兴计划”。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非洲国家对自身贫困不断加  相似文献   

2.
李安山 《亚非纵横》2013,(1):18-23,59,61
过去一年里,非洲经济持续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多个国际机构对其发展持乐观态度。2012年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有7个是非洲国家,2013年非洲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非洲仍是国际资本理想的投资地和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张春  张紫彤 《西亚非洲》2023,(2):97-117+159
法国对非洲的安全援助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1960~1996年对非军事技术援助、1997~2012年聚焦非洲维和能力培养和2013年以来开展的非洲反恐反叛活动,其非洲化、欧洲化和多边化特征日益凸显。法国对非安全援助同时在两个层次展开:在双边层次上,外交部聚焦军事培训与教育、后勤支助等,国防部更重视战术、技术合作,并将能力培养植入直接干预努力;在多边层次上,法国以欧盟为主渠道实现成本分摊并提升法非安全关系的合法性。法国坚持“法兰西非洲”模式和高度军事化方法,加上其战略内部关系失衡、欧洲化侧重成本分摊而非利益分享、对非洲自主权严重忽视等情况,使安全援助很大程度上成为法国对非事务干预的合法化外衣,且是法国基于自身利益而扩大其在非洲的政治影响和争夺对非洲事务主导权的手段。“新月形沙丘行动”的重新部署,不仅暗示着法国对非安全援助的转型,更意味着作为整体的安全援助理论与实践的政治化、战略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非洲华人在1949~1999年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和他们的适应能力,分析了海外华人的持续生命力。50年里,非洲华人从1949年约2.7万增至13万以上。华人因具有对当地文化和国际经济的适应性而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非洲华人经济的发展是对居留国的贡献1.在华人定居较早之地,华人以经商为主要职业,为激活国内外贸易、联接国内各地经济、沟通城乡间关系作出了贡献。2.从60年代起,即有少数华商从香港、东南亚和台湾等地移民非洲,从事新的创业;从80年代后期起,一批华商来到非洲。他们携带资本技术,在非洲或创设制造业,或推广贸易,或投资工业自由区。这些新的华人产业既为所在国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也为这些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无疑给当地的华人经济以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2002年非洲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繁荣:非洲世纪”是非洲联盟第一届首脑会议主题,也是2002年非洲形势的主旋律。2002年非洲大陆在和平、发展和联合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经济基本经受住了“9·11事件”和世界经济衰退的考验,继续保持1995年以来持续增长的势头;安哥拉、民主刚果等一大批热点问题迅速降温,非洲尝到和平红利的滋味;联合自强进一步取得进展,非洲联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运作。非洲大陆在非盟成立之年出现的这些可喜变化,为非洲以崭新面目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的非洲 ,联合自强仍然是其发展的主旋律。经济持续中低速发展 ,政治联合稳步推进 ,打伊反恐使国际社会对非关注增多 ,非洲的国际战略地位有所提高。但政变、贫困化等问题积重难返 ,非洲复兴依然充满着艰辛和困难。一、经济继续保持中低速发展水平 ,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情况下表现出了一定的发展韧性。2 0 0 3年 ,随着发展意识的不断加强和改革的深入进行 ,非洲经济形势比冷战结束初期和“失去的 80年代”已大为改善 ,但与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所确定的减贫及其他目标尚有很大距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2 0 0 3年非洲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带来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非洲”均特指“撒哈拉以南非洲”)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美国对非洲政策开始发生变化。2000年5月,《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以下简称《法案》)获国会通过。此后,美国又分别在2002年8月、2004年7月修正和延长了《法案》。该法案对美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等相关问题作了详细规定。为了配合法案的具体执行,使美国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对话机制化,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U.S.-Sub-Saharan Africa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Fo…  相似文献   

8.
舒运国 《亚非纵横》2012,(2):29-37,43,60,62
2011年,北非国家和少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遭遇了政局动荡、欧债危机冲击以及自然灾害的肆虐。面对这些负面因素,非洲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坚定执行“联合自强、自主发展”的战略,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南南合作也得到加强。在非洲国家的努力下,非洲大陆经济在动荡中前进,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非洲政治发展在跌宕中前进,取得了不少新成就,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政治和安全形势方面,虽然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得以继续保持并有进一步的巩固,但局部冲突、军事政变和恐怖袭击等均有出现。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虽然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加强治理,实行良政已成为非洲国家的广泛共识,但“老人政治”、“长期执政”以及谋求“第三个任期”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另外,在对外交往和国际舞台上,非洲自主和全方位外交日益走向成熟,非洲联盟在自主解决非洲内部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和维护非洲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0.
非洲联合自强步入新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非洲成立了“非洲联盟” ,推出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中 ,是唯一保持持续增长的地区 ;冲突的预防、处理和解决也取得一定成果。与此同时 ,中非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后续工作进展顺利。新世纪之初 ,非洲开局良好 ,但未来“非洲复兴”之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1.
八国集团与非洲减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非洲面临的长期任务。八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俄罗斯)(G8)作为“富国俱乐部”,其成立之初是为了保持发达国家和全球经济的良性运行,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性,发达国家不可能置身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状况之  相似文献   

