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生在世,有两种东西是极有诱惑力的。这两种东西一件是“名”,一件是“利”。人都是有欲望的,有欲望自然会追求这两种东西。但如果把这两种东西看得过重,让它迷了眼,醉了心,它就会成为道德的天敌,使人心受牵累,严重的还会走上堕落、犯罪的道路。淡泊名利,包括淡泊“名”和“利”两个方面。何为名利﹖《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指个人的名位和利益。淡泊名,就应该不图虚名,甘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淡泊利,就应该不为私利,舍得为国家为人民做任何事情。如何对待名利,不是个人生活小事,而是道德修养问题。不图虚名,是有德的表…  相似文献   

2.
黄明哲 《党课》2012,(19):98-100
淡泊是一种自信,一种修养,一种超脱,一种境界。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即“幸福=效用/欲望”解释:幸福与欲望成反比,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效果差距越大,心理落差就会越大,这个人就会感到越痛苦。 名和利,是人们都关注的事情。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能够淡泊名利,就能平静地对待生活,收获真正的幸福:鲜花掌声不忘形,冷嘲热讽无所谓,得意时候不张扬,挫折面前不忧伤。  相似文献   

3.
淡泊(随笔)     
在物质社会处以淡泊的心态,也许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淡泊需要自制,淡泊是一种修养,淡泊体现了一种文化人格,达不到那种特有的境界,就难有淡泊的心态。 现代物质生活相当丰富,也非常纷繁,财富的层次,地位的层次,生活水平的高低,无不膨胀着人的欲望。欲望是无止境的,许多人为了追逐欲望,整日在人生的旅途上奔波。欲望是一种动态的感觉,往往在对比中变得更加强烈。收入的差距,地位的高低,就像是山谷中流淌的小河,起伏跌宕,让人心永不平静。 淡泊是平静的湖泊,清清的、静静的,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物欲的激荡,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4):7-7
欲望是一个中性词,谁都有欲望,没有欲望是一个不正的人,有了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使之成为杀人的“泥石流”。对于我们共产党干部来说,我们行动的动力就建立在一个崇高目标和“欲望”之上:就是一切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富裕,有了这样的“欲望”和目标,我们就会抛弃一切杂念,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实现人民富裕,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拒绝诱惑     
诱惑是什么?古人说:“诱惑如陷阱,会把人毁灭。”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余秋雨说:“诱惑是无底的崖谷,坠下去粉身碎骨。”对领导干部来讲,诱惑如烈酒,可以醉得失去理智;是精神鸦片,会一口一口吞噬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也谈淡泊     
也谈淡泊细雨淡泊,是一种书面文言,意为恬淡寡欲。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在,淡泊一词大多表示不追求名利。在这五颜六色的人世间,我们面对的一切似乎都张着诱惑的大口,诸如官职、名利、地...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09,(11):24-24
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强调,领导干部要抗得住诱惑,把好欲望关。现在,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如果放纵私欲,就会迷失人生方向,成为权钱色的俘虏。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抵制形形色色诱惑的有力武器。领导干部要加强品行修养,节制不良欲望,保持艰苦奋斗作风,自觉做到不追求物质享受,不沉湎感官刺激。从最近发生的一些贪官绯闻中发现,一些干部腐化堕落是从到低俗场所找“三陪”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正欲望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没有欲望,就没有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譬如,人类如果仅仅满足于乘坐马车,就不会研制出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欲望创造了人类世界,欲望推动着人的进步、成长和成才。然而欲望也是有底线的,人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客观物质条件总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控制,欲望就会无限膨胀变成贪欲,使人陷入无边的黑暗、堕落,甚至失去性命。  相似文献   

9.
眼下两种糊涂犯不得毛志成郑板桥先生首倡“难得糊涂”的时候,他本人就很不糊涂。因为不糊涂,世事洞明,时时碰壁,想闭上眼睛装做什么黑暗现象都看不到,又很难做到,这才叹息出“难得”二字。世上还有另一种人,本身就糊涂得可以,对时与世多不通,对国事与民事多不解...  相似文献   

10.
阮直 《学习月刊》2014,(23):52-52
这是个庄子被边缘化的时代,这也是个庄子能救赎我们的时代,庄子距离我们很远,可庄子与我们心灵的需求却很近。当下人心浮躁,物欲化的社会绑架了大众,个体的人只要心存欲望,就禁不起功名利禄、声色犬马的诱惑,经不起诱惑就会成为绑匪手中那个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听任绑匪的摆布。  相似文献   

11.
战胜诱惑     
“诱惑”一词,出自《淮南子》,“诱”是诱导的意思,“惑”则是给人以假象之意,就是要诱导别人离开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准则,步入歧途。诱惑是什么?余秋雨说:“诱惑是无底的崖谷,坠下去粉身碎骨:诱惑是宝贵的罗盘,依着它,我们顺利靠岸。”诱惑是权力、金钱和虚名,诱惑是赞歌、鲜花和掌声。诱惑犹如烈酒,会冲昏理智的头脑:贪婪犹如醋酸,  相似文献   

