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系统地提出人性善的理论,主张“为政以德”。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恶,由此提出““齐之以礼”的思想。追溯人性认识的理论渊源,可以得出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国家具有不同文明、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特点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东西方国家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管理风格与特色。 1.东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东方的管理思想在古代表现得比较充分,主要以中国为代表,日本、韩国则都是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发展起来的。在古代,中国产生了一系列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以及告子的“无善无不善说”以及“人性可塑说”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人性加以激励和教化的种种举张,继而产生了管子的功利主义激励观和孙子、孙膑的奖励  相似文献   

3.
从人们对于权力腐败的关注度、国际社会对我国权力腐败的评估及我国惩治和打击权力腐败的实际情况认为权力腐败已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危险”。而权力腐败滋生蔓延的思想根源在于忽视了人性恶或是官性恶;制度根源在于受人伦束缚下的传统社会关系结构的影响;体制机制根源则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治理权力腐败应严于律己,通过廉政教育取信于民;推进制度改革,实现制度面前无特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邱磊  高岩 《理论学刊》2004,(12):103-104
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 ,是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 ,重视历史反思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价值评判 ,在许多专门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理论贡献。“隆礼重法”思想是荀子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 ,它对中国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及观念形态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荀子“性恶”的人性假设是他的全部学说的基石。荀子认为 ,“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自然本能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 ,精合感之 ,…  相似文献   

5.
君主受命于天以治民,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贯思想。所以尽管孟子就此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可历代帝王中公开上逆天意的无几,下失民心者却大有人在。偶有既“敬天”又“恤民”的皇帝,就是百姓的万幸了。明太祖朱元璋即其一。“民者,国之本也”,“凡  相似文献   

6.
“童心”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李贽哲学的本质特征。但是“童心说”的提出,并不是李贽孤立、突兀的思想结晶,而是他继承了前辈的思想成果,在此基础上的接力与再造。李贽“童心说”观点的提出,就是在综合了王阳明、罗汝芳和王畿等心学大师们观点基础上的独特创造,彰显了“童心说”深厚的心学渊源。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做到“真、实、新”。所谓“真”,就是一要讲真话、二要交真心。所谓“实”,就是一要实事求是,二要讲求实效。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讲求实效,就是以实际效果来检验。所谓“新”,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内容、方法  相似文献   

8.
必须充分认识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做到认识到位。开展“三个代表”教育的目标就是干部受教育、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实现小康。对此。每个同志都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界对加达默尔的艺术理论多有涉及 ,却因种种困难极少谈到他的美论思想 ,但不研究他的美论思想 ,便不可能理解解释学美学的特质和核心。在对美本身的探究中 ,加达默尔特别依赖于柏拉图和黑格尔 ,把美理解为“理念的可见性” ,美成为理念和现象之间的中介 ,因此美的存在论功能就是跨越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但加达默尔又不认为美本身是一种孤立、先验存在的理念 ,而是如“光”一般存在 ,美之事物就是美的此在。加达默尔对“理念”、对“光”的强调 ,表明其美学思想实质上继承了欧洲理性主义美学传统 ,显示了其美学思想中的追求确定性的一面 ,这也对 2 0世纪的西方美学带来了一些“光”的亮色。  相似文献   

10.
“诚于中者形于外”。这句富有哲理的古语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思想“诚”,才能表现为品行美,也就是表里一致。一个政党的作风和它的世界观的关系也是这样,有什么样的思想本质,就一定表现为什么样的作风,党的作风的思想本质就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必须触到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正如认识人的外表行为必须看到它与人的思想的内在联系一样。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1.
熊建华 《党课》2012,(14):69-70
争当学习型干部,使领导干部成为引领时代的思想者,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个重要目的。毛泽东曾说过:“领导干部归结起来只有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出思路”.“出思路”就是“出思想”,“出思想”就要首先做到脑中有思想,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源于中华文明的“以民为本”思想。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既吸取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又与古代民本思想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3.
新高潮“新”在哪里?就是要新在信仰上,新在认识上,新在应用上,新在成效上。新高潮之“新”,是相对前一段学习贯彻而言的。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就是要在前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引向更加深入,取得更大成效。而紧紧抓住“新”字,在“新”字上下功夫,正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环节。新在信仰上,就是要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信仰。经验告诉我们,只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旗帜和不竭动力。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头等大事;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唱响主旋律,就是唱响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5.
吴瑾菁  曹腾觉 《求实》2002,(11):14-15
“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国方略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总结。“三个代表”作为“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理论基础 ,是保障“以德治国”顺利实施的思想前提、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也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李威娜  胡新峰 《世纪桥》2012,(11):34-35
马克思的“人化世界”思想当前已被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升到新世界观之实质的高度——由于“人化世界”也就是“历史”,因此新世界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而非“辩证唯物主义”)。但当前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对这一思想“自身内涵”的阐发,尚缺乏对其“何以可能”的追问;本文的目的正是探讨“人化世界”思想的出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刘大泉 《学习论坛》2003,(10):14-16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一、深刻认识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应然”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效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难以达到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到“应然”的期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走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之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效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方法实施上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实践具有伟大的指导作用,当前我们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转化为行动的“魂”和“纲”。上海市提出的科教兴市战略,是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的重要举措。 一  相似文献   

20.
雷云 《求是》2003,(20)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政以德执政为民———与领导干部谈从政道德》,就是一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辅助读物和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好教材。该书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阐明了加强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提出以德治国必先以德从政,以德从政务必修身律己,修身律己旨在执政为民。而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