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理论》2017,(10)
在全社会呼吁生态文明建设和多元治理的今天,政府、民众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主体不仅急需对自身角色进行清晰定位,更要实现符合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多元共治。在环保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环保NGO)作为中国成立最早、最活跃,也是最有影响的NGO类型,甚至一度在生存环境、组织能力较不成熟的情况下,超长发挥对生态环境正向保护、支持、引导的作用,树立良好形象。而公共危机作为风险社会中最为紧张、各社会利益主体最易达成"公共理性"的境况,在强调时间、空间、社会共同逻辑作用的城市空间动力视角下,分析NGO与其他各主体间的互动行为,对政府、NGO等发展均有着良好的助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NGO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参与市委组织部的“都市计划”班赴美学习中,对美国NGO组织的发展规模及其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治理的广泛性和能力,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就美国NGO组织的发展经验,及如何借鉴其经验促进深圳NGO组织发展等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治理理论自上世纪末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它首先在国际经济领域兴起,并在英美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实践,在理论渊源上它以新自由主义为后盾。公共治理应该成为公共行政领域中“治理”一词的主要含义,而在自组织治理的基础上,政府必须介入到自组织治理中,并起到“元治理”作用,以防止治理失灵。公共治理与统治和新公共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虞维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32-39,93-94
从"公共组织间关系"的角度研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政府间关系"视角的一种部分超越,因此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非政府组织作为同质性的整体进行研究,忽视了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从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资源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不同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关系类型,认为非政府组织在获得资源的途径方面具有结构性的差异;因此,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性的差异;非政府组织对于政府资金支持的依赖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其自主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5.
卢琴 《行政论坛》2008,(1):83-85
当前学界在研究非政府组织(NGO)时普遍采用"政府-市场-NGO"三分的分析模式,通过在甘孜州实地调研发现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以及本土NGO与事业单位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呈现出"政府-事业单位-市场--NGO"的新合作模式.INGO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合作途径是:直接与政府合作;经由政府部门充当中介,促成与事业单位的合作;由事业单位发起的NGO主动与INGO合作;INGO直接与民间发起的NGO合作.事业单位与INGO的合作中主要扮演引路人、支持者、受益者、受助者和领头人的角色.在加强社会治理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改革、INGO的发展及本土NGO的发育是适应与推动中国整个改革进程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公共领域,面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社会公共性成长缺失的治理问题,创新社会治理应当寻求“行政引导”与“社会自治”相结合的社会共治模式。社会共治的治理体制改革不仅需要政府加快“放管服”的改革进程,也需要以具备专业性和创新力的社会组织业态作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基础,还需要权衡基层政府的治理效率和风险,采用“适度”的行政干预将社会自治能力的生长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社会建设引导基金是公共治理的一次创新尝试,在社会共治理念下,它通过融合“政治”“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机制设计,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和企业的优势力量,最终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增效,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公共治理,作为弥补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治理得以实现的途径在于:政府自觉;公民参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共产品的特征、类型及其提供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公共产品供给的难题。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类型,必须有区别地提供公共产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中心安排,如政府与私人企业、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NPO)等共同供给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增进人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9.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优势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颖 《理论探索》2007,(1):136-138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是全球环境问题催生的新的国际行为体,它的兴起和发展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因素,体现了国际合作的新趋势。由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具有专业性、公益性以及网络化的独特优势,从而在全球环境保护领域中对公众、政府及政府间组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公共物品的多样化,而且从质量上提高和改善了公共物品的公众满意度,其意义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存在,为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复杂多样性特征,使得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非政府、自治志愿性特征,为公共物品的“非市场、非政府”供给提供了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益机构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杨 《行政论坛》2006,(3):14-16
中国的公益机构还不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明确的概念,尚没有形成一类界限分明、管理规范的行为主体,成员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NGO(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组织)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下属单位等。这类机构目前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公共服务匮乏、水平低;不少领域存在效率低下问题;公益事业的发展模式受意识形态及政治运动影响突出。未来的改革应在注意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实现“公益性与管理单位体制相称、财权与事权相称”。  相似文献   

12.
邹慧君 《行政论坛》2010,17(5):69-72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是大势所趋,但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影响着两者合作关系的建构,即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人身依附性,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相时平等的地位支撑;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不够,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撑;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不受政府重视,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协调机制支撑;非政府组织自身不足,决定了其参与两者合作缺乏坚实的能力支撑。对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非政府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合作能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合作,建立共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危机中,非政府组织应该发挥参与、中介、预警、监督和服务功能,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严重的功能缺位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缺乏良性互动,公民社会发展不充分,其自身发展面临困境,制约了功能的发挥.当前,应该通过构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的积极合作及加强公民社会文化建设和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探讨社会中介组织:中国行政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中介组织,在西方被称为介于公营部门(政府)和私营的营利性公司(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在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中介组织的支撑理念源自于“企业家政府”理论,其建立主要有两种典型方式:政府业务合同出租与根据契约建立起新的组织。为了促使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与政府公共部门的“监督”之间更好地衔接,需要建立起三大机制——竞争机制、责任机制与法律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组织将在我国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探讨社会中介组织对推动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戴红武 《学理论》2009,(18):169-170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并迅速传播,致使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内的权力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并由此凸显出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地位。在此背景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不可避免地卷入多元博弈的格局,而治理亦必然成为双方关系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8.
治理理论其关键的一点在于政府开始与公民社会联手对公共生活进行管理和干预.它打破了以往市场与经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传统二分法思维定势,通过授权与分权的形式完成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而非政府组织作为改革开放后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言人,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开始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开始发展与壮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洪岩 《侨园》2003,(1):20-21
在当代、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最热门、最频繁、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人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帮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乃至行政体制的改革,都越来越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支持。国家的开放、国际间的交流、乃至全球环境的治理,也越来越需要非政府性的社会中介组织的推动。当然,人们在切实感受社会中介组织带来的好处时,也受到不少“中介混乱”的干扰和侵害。诸如“婚介混乱”、“职介混乱”、“房介混乱”、“留学中介混乱”等等,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04,(7)
非政府组织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内外对其有着不同的名称(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民间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慈善机构等)和理解。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理解,有专家概括了四种定义,一是最广义的非政府组织,就是将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其它所有组织都称为非政府组织;二是狭义的理解,即非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