12.
马汉智 《国际问题研究》2023,(3):117-137+142
非洲作为“全球南方”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日本实现其“政治大国”夙愿的重要依托。日本在战略上,诱拉非洲国家进入其“印太构想”,拓展战略空间;政治上,紧密团结非洲,推动联合国改革;经济上,完善对非经济外交,夯实日非务实合作根基;安全上,优化制度设计,确保非洲供日能源安全;软实力建设方面,注重理念引领和实践,提升日本在非影响力。由于日本对非政策长期以来的外生性、日非合作民间基础薄弱等原因,日本实现对非战略目标的掣肘多。“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日本对非政策给中非合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展望未来,日本只有摒弃对“全球南方”的错误认知,才可能使其对非洲的政策调整收获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非洲在保持总体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态势下,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并在联合自强方面再次向世人显示了非洲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南非经济--放眼非洲谋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为非洲的经济强国,南非在成功实现政治变革的同时,保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对旧制度造成的种族间经济不平等和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改革与调整,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南非的发展离不开非洲。与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时期自命是西方文明一部分的理念不同,南非新政府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是以非洲为依托。过去十年非洲成为南非最大的出口市场,南非成为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南非与非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互动,有助于改变殖民主义统治遗留的畸形经济结构、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的发展、整合地区金融与服务业市场、推动非洲的一体化进程和提高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束,非洲大陆面临的历史主题已由“求独立”演变为“求和平”、“求发展”。维护非洲大陆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促进非洲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非洲复兴”,成为当前非洲历史发展赋予非洲一体化最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但非洲一体化的理想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政治热忱与现实困境之间也存在强烈反差,这是非洲区域化进程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是当前非洲发展必须设法解决的头等大事。非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正视几个重大问题,诸如怎样处理民族主义与地区一体化的关系,如何协调自主发展与争取外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化视角看非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由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位居底层、经济发展滞后,以及政治稳定性差等等,难以利用后起优势实现赶超。从非洲整体来看,全球化于非洲是弊多利少。冷战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造成了非洲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日益边缘化。与老殖民主义有所不同的是,20世纪末新一轮的全球化是通过规则、谈判、资本和技术等“文明”与“民主”的手段来瓦解非洲的屏障的,其功效无异于“第二次殖民主义”。认识全球化给非洲带来的弊端和挑战,并不等于认可了萨米尔·阿明“依附论”中的“脱钩”思想。关键是非洲如何回应挑战,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争取在全球化过程中为自己谋取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加大了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的风险,而且凸显了非洲经济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弊端,加剧了非洲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脆弱性。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非洲各国正在积极应对。它们在动员国内和区域力量进行自救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南南合作,减少负面影响。中非经贸合作的环境有所恶化。但非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经验的青睐,对发展政策与重点的调整,为中国企业拓展对非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桂梅 《西亚非洲》2005,41(4):67-72
近几年来非洲经济呈现3个重要特征:经济增长与严重的贫困化并存;注重资源开发的同时追求经济多样化发展;立足自主发展与争取国际协调并重。这3个重要特征均具有延续发展的共性,决定了未来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走向:经济持续发展,但短期内无法改变世界上最贫困落后地区的地位;资源开发仍是主导产业,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多样化战略初显活力,但单一经济的改造仍然严峻;《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立足自主发展的同时争取国际社会的配合,为未来非洲经济振兴带来希望,但其目标的实现仍存在许多的困难与限制。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非洲政局趋向稳定,经济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开始中速增长,整体看有了明显的起色,2005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今年和明年可能会更高。但是,这种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洲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其潜力和机遇为世界所重视,成为各大国竞相进军的新边疆。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吸取小布什时期奉行单边主义和军事黩武政策教训,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以内向收缩为特点的一系列调整。在此背景下,美国对非洲战略呈现出新变化:突出非洲市场对美经济机遇,加快军事“重返非洲”、强调地区责任分担并借助盟国力量,继续高举“民主”、“自由”大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