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冰治水     
风侠 《中国减灾》2008,(4):48-49
李冰生于公元前302年.卒于公元前235年,战国时期秦国人。李冰为蜀郡太守的时间.没有明文记载.大约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间(公元前277-前250年)。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已于四月中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之后,将在芝加哥、波士顿、沃斯堡和洛杉矶陆续展出。展品是公元前十九世纪——前十六世纪的二里头文化,即夏王朝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青铜器和玉器,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年)、春秋、(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战国(公元前四七五一前二二一年)和秦(公元前二二一—前二○六年),汉(公元前二○六—二二○年)各个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考古发掘所得中最有典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动植物考古和冶金考古,我们发现: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出现了5种农作物——粟、黍、水稻、大豆和小麦,4种家养动物——猪、狗、黄牛和绵羊;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小件铜器,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出现了青铜礼器。这些新的生产力要素进入黄河流域,在距今4000年左右促使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对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易经的由来和内涵作为一门完整的学问体系,今天所见到的《易经》正确名称应该是《周易》(又称包羲易学),因为传说中还有古老的夏代(约公元前2033年到公元前1562年)《连山》易学(又称神农易学)和殷代(约公元前1562年到公元前1066年)《归藏》易学(又称尧舜易学)。  相似文献   

5.
并萱 《今日山西》2003,(2):13-13
今年,古城太原以崭新的风貌迎来了建城2500年。在2500年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有许许多多珍贵的文化遗存。太原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招商旅游年”,并组织一系列纪念活动,以展示太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新世纪新太原改革开放、政通人和、富裕文明的新形象。据历史文献记载,晋阳古城见载史籍的最早年代是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太原古称晋阳、并州。西周时(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属唐国领地。公元前497年,建成晋阳城(今晋源镇以北一带)。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置…  相似文献   

6.
湖北迄今已发掘的楚墓群,其墓数在百座以上且已见正式发掘报告的,有当阳赵家湖楚墓297座,江陵雨台山楚墓558座,江陵九店楚墓597座,三者合计1452座。除去时代不明的371座,尚得1081座,如下表所示:楚文化考古学界对战国中期前后两段和战国晚期前后两段的年代划分,出于约定俗成。战国中期前段大致为公元前四世纪的后半,即悼工早期至宣王中期;战国中期后段大致力公元前四世纪的后半,即宣王晚期至怀王晚期;战国晚期前段大致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78年,即怀王二十九年至顷襄王二十一年;战国晚期后段大致为公元前277年至公元前221年…  相似文献   

7.
《前进》2020,(8)
正慎到,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因其年长学高,世人尊称为慎子。慎到的生卒年不详,因而说法也很多,有说公元前350年到公元前275年,还有说公元前390年到公元前315年。就其思想特质,可以说他既是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也是法家思想的开创者。他曾经是"稷下学宫"的领袖学者,《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现存  相似文献   

8.
管子(约公元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颖上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任宰相长达40年。  相似文献   

9.
滇国及其境内外的民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的楚威王时,使将军在将兵入滇国。这是滇国首见于文字记录。但滇国的建立不可能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楚威王时,且建立之后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求索》2016,(0)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甑、甗基本是一个大的传统,陶甗形成有腰隔鬲式甗、无腰隔鬲式甗、鼎式甗三个区。陶甑、甗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约公元前6000年前后陶甑发源于中原地区并向关中、长江下游传播。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陶甑扩展到京冀和北方地区,且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诞生甗。约公元前4200年陶甑传播至中原核心区附近。约公元前3500年陶甑渐至黄河下游地区;陶甗向北传播至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地区,并诞生鬲式甗。约公元前2500年以后陶甑向西北、东北、华南地区渗透,陶甗也基本遍布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类器物在发展过程中,空间虽不断扩展,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一直是主体。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五月,河水在东郡濮阳瓠子附近决口,泛滥地区广及16郡,东南注入巨野泽,通于淮河、泗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熟悉的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丘(公元前五五一——公元前四九七年)曾被历代儒家尊为‘葛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在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大师司马遷(公元前一四五——公元前八九年)在他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布衣,  相似文献   

13.
<正>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魏国建立。  相似文献   

14.
子荷 《中国减灾》2009,(9):46-47
孙叔敖(公元前650-593年),姓荔,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已产生。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就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实行法治。他说,"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是: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使执政和属官不能假借公职,营求私利","取得特殊的权力。"我国古代有过一场延续了400多年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法治思想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公元前645年)开其先河,经过战国初期的李悝(?—公元前359年)、中期的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等人的阐发和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实践,至战国末期的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集大成。管仲认为,"以法治国,举措而已。"有法  相似文献   

16.
晏华 《统一论坛》2004,(6):52-53
曲阜位于山东中部。公元前11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也是儒家学派始祖、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故乡,他曾在此著书讲学。“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世界历史上是十分典型的,前后共经历了两千三百多年。从它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公元前475年左右到公元前20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二)从公元前209年到公元1628年,即从秦末农民战争到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缓慢发展时期;(三)从公元1628年到公元1840年,即从明末农民战争到鸦片战争前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在中国封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23年,年仅32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病故于巴比伦。遗体随后被转移到古埃及的孟斐斯市(遗址在今开罗之南),保存了约20年,后来重新埋葬在他亲手建立的亚历山大港。公元前3世纪结束时,遗体被转移到另一处墓地。  相似文献   

19.
解读和认知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据说城市现象已有6千余年的历史。而在我国,经过发掘使之显现城市文明的殷墟,经过碳14测定,大约在公元前1280——1210年之间;而郑州二里岗的商城诞生则在公元前1590——1560年  相似文献   

20.
<史记>、<汉书>所载西汉初通西南夷的史实有若干含糊不清之处,颇难清理,历代注解也多有歧异.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即初通西南夷应在"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置犍为郡在"元先五年"(公元前130年),但自<汉书>起就误作"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通西南夷、王犍为郡"虽是<汉书·地理志>、<华阳国志>等名著所言,但本属于疏忽失误.却影响深远广泛,有必要深入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