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疏状螺旋体(Borr.gallinarcm)同义名鹅疏状螺旋体(Borr.anserina),以蜱、虱为传染媒介,可引起禽类的疏状螺旋体病。1983年5月,新疆石河子市沙门子有一家饲养了14只周岁来航鸡,在不到20天内,有7只鸡先后发病,其中6只均在血液涂片中查到典型疏状螺旋体(1只未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确诊为鸡疏状螺旋体病。经对135团四个鸡场抽查100只鸡的结果,亦发现1只鸡血内有疏状螺旋体。  相似文献   

2.
鸡卡氏住血细胞原虫病,广泛分布于日本、东南亚和我国的广大地区。本病主要为害良种鸡,我县自1983年成批引进良种鸡后,1986年有的鸡群发生本病。1987~1988年发病范围逐渐扩大。1989年夏、秋季本病呈爆发流行趋势。我们调查了32个患病鸡群,共养鸡16965只,死亡淘汰567只,其中产蛋鸡15群,产蛋率下降10%~20%,软蛋率有明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 ,感染率为 90 %~ 10 0 % ,死亡率为 10 %~ 2 0 % ,有时高达 70 % ;发病后可使鸡的产蛋率下降 15 %~ 60 %。本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 ,在河北省时有鸡群发病的报道 ,对养鸡业危害很大。目前预防ILT的生物制剂无论是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 ,均会使鸡发生较强烈的副反应 ,甚至导致鸡群发病。为此 ,笔者根据中兽医学理论筛选组成了纯中药制剂喉喘宁 ,经临床试验证实该制剂对鸡ILT防治效果显著。1 材料与方法1.1 喉…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笔者曾参加了某鸡场两次传染性鼻炎流行的诊断治疗,现将该病与鸡霉形体混合感染时的流行 特点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本病第一次流行发生在1984年元月中旬,当时在一幢550日龄的产蛋鸡与120日龄的育成鸡合群混养后第4天先发病,经26天全场有10幢鸡群陆续发病(包括产蛋群、育成鸡群和种鸡群),死亡9519只,死亡率为5.6%,病程26~41天,流行期54天;第  相似文献   

5.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田红李秋瑾阎小君张宇撰孙朝霞肖乐义杨卫华(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730020)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多系统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多年来该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采用血清学方法测定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黑龙江省尚志市野外采集的蜱体内分离出1株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并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利用BSK H分离培养法,经暗视野显微镜和姬姆萨染色观察,菌体呈螺旋状。根据已报道的伯氏疏螺旋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结合参考文献设计的外膜蛋白A(OspA)基因引物经PCR扩增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各种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建立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DK27(X8519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可达99.5%;Osp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报道的Borrelia gariniiKhab(AY502600)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3.6%。根据序列分析结果,认为该分离株属于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命名为SZ,该菌株16SrRNA基因和OspA基因核酸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HM007279和HM007278)。  相似文献   

7.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呈败血症经过,死亡率较高。1983年3月至6月,兰州市西固区部分专业户的雏鸡相继发生了白痢病,经细菌学诊断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短期内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近年来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于1989年4月在我县首次发生,随后呈广泛性流行并导致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我局兽医诊断室记载,从1989年4月至1991年12月,诊断的89群病鸡96781只中,IBD占67群74061只,分别占诊断群和发病鸡的73%和76.5%。鉴于IBD在我县流行严重,我们于1991年2月,开展对抗IBD高免蛋黄液进行研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了甘肃地区伯氏疏螺旋体和国际标准株B31的鞭毛基因,发现甘肃不同宿主的2株伯氏疏螺旋体的鞭毛基因是一致的,属同一型螺旋体,而与B31株明显不同,证明甘肃地区分离株与B31株在鞭毛基因上不属同一型螺旋体。  相似文献   

