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改革将何去何从?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产生什么影响?存款利率是否会上升?这些成为当下人们关心的焦点。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其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关乎全局,背负着‘金融稳定’的重大责任,甚至被银行业看作是一场生死之战。"  相似文献   

2.
9月15日,央行宣布,自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相应下调。其中5年以下(含5年)贷款利率下调0.18个百分点,降至4.59%;5年以上贷款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降至5.13%。这是央行4年来首次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3.
姜业庆 《半月谈》2005,(3):44-45
自去年年底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年初再次发出信号:2005年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央行最新发布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改革目标的关键。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百姓将从中享受到哪些实惠?  相似文献   

4.
两会开幕前的3天,央行再次宣布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加上两次降息间的一次降准,这是央行在三个月内第三次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央行称,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9,(1):52-53
2008年12月22日,央行宣布,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08年9月份以来连续第五次降低利率,第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6.
自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改革将何去何从?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产生什么影响?存款利率是否会上升?这些成为当下人们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继去年5月1日和8月23日两次较大幅度降低存、贷款利率,今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决定降低存、贷款利率。央行再次降息说明了什么?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呢?一、央行再次降息,说明了我国央行利用利率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加强,间接手段加强宏观经济调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8,(1):55-55
2007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当年12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内第六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此次加息属于“非对称加息”,即存贷款利率调整有所不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对基准收益率曲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估计出的基准收益率曲线数据,实证分析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国超额准备金利率对基准收益率曲线产生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超额准备金利率对较短期基准收益率曲线斜度有较小的反向影响,对较长期基准收益率曲线斜度有较大的反向影响。当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超额准备金利率)时,其结果是使长短期即期利率之差变小,基准收益率曲线变得平坦。因此,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是货币政策态势的重要体现,央行可以通过基准收益率曲线及其变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引导和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5月份和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从央行或中央政府角度而言希望能借助利率杠杆的作用刺激我国经济走出低谷,刺激民间资本从储蓄状态还原到消费和投资状态,刺激生产经营者扩大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但储蓄,投资变动能否真如利率调整之所愿呢? 利率与储蓄 首先,就储蓄而言,一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储蓄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资本形成。在较为完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对利率具有高弹性:利率上升,经济主体会推迟消费,增加储蓄;利率下降、经济主体会减少储蓄,扩  相似文献   

11.
新闻闪回     
<正> 央行房贷利率上调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具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汪利娜  殷剑峰 《小康》2005,(7):12-12
中国住房市场迅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住房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住房市场的效果不尽理想。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实行的是每年调整的浮动利率制度,利率风险完全由购房者承担。随着房贷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转嫁给购房者的利率风险迟早会以信用风险的形式再返还给商业银行。在此浮动利率制度下,央行希冀通过利率手段来调控住房市场也几乎不可能。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已成为主流。其原因之一在于,对贷款发放银行来说,固定利率贷款的总体风险要低于浮动利率。根据美国抵押贷款信息公司(M…  相似文献   

13.
<正> 央行宣布,从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具体调整的城市或地区,可由商业银行法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各地房地产价格涨幅自行确定,不  相似文献   

14.
统计局此前披露,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比1年期定期储蓄利率2.25%还高,与2年期定期储蓄利率的2.79%相比,也仅有一步之遥,“负利率”时代再次来临。“有学者预期,央行最早在二季度会加息。”  相似文献   

15.
10月28日晚,央行8年来首次出人意料地宣布加息,给国际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小震动——加息突如其来正当所有的分析和舆论都对加息预期有所放松时,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为: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并明确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7,(3):13-13
2007年3月17日,建设部下发《关于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通知说,根据2007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现就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7.
资本     
《小康》2014,(8):12-12
央行正回购利率今年首次下行 7月31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60亿元14天期正回购,中标利率为3.70%,较此前一直维持的3.80%下行了10个基点。这是时隔三个半月后央行14天期正回购再次重出江湖,也是今年重启后首次下调。多名机构人士认为央行在释放宽松信号。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4年,房价一路走高。过多的增速引起了政府高层的关注,2005年初以来,相关政策频频出台。3月17日央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26日“国八条”出台,国务院下发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八点”又现;5月11日,七部委出台稳定房价新政策;5月27日,建设部出台稳定房价6项时间表;8月15日,央行出台《2004年中国房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国土资源部也发布了《2005年第一季度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05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必然会作为一个样板写入改革开放史,作为第四代领导集体“情为民所系”的执政宗旨的体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由经济现象上升到政治高度。那么,国家宏观调控能否规避房价的过快上涨呢?内蒙古地区的房价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全球掀起降息热潮2008年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率先宣布大幅降息。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中国中央银行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第二次下调"两率"。同日,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也都加入了降息的行列。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削减0.50%,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等也采取了相应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政府同日还公布了  相似文献   

20.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尽管投机资本的流人令人担忧,提高利率仍然不失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一种选择。周小川说,央行在运用货币工具时拥有多种选择,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等方式。当被问及中国是否有调节利率对抗通胀的余地时,周小川表示,一切皆有可能。与上述表态相呼应,6月下旬,周小川在美国发表讲话时曾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