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被视作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的润滑剂,但是,很多文献都混淆了社会资本的内涵而造成了对社会资本概念的滥用及对其功能的误读。将社会资本划分为集体社会资本和个体社会资本可以对当前的滥用和误读进行较为清晰的澄清。集体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能够推动协调行动、促进经济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等社会组织特征,而个体社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占有的以信任和互惠规范为基础以获取特殊利益的社会网络。当前的个体社会资本的理论研究基本都指向社会网络的不平等分配及其所导致的负面社会经济后果,但是这些研究具有绝对性、片面性和情境性,不能看到环境变化中的信任、规范与网络这三个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不能上升为一般性理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乡村治理是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乡村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规范和通过乡村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乡村社会资本,它们既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又是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乡村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中,理性选择范武和新制度主义范式等都未能完全地诠释城市社区治理绩效.而社会资本的解释范武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为社会资本核心要义的信任、规范和网络与城市社区治理存在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培育城市社区中的信任和互惠规范、建立公民参与网络成为生产我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目标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具有资源整合、互惠规范与组织协调的重要功能,对社会组织项目制的有效运行以及项目制效能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S市G组织项目制运行的案例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基于社会认同的动员机制、基于社会信任的合作机制、基于互惠规范的约束机制与基于关系网络的协调机制影响着社会组织的项目制运作。优化社会组织的项目制运作,需要通过培育公共精神、重建社会信任、重构互惠规范和拓宽社会关系网络来完善社会组织公共利益表达和公共服务提供的组织功能塑造。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之社会资本,经由促使公民生成宽容和妥协的心理气质、遵从规则与秩序的伦理意识、合作互惠的道德品质而推动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当下中国大陆社会资本分布的非均衡性、普遍信任社会资本的短缺、规范互惠社会资本的亏空以及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缺失,均极大制约了社会和谐度的提高。故此,必须采取推行美德教育、重塑公民的美德伦理.强化法治与程序建设,培育民间组织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并举的救治策略来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从而最终加快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社会制度结构角度看,社区是一种与市场、政府和企业并列的元制度类型,内含情感上相互依赖、经济上互惠互助、政治上权威自治的制度理念,以相对封闭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和以互助互惠、合作信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资本规范,并以网络治理为主要的运行机制。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社区社会资本主要产生于社区成员日常互动,但政府引导、企业支持可以加快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网络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村良好治理和管理民主局面的实现,互惠规范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水平,信任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民的良性互动和农村的社会和谐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与政策执行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被普遍关注和重视的“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是指能够为了共同体利益而展开协调和合作的社会关系网络,它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之一。社会资本理论与政策执行网络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从社会资本理论的内涵来看,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及公民参与网络对政策执行网络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建立政策执行中的对话机制,积极培育行政人员的公共行政精神,积极发展第三部门,就可以提升社会资本的存量,就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也就可以推动政策执行网络的现实运行。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务需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多维度考量。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表明,作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之社会资本经由促使公民生成宽容和妥协的心理气质、遵从规则与秩序的伦理意识、合作互惠的道德品质而推动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当下中国社会资本分布的非均衡性、普遍信任社会资本的短缺、规范互惠社会资本的亏空以及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缺失均极大地制约了社会和谐度的提高。故此,必须采取推行美德教育、重塑公民的美德伦理,强化法治与程序建设,培育民间组织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并举的行动策略来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从而最终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制度现代化,而实现制度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社会资本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促进那些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社会资本良性互动,有助于形成"自愿合作"的稳定社会均衡,并深刻影响政府治理绩效。培育现代社会资本,实现有效政府治理,需要突出治理导向性、法治优先性、治理公共性、治理基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