12.
我见我心     
曾经有一个徒弟在寺院里面修行,他向他的师傅:“师傅啊,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想法会有很大的区别吗?真的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吗?”师傅就跟德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你心里边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就闭上眼睛,在心里建城堡,里边有多少根柱子,有什么样的房间,他建啊建啊,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睁开眼睛对师傅说,我建好了。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慎友“五慎”,就能用好手中的权力,克制住欲望,经得住诱惑,就能拒腐防变,切实转变作风。  相似文献   

14.
高华 《党课》2014,(14):75-77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人的心态决定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左右事业的成败。心态能改变名利。“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心态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守;它不慕名利,远离喧嚣诱惑,律己宽人,谨慎执著,永葆本色。人,只要为官,就势必处在是与非、义与利、得与失、恩与怨、名与位、生与死、权与利等各种矛盾之中,要经受权、钱、名、利、色、情等各种考验。一位哲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  相似文献   

15.
蓝芳 《求贤》2014,(9):48-49
我们说人、写人,描绘的也都是时代之下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所身处的都是时代所营造的“世界”,这是人类生长不可逃避的时间局限。因此,每一个时代也总是会赋予人一种活在当下的“时代特性”,故而每个时代总有一批这样那样的相似人群。  相似文献   

16.
难言淡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悲欢离合,甜酸苦辣,高官厚禄,名利得失,情爱私欲,直面人生,淡泊是什么?宁静是什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元。”此佳句佳境,早已吟诵千多年,究竟有几人能够淡泊而又宁静得下来呢?我想,这恐怕就要退一步来理解个中的含义了。淡泊和宁静只不过是一种轻松、安然、平淡、豁达的心境而已。既是心境,那就可能只是一种体会之后的感想,激情之余的无奈罢了。人生百年,凡是一个神经正常,身心健康的人,都不可能真的做到实际意义上的淡泊。倘若对什么事都淡泊起来,对什么人都淡泊起来,那么这世界上也就没有了七彩人生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大家都淡泊得守着松软的床铺以求“明志”或者“致远”去了。大千世界,就安静得十分可怕了,可怕得就像暴雨倾泻前的片刻凝重,炸弹引爆前的瞬间沉寂。  相似文献   

17.
育葵 《前线》2002,(11)
“思想庸俗化”的提法最早始于何时,笔者不知。但是,笔者却清楚地记得,邓小平同志曾经谈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在我们党即将召开十六大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段话,更觉得亲切和深刻。江泽民同志在论述高中级干部要意识到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时,明确地讲过:“作为共产党人,放松了学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使精神世界陷于低级趣味,就难以抵挡利欲的诱惑。”我以为,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思想庸俗化”的本质及其危害所作的科学阐…  相似文献   

18.
旗帜高高飘扬是一种神圣的向往在我们目光的上方令我们无比地敬仰信念和鲜血染成的旗帜就是我们心头一轮太阳全心全意为着人民大众先锋的欲望刻在我们心上镰刀收获着希望锤头铸锻着意志和理想千军万马的力量旗帜引导着一个前进的方向硝烟散尽还有经济建设的战场林立的城市远处亦有贫瘠的地方因而我们的旗帜还须高高飘扬直到共产主义来到我们的身旁信念人的骨骼它使人生坚强有了它啊你会挺直脊梁在黑暗里发光在痛苦中歌唱在烈火里激荡在风雨中翱翔信念啊人生的干粮拥有它你会一辈子充满希望和力量共产党员你应该是一团火把黑暗和愚昧点着让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常怀忧党之心”。领导干部心存畏惧是一忧患意识、是一种勤政意识、是一种自律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是一种公仆意识。一个人有了畏惧之心,胸中就有了定盘星,为人处事就有了标准,就会拒绝各种诱惑,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对于越轨之事不敢想、不敢干,从而能够创造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战胜诱惑     
《唐文粹·猩猩铭·序》中有则这样的寓言,一群猩猩特别嗜好喝酒,喜欢穿木履学走人路。猎人掌握了猩猩这个习性,就在树林里摆上米酒和木屐,“恭候”猩猩。猩猩始见,大骂曰:“诱我也”。思之再三,相谓曰“盍少尝之?慎毋多饮矣!”可一试其味,面对米酒和木履的诱惑谁都欲罢不能,喝得酩酊大醉。其结果是“相蹈籍而就絷,无一得免焉”。我们常哀叹猩猩战胜不了诱惑而自投罗网。其实,人生在世何尝不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功名利禄,金钱美女,“小可一粟一毫,大可金银珠宝”。一般来说,人都能看得清诱惑,但也有吗?纵观古今,在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