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伦理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个人的良心、社会舆论和政治信念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实现对各种利益的调整,而个人良心、社会舆论和政治理念的背后则是价值理念,因此行政伦理的建设必须首先明确其价值取向,而后寻求行政伦理规范体系的构建.公共行政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老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转换,转换不只是涉及一些新管理方法的实施,而是含有一套新的价值观.本文拟从行政伦理的基本结构层面出发,在新公共服务的价值体系下探析我国行政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陈伟 《理论视野》2008,(12):47-49
公共行政伦理精神是政治体制的“内蕴”和“灵魂”。要顺势把握新的发展预期,通过全面提升公共行政伦理精神这一软实力,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高公共治理主体的伦理素质、因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治”之道,推进并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行政管理中,规范性行政行为是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得以贯彻实施的必然要求和逻辑前提。然而,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大量的非规范性行政行为,其对公共行政管理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它是不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现代管理基本精神的行政行为的,只有透彻分析公共管理中的非规范性行政行为的表现、危害及其成因,才能相应地提出治理公共行政的非规范性行政行为的措施,才能保证规范性行政行为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公共行政价值选择的实质是行政功能的重新选择与定位。行政系统应注重发挥其矛盾协调功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功能、社会公平维护功能等。公共行政价值选择的目标是实现和谐行政。实现公共行政价值,行政主体应积极推进行政观念的转型,由事后处理型行政观转变为事前预防型行政观、由非伦理型行政观转变为伦理型行政观、由非协调型行政观转变为协调型行政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精神自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合法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课题。价值承诺的兑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合法性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在于其价值承诺在生活实践中的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承诺的兑现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公共管理学:定位与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管理学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发展而来,其最初源头在政治学。所以,政治学对于公共行政学的意义,犹如经济学对工商管理学的意义。但是,公共管理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指导原则,因为,公共管理是一项独立的管理活动,其对象就是公共资源,其主体就是以政府为核心所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统一的公共治理体系;而其原则就是公共性、公正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统一。在中国,公共管理学要走向成熟,实现科学化,关键是要关注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创造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为此,中国公共管理学应该在3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确立公共管理学特有的问题意识;二是确立中国公共管理的规范性价值体系;三是形成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转化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于国丽 《学理论》2009,(28):181-182
高校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阵地之一。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新时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特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得到认同的路径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前提下,优化教育环境和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9,(1):51-55
现代性作为西方公共行政的宏大叙事背景,与行政责任伦理的诞生有着直接关联。以工具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框定了公共行政思维与实践走向,使其走上技术化、工具化、非人格化的道路。在此背景下,一种强调价值性、主体性与责任性的行政责任伦理被提出。行政责任伦理是行政主体即各级行政组织与行政人员对社会公共需求的积极回应以及对自身行为后果的伦理担当,它具有个体与公共、自律与他律、实然与应然相统一的特质。从对现代性危机的反思与应对的视角来看,行政责任伦理理性回应了行政的现代性危机,充分彰显了行政的价值理性和有力地改变了行政与道德无涉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交替成为关注的焦点。以效率主义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在行政学建立之初就被确定为行政业务追求的主要价值。新公共行政剖析到效率主义的弊端,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主张行政学应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民主等价值。以市场化和工商管理手段为主要特征的新公共管理似乎又回到了“效率中心主义”。如何找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的平衡点,规范行政学科学地发展,给我们提出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文明的理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属性,符合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趋向。由于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价值体系,政治文明及其价值体系的衡量标准是公共性,所以,可以用公共性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文明程度就是其公共性体现、实现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文明性或公共性主要体现为:维护公共利益,倡导公共精神;超越传统公观念;扬弃西方公共观念。它以体现公共利益、促进公共利益为核心,既接续传统,又超越传统,既借鉴西方,又适应国情,因而具有更强的公共性和更高的政治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价值取向困惑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方向和精神动力。并提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工作落实"三进,并与校园文化、校外文化有机统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大学生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行动的指针。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转型中的公共行政价值的回应与平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行政范式转换与社会治理范式变迁相生相伴,每一种社会治理范式实际上都在寻求回应与平衡效率、责任、公平等核心价值,只是在社会治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某一种公共行政价值有所侧重而已.从公共行政价值多元交叉并存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倡导效率、责任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并重、统一、均衡的科学公共行政价值观,不仅有助于科学把握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规律和走向,破解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悖论,也有助于社会治理持续均衡发展,从而更好地强化公共行政精神,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行政冲突的价值分析--公共管理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领域的冲突或危机管理模式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具有一定的负功能;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冲突管理或危机管理并不是涉及双方行政关系的基础,不是核心价值的冲突,而是民主性质的公共规则控制下的冲突,是公共领域可以承受,并对公共管理结构的整合提供动力的冲突,使人们能够运用冲突的危机探索并接近解决的可能性的冲突,因而是具有正功能的冲突.认为,虽然冲突管理或危机管理也具有反功能,有一定风险,但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危机管理或冲突管理的正功能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直至当前的和谐社会之诉求,现代化始终是萦绕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实质性问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公共行政现代化是其应然维度之一.现代化从"器物"到"政制"直至社会精神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这一结构性的深化历程,更昭示了公共精神正是公共行政现代化须臾不可"缺场"的价值向度.实际上,从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双重维度去探究和反思公共行政的现代化现象,我们也发现公共精神不断地从边缘向中心位移,从"遮蔽"状态走向"解蔽".其中,公共行政现代化所涵摄的民主理念、公正理念、契约精神、公共服务精神以及和谐、科学的发展理念等公共精神既是公共行政现代化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骨核与价值引擎.一种多元宽容、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能够得以形成和延续必须以发育良好的公共精神为其基本精神质料和社会价值支撑.我们需要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开新传统公共精神资源,大力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公共治理的实践参与,加强公共意识教育、提升公共理性水平等几个方面努力来促进公共精神的化育与养成.  相似文献   

