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张东辉 《求索》2010,(5):1-4
以收入或者消费的波动作为衡量不确定性的预防性储蓄研究存在缺陷,本文将预防性储蓄作为一种居民资产从储蓄资产中分离出来,利用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增长率的波动以及利率的波动与预期消费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通过计算得出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占储蓄存款的比重高达83.7%,这充分表明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预防性储蓄是对未来较大不确定支出所做的准备,因此,减少消费、利率以及涉及居民大额支出的波动是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从分工与专业化角度,建立了具有微观基础的储蓄与借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非逐利性储蓄对均衡利率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非逐利性储蓄的积累会降低均衡利率水平,并有可能影响分工的演进而降低经济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开始 ,我国经济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虽然 ,经过一系列的刺激和扩张 ,如今已有所缓解 ,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理论界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分析 ,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制度变迁对总需求变动的影响的还不多。本文正是要作这样的尝试。一、总需求萎缩的体制背景之一 :转轨过程中的投资主体与储蓄主体的分离储蓄与投资的分离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发达的市场经济是以投资主体与储蓄主体的高度分离为其主要特征之一的。但是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总需求偏冷、市场消费疲软的时期。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连续5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以期刺激居民减少储蓄倾向,增加消费需求,激活消费市场。但是,自今年7月1日第五次降息以来,消费市场似乎反应迟...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窗     
央行调查指出:我国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公布的一项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在继续增强,但央行认为,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这项调查表明,虽然有62.1%的居民认为存款利率“低”,较上季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是,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9.5%,较上季提高1.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加息时的调查持平,达到近两年的次高水平。央行认为,居民是苦于缺乏投资渠道,只好被动储蓄。分析人士认为,储蓄意愿与居民收入、人口年龄结构、物价变动及预期、利率水平、消费习…  相似文献   

6.
1.我国央行利率管理现状分析①现行利率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要求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调控作用。利率的波动是引起生产、投资消费及储蓄变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利率监管是  相似文献   

7.
现行利率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要求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调控作用。利率的波动是引起生产、投资消费及储蓄变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利率监管是中央银行调节宏观经济,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 5月至 1999年 6月10日,中央银行连续7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 然而利率的下调并没有对储蓄和消费产生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统计局此前披露,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比1年期定期储蓄利率2.25%还高,与2年期定期储蓄利率的2.79%相比,也仅有一步之遥,“负利率”时代再次来临。“有学者预期,央行最早在二季度会加息。”  相似文献   

10.
年内,在我国第七次利率水平下调后两个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又通过了个人所得税修正案,恢复了对居民储蓄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我们知道,开征利得税也是一种利率政策,对于调节储蓄,鼓励消费都能发挥作用。自1996年5月第一次利率水平下调以来,基本上平均每5个月利率水平就下调一次,其时间间隔之短、次数之多不免让人对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而此次利率水平下调紧随1998年力度极大的财政政策之后,从中可见政府对利率政策的倚重。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经济环境下利率政策有特殊效应,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启动内需的又一亮点:民间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就投资而言,涉及到一个投资主体及资金来源问题。现在国家投资上升得很快,但民间投资却没有怎么起来,象中国这样的大国,仅靠财政是背不动的,更何况象1998年那样大规模的财政注入是可一不可再的。可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已成为启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民间投资正当其时宪法对私有经济的肯定,为加大民间投资力度营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不畅的原因之一是储蓄不能顺利转化为投资。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动态平衡的一个条件就是储…  相似文献   

12.
一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一直表现出较高的储蓄倾向,农民按银行存款计算的储蓄倾向从1988年的2.57%持续上升到1994年的11.7%,随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以上①,远远高于80年代前期。为什么我国农民会出现如此之高的储蓄倾向?这是无法用收入、利率和物价等因素来简单加以解释的。笔者认为,制度性因素在影响农民的消费决策与储蓄行为中必然地发挥了重要作用。1、制度变迁与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制度变迁对个人预期最大的影响在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3.
全球电子产业周期的回升使台湾的经济增长在2005年上半年有所疲软之后于2005年后期转向上升。2005年上半年电子产品出口疲软抑制了台湾的民间资本投资,但民间消费仍继续有所扩大,物价上涨率上升;台湾政府当局上调了贴现利率,其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抑制物价的上涨。2006年电子产业周期预计将会继续回升,这将有助于促进台湾的出口、资本投资与经济的增长,但2006年台湾经济的增长幅度可能不会太大。2005年的经济成绩由于全球电子产品需求的周期性变动的影响,200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与前一年同期比)有所下降,但第三季度有所回升,第…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5月1日和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利率,这是中央银行运用利率这一重要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实施调控的重要举措。 就一般而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率提高,可以增加资金使用成本,降低企业平均利润率,进而削弱投资倾向,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相反,降低利率会减少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企业平均利润率,从而可以刺激投资增加,推动经济增  相似文献   

15.
谈论全球的储蓄与消费的失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储蓄和消费的最基本关系。实际上,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是一样的,总收入无外乎两块:消费和储蓄,即收入=消费+储蓄。在国家层面,按照经济学的基本恒等式,储蓄这部分是用作投资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储蓄=投资。这是理论上的平衡,现实中从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在全球层面上才能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6.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个人外汇持有量已突破300亿元。由于央行3年多来连续7次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人们对原较陌生的外汇汇率、利率问题也开始关心起来。从“将鸡蛋放在几个篮里”的投资理论看,家中适量存些外汇也是需要的和必要的,特别是目前一些外币的存款利率确已高于人民币存款利率。家庭金融投资品种上合理、适量地增加一些外币储蓄品种,以进一步拓宽投资理财思路,作为人民币存款等投资的一种补充形式和多方盈利渠道,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那么,怎样进行外币储蓄品种的选择与存取?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呢?以下投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与内部需求持续萎缩下,台湾经济形势恶化,外贸出口衰退,投资不足,消费不旺,经济增长下滑。经济改革推进艰难,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收效不大。2013年,尽管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从去年底以来内外经济形势与趋势观察,外部经济环境总体上有所好转,内部投资与消费会有所改善,台湾经济有望呈现恢复性的中低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利率持续下调的形势下,如果能掌握储蓄的一些窍门,仍可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现介绍增加储蓄收益的4种方法 阶梯存储法 假如你持有30000元,可分别用10000万元开设一至三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单各一份。一年后,你可用到期的10000万元,再开设一个三年期的存单,以此类推,三年后你持有的存单则全部为三年期的,只是到期的年限不同,依次相差一年。这种储蓄方式可使年度储蓄到期额保持等量平衡,既能应对储蓄利率的调整,又可获取三年期存款的较高利息。这是一种中长期投资,适宜于工  相似文献   

19.
居民收入的支配可分为消费、投资和储蓄。无论是消费需求过热还是消费需求过度疲软,都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我国经济在获得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市场却长期处于疲软状态。本文认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保障制度过速变迁、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的不乐观预期、产品对居民的诱导不力以及政府的消费政策是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波动中的利率政策有效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政策有效性一直在学界有较大争议。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利率政策对消费、储蓄和投资均是整体无效的,但对通货膨胀有着显著的影响。影响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众多,但基本的是行为主体的行为约束和利率的形成机制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