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州行政复议有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老百姓的合理怀疑。”河南省郑州市政府法制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郑州市集中受理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暂行规定》首次提到,“民告官”的行政复议决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全部往网上公开,接受老百姓对“官”和“裁判”的评判。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法制》2012,(3):2-F000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长。为规范卫生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类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完善和推动卫生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莫小松 《政府法制》2014,(31):29-29
广东拟出台《行政复议案件庭审试行办法》,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 征求意见稿明确,行政复议案件庭审是指行政复议机构对重大、复杂的案件,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必要时,进行开庭审理、公开听证的活动;行政复议案件庭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申请人申请不公开审理及复议机构认为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开庭审理案件应当以公开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王万华 《法商研究》2021,38(5):19-3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写入立法目的条款."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定位基于复议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而提出,其基本要求为多数行政争议经由行政复议渠道得到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中实现程序终结和实体终结.为充分回应主渠道定位提出的"整体数量"要求和"个案质量"要求,应基于"行政争议"概念确定复议范围,将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争议纳入复议范围,实现行政争议解决的全覆盖;以立案登记制替代申请审查制,畅通复议渠道;将直接言词原则扩展至全部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同时将简易程序定位为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主要程序形式;加大复议实体纠错力度,在履行决定中明确行政机关履职的内容,取消维持决定,增加确认无效决定.  相似文献   

5.
李云涛 《政府法制》2014,(16):10-11
近期,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山西省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运行.这是山西省行政复议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认真开展并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重要职责.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不懈探索和有益尝试,将对今后全省行政复议工作产生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09,(23):53-53
2009年7至9月份,运城市政府行政复议处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起,其中,依法受理8起,不予受理2起。在审结的行政复议案件中,市政府决定维持的1起,申请人撤回申请的1起,驳回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的1起。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独立性、中立性和专业性,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已陷入"困境",正在蜕变为法治的某种装饰品,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公正有效地解决行政纠纷,应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机构进行重塑,尽早在我国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行政复议法修改专家建议稿"关于行政复议机构提出了三方面的改革的内容:相对集中复议权;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办公室。关于相对集中复议权的改革方案,是在区县级以上政府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管辖本区域内的行政复议案件;实行全国垂直领导体制的部门,继续保留复议管辖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关于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办公室的设置,主要是从人员组成、委员的资格要求以及职责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是《行政复议法》修改中最关键的问题。行政复议权配置过于分散严重影响行政复议制度效能的发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将行政复议权由部门向政府集中,在一级政府内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一方面保障复议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专门性,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律师等社会人士进入行政复议委...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独立性导致行政复议效果欠佳。提高行政复议主体的独立性符合行政正义的价值理念,是各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也是WTO对成员国的基本要求。我国需要在制度上对现行行政复议机构进行改革,加强行政复议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为此,我国应当成立独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配备高素质的复议人员,并实现复议审查程序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翟国徽  韩菲 《法制与社会》2014,(32):207-208
随着行政纠纷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行政复议申请人主体资格标准规定,已经影响到行政复议制度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优势的有效发挥。从行政复议工作实践来看,亟需借鉴域外成熟经验,加快制度改革和供给步伐,按照"宽严相济"原则,对不同类型案件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尽快提出科学认定、准确把握申请人主体资格的准则和制度规定,进而合理确定行政复议受理范围和制度定位,从根本上推动行政复议制度建设和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以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为内容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正在各地展开。通过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变现行行政复议体制中高度内部化且复议力量极度分散的倾向,积极发挥行政复议权利救济和纠纷化解的制度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政府所必需。实践中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已取得明显效果,其专业性与公正性逐步显现。应当修改《行政复议法》,确立以各级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复议体制。  相似文献   

13.
以善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为视角审视我国行政纠纷解决途径,我们会发现,中国目前的"大信访,中诉讼,小复议"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政复议制度缺陷造成的。为了改变这一格局,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部分省、直辖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通知》,从此拉开了我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序幕。从善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入手,以社会治理为视角审视目前的行政复议制度,并对我国行政复议法的修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缺陷及其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政复议管辖体制是行政复议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 ,其设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能否实现。而我国现有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 ,不利于行政复议案件的公正裁决和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应加以改造和重构。建议通过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统一的行政复议委员会 ,由其专司行政复议职能 ,改变行政复议机关林立、机构分散与不独立的现状 ,以促使行政复议质量的提高与复议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冯改朵 《政府法制》2010,(21):59-60
以人为本、复议为民,是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思想。2009年12月,山西省朔州市人民政府公开发布了《朔州市行政复议联办制度》,决定从2010年3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行政复议联合办案。该制度确立了专家参与、民主监督、联合办案的行政复议阳光机制,体现了公正、公开的原则,必将推动行政复议工作和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熟悉整个行政处罚或行政复议案件后,模拟举行公开"听证会",不但能了解听证的全过程,而且掌握处理处罚和行政复议的事实清楚认定,证据的准确获得,程序符合规定,法律条文准确引用。在邀请法院审判员和律师参加指导的激烈演示听证会,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得到身临其境的表演,激发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懂得了今后如何正确使用法律知识,通过举行听证会作出行政处罚(复议)决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达到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申请有关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制度。这种制度作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行政争议,增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虽然行政复议从法律制度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但是在实践中还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完善和提高,从而将更有效的发挥行政复议在实践中的作用。下面就以行政复议的健全与完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新《行政诉讼法》关于复议共同被告的规定影响巨大,它部分解决了长久以来存在的行政复议制度定位争议问题,同时也对行政复议产生了较大冲击和不利影响。为解决上述困境,应当将行政复议定位为"替代性行政争议裁决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政复议法》的修订,从职能、组织、受案范围、审查方式等方面对行政复议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范围决定了哪些行政行为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对象,关系到行政监督和行政救济的深度和广度,是行政复议制度的核心。但是否将抽象行为纳入复议范围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比较将抽象行为纳入复议范围的正面观点和反面观点,进一步阐述扩充行政复议范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作为整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相对方权益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深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和对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迫切要求,行政复议在制度设计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这既有立法的滞后,又有体制因素导致的制度建设的缺失。为此,哈尔滨市政府在多年的行政复议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并制定了政府规章《哈尔滨市行政复议规定》,为推动行政复议的改革以及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和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