15.
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和核心价值是公共性,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价值判断。从利益冲突发生的内在逻辑来看,起点是权力资源的配置与利益的获取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过程是委托——代理,主要场景是公与私的交界处,利益冲突实质上是对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一种扭曲。以公共性的原则来优化公共权力构成、强化公共权利归属、重塑公共行政道德、规范公共权力私人性走向、实现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回归,是防止利益冲突、确保公共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良好运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传统公共行政的那种僵化的、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式的观念正在被新的政府公共管理理念所替代。本文透析了我国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改革的进程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有关政府公共管理事务能力、国民素质、非政府组织、政府外交管理事务、政府行政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最后认为,当前我国应该采纳新的政府公共管理理论,重塑公共政策的价值起点,加快新一轮的政府体制和职能改革,早日使我们的政府变成真正的“统一、高效、公正、廉洁”的政府。  相似文献   

17.
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权力。行政改革的目的是要校正行政权力对公共利益的偏离。但是央我国的行政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行政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行政权力减少数人所窃取并服务于少数人利益的问题,出现了地方极限截留来自上面的分权,并运用这些权力搞地方保护主义和以权谋私,从而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2,行政权力之所以背离了公共利益,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旧的利益关系、权力格避的影响和新折  相似文献   

18.
What makes a well‐functioning governmental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and how can this be studied using an organization theory–based approach? A core argument is that such a system needs both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governance legitimacy. 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s as well as the legitimacy of government authorities will affect crisi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 central argument is that both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text matter, as does the nature of the crisis. Is it a transboundary crisis? How unique is it, and how much uncertainty is associated with it? The arguments are substantiated with empirical examples and supported by a literature synthesis, focusing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no optimal formula for harmonizing competing interests and tensions or for overcoming uncertainty and ambiguous government structures. Flexibility and adaptation are key assets, which are constrained by the 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and situational context. Furthermore, a future research agenda is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政府尚不具备公共管理的公共价值理性的前提下,运用公共服务市场化这一治理工具容易引发行政伦理危机,如责任危机、信用危机、效率危机和公平危机等。而近期改进管理方法技术、中期完善社会治理结构、长期建构法治治理文化是防范和控制这些行政伦理危机、实现公共利益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公共权力与私有资本都必须受到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神化、资本主义社会权力道德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客观化三个阶段。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资本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将其关进了私有资本的笼子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上层建筑来制约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必须用公共权力将私有资本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不能放任私有资本从经济走向政治染指国家政权,要坚持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有资本的驾驭。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重塑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和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是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保持一种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