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全德 《学习论坛》2007,23(7):55-58
以儒家生育理念为核心价值的中原传统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原农业文明形成与上升的特定阶段,它的存在及功能发挥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它正日益变得不合时宜。在中原地区,虽然早婚早育和多生多育已被遏制,但传统生育观念中的内核——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并没有从根本上被触动。面对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等多重历史任务的严峻挑战,河南人民应以革故鼎新的姿态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于推进中原生育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文化建设放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说明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生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程设,对于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生育文化的内涵和加强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作粗浅探川。一、生育文化的内涵及类型转变生育文化是广义文化中与人的生育有关的一个文化层面(或与生育有关的文化现象)。广…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们对济南军区联勤部所属医院、疗养院科室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感到当前科室党支部建设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在组织功能作用发挥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四个弱化”:一是政治领导功能弱化。  相似文献   

4.
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逐步稳定,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政府也采取了宽松的生育政策,甚至效法苏联鼓励和支持生育。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总数为6.02亿人。195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提出要适当地节制生育。但这一指示由于随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干扰而没有落实。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发出"人口非控制不行"的指示。1973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当年提出了"晚、稀、少"的宣传口号,即鼓励晚婚晚育,生育间隔至少三  相似文献   

5.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可以弥补计划生育政策在规避养老风险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一步促进生育观念的转变。为适应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方式社会化转变的必然趋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市养老保障制度;扩大社会救助事业和福利事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施“以房养老”。  相似文献   

6.
1949年,国共两党的地位和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成为全国的执政党,而国民党则退据台湾。从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从紧张的临战状态转变为相对缓和的军事政治对峙状态,从国共两党的对抗演变为中美两国的对抗。形成这一局面,与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冷战策略发生重大改变,美国不仅不再只把欧洲看作冷战的重点,使亚洲成为美国冷战第一线,并且直接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这是形成台湾海峡两岸对峙局面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因素。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朝…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问题的提出,传统文化的变革与更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实,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了。从1862年同文馆成立算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总的趋势是沿着中不如西、需要变革的线索发展的。1919年五四运动则进入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阶段。当时有识之士几乎没有一个站在批判行列之外。新中国成立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曾出现过几次高潮,近来只是更为集中,更加热闹罢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为时不能算不长,火力也不能说不猛,五四时期就有人认为40岁以上的人,中毒太深,应统统枪毙。可是传统文化倒了没有?没有。相反,它在人们头脑里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人口的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福州人口面临着人口总量大、出生性别比偏高、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矛盾和问题。福州人口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提高人口质量;完善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是艰难而痛苦的。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的理念在国人心目中基本得到了确立,但毋庸置疑,女性的地位与男性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距离。且不说在许多还相对闭塞的乡村,即便在文明程度已达到相当高度的城市,仍有不少女性依然在承受着心灵的煎熬,特别在婚姻内部,在家庭内部,这种状况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等几个方面。60年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新疆今后文化事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种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以高度集中为特征、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机制、以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79年改革开放近30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政权扎根乡村社会,对农民进行了革命价值观的塑造,使阶级意识和革命观念成为乡村政治文化的主流。而且通过人民公社组织农民参与政治生活,使公社中一系列政治结构影响着农民政治行为倾向,强化了农民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13.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其各项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多种原因,今天的延安与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文化乃至思想观念上还显得比较落后。一些人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指导市场经济,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现象比较突出;面对延安与发达地区差距逐渐拉大的现实,强调客观原因的多,检查主观原因的少,缺乏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迎难而上,而是等、靠、要。这些因素严重阻碍和束缚了延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下大气力破除旧的…  相似文献   

14.
生育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表现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各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的生育观会有很大差异。生育观随社会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婚育观念、家庭维护情况,生育政策及执行力度、地域方面等因桑影响。对新疆地区影响较大的是:宗教对少数民族生育观念的影响,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但是由于困家和自治区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等因素,使得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育观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军事外交是代表国家军事安全利益或国家集团安全利益,以军队为主体、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涉外活动。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外交的价值日益为世界所认同。中国真正开展军事外交的时间并不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仅限于军事援助,冷战后开始建设自己的军事外交体系,总体来说取得过一定绩效,但仍有缺失与挑战,主要表现为形成普世文化观念的现实难度较大、参与国际机制能力尚不够强、国际形象被误读等。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改进军事外交理念,弘扬中国普世文化观念,强化国际制度的参与能力,进一步改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在政权创建过程中采取了过渡的政权组织形式。表现为:在中央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地方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北京市采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举办了多次民主选举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工农为主体的中共干部队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为迅速扭转这一不利状况,执政伊始的中国共产党立即采取措施,大力开展干部文化教育。由于条件所限,业余教育则成为其中最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文化教育不仅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在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再到大革命时期,《新青年》刊载文章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不仅反映出当时中国思想界发展转变的复杂和曲折,也成为中共早期报刊功能演进与变迁的缩影。从这一时期《新青年》刊载文章类型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新青年》逐渐从思想界统一战线平台转变为党的机关刊物,从而完成其主要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政治文化的传统。其中,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的政治文化一直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以主体,至今仍有深厚的影响。其主要内容是“大一统”的政治思维模式,“均平、求同”的政治意识,“大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分别从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各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得出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和成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