10.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1996年9~10月,邯郸地区10多个鸡场的鸡,相继发生以内脏器官和肌肉组织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观察和病原检查,结合流行特点及治疗试验,确诊为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流行情况及特点经确诊的10个发病鸡场,发...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 )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鸡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 ,ILT在全国许多地方发生或流行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也呈现典型的地方性流行 ,病死率达 10 %— 70 % ,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为此 ,我们对这些地区ILT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采集病料 ,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1 发病情况1992年以来 ,河北省各地一年四季都发生ILT ,冬春季节发病尤为严重。部分地区表现为地方流行性 ;一些地区的鸡群症状较温和 ,表现为流泪、流涕、眼睑肿胀、食欲减退、产蛋量稍有下降 ,少有死亡现象 ,2— 4周可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一)流行情况 1985年12月,本病首先在本县舒桥乡呈地方性流行。最初一自然村9只狗相继发病死亡、接着迅速蔓延到数个行政村,至次年6月,发病终止。此后每年呈周期性流行,并逐步扩散到周围一些地区。据1986年统计,在第1个流行期内,共发病107只,占发病地区家犬总数335只的31.9%。从发病年龄看,未满1岁的小狗及青年狗发病率高,107只病狗中,1岁以内的小狗30只,占28%;1~3岁的青年狗64只,占60%;4岁以上的狗13只,仅占12%。本病有极高的致死率,未经治疗的101只狗,死亡98只,致死率97%。近年流行强度、致死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问号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在世界上分布较广。人主要是通过间接接触被带菌动物如野鼠、家畜等尿液污染的水、土壤而感染本病,也有在畜牧养殖、屠宰、加工过程中直接接触病原体而被感染的。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眼结膜充血,肌肉疼痛、乏力,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胀;后期表现为皮肤、脏器广泛性出血,肝、肾功能障碍等。我国是受钩端螺旋体病危害较严重的国家,本病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危害,也给畜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养犬业和军警犬中也有暴发流行。笔者曾对送检的…  相似文献   

15.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Leucocytozoonosis)又名白冠病 ,是由库蠓 (小黑蚊 )和蚋为媒介的原虫所引起的疾病。病原进入家禽体内后在血细胞及局部组织发育 ,造成贫血、内脏肿胀和出血等病变。1 流行病学调查1.1 病原 住白细胞原虫属 (Leucocytozoon)共有 6 7种住白细胞原虫 ,在我国仅发现寄生于鸡的 2个种 ,即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 ,其生活史和疟原虫很相似。本病的发生常和作为媒介的库蠓活动季节密切相关 ,在我国南方 4— 6月份流行 ,而在河北省冀南地区多在 7— 9月份流行。1.2 发病特点 从我校…  相似文献   

16.
莱姆病(Lyme Disease)又称蜱性螺旋体病、蜱性红斑、移行性红斑和环形红斑。1974年夏天,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莱姆镇(Lyme)的一群儿童患有一种类似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在对12000人的检查中发现39例儿童和12例成人患有此病。自此,以发病地镇名命名为莱姆病,由当时耶鲁大学医学院的A.C.Steere作了首次描述。1982年Brugdofer博士从达敏硬碑(Ix-odes dammini)中分离到一种疏螺旋体并进一步证实其为莱姆病的病原体。1984年将此病原体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相似文献   

17.
水牛球虫病是1岁内水牛犊常发病之一,世界各国均有流行。我国两广地区是水牛繁殖基地,本病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着水牛业的发展。为防治本病流行,我们对广东、广西水牛球虫的种类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鸡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本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爆发,并呈毁灭性流行。现就该病在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如下。病原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鸡链球菌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成年鸡链球菌病的病原体是Str·zooepidemica,属C血清型。该病原体溶血明显(β-溶血),牛乳不变酸,亚甲蓝还原,发酵甘露醇和海藻糖。新分离菌株对小白鼠和鸡具有致病性,对豚鼠不致病。他们并研究了菌株的毒力与其群体的变异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爆发过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郑州郊区某鸡场每月定期抽样检查10只育成鸡或童鸡,翅下静脉采血涂片,姬-瑞氏染色,每个血片光镜检测100个视野。结果证实,爆发过本病未经有效治疗已无明显症状的鸡的血片中,一年四季不同程度的均可查到病原。本病在郑州地区出现于5~6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阳性率高达100%,阳性视野达300‰~453‰,以后逐月下降,12、1、2、4月份为低潮期,虽然阳性率为40%~50%,但阳性视野仅为11‰~12‰。调查证实,在郑州地区荒川库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根据郑州地区气温变化分析,荒川库蠓活动的高峰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中、下旬,与发病高峰期基本相符。本病的致死率在1~3月龄鸡为91%,育成鸡为11.8%,老龄鸡较低。本病的发生率各品种鸡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七台河特种动物养殖场饲养雉2000余只。1993年11月初大批发病,经临床和剖检观察、实验室检虫(菌)及药物治疗确诊为组织滴虫(Histomon──asmeleogridis)和鸡疏螺旋体(Borrgaleindr──nm)共袭造成发病。(一)发病情况该场有网式露天饲养棚栏三排六栋,育雏暖舍两栋。每栋养雉300~500只,公母分群饲养。11月6日,首先在靠近山顶的两栋5月龄公雉群发病。5天后3月龄母雉群发病,以后在各群都有发病。11月15日前每日死亡3~5只,15~25日每日死亡8~20只。到11月28日共发病335只,死亡281只,发病率为16.7%,病死率为84%。(二)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