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事聚焦     
《瞭望》2004,(51)
中国(12月11日-12月17日)我国正式对外开放基础电信等服务贸易领域。从11日起,我国正式对外开放基础电信等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关业务。其中,对外商在华从事商业零售、分销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对钢材等五类物资的指定经营从11日起废止。  相似文献   

2.
1993年12月8日,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与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联合召开大会,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表彰。日本投资企业占居首位。获得“高出口创汇企业”称号的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今后要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这表明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重要时期,对外商投资企业已不再是应否实行国民待遇的问题,而是如何逐步实行的问题。本文拟就综合考虑我国的国情和法制环境,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的法律调整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陈璐 《学理论》2012,(30):86-8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以取得所投资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管理权或控制权的形式对工农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进行投资,国企改革面临很大阻碍,并且造成经济效益下降。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在近30年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发展迅速。以重庆市为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国企改革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5.
时事聚焦     
《瞭望》2008,(13)
中国(2008年3月22日-3月28日)我国将建立权责明确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刚刚就任首任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周生贤24日表示,环保系统要适应新形势,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今年清明节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150个观察点。为全面了解清明节期  相似文献   

6.
采购:自5月初以来,由208家企业369人组成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在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率领下,在美国24个州的25个城市共签署了采购、投资合同或协议138个,总金额达到326亿美元。金融:QFII的额度从目前的100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中国2007年下半年放开成立合资券商的限制,重新开始审批成立新的合资券商,同时中国也将在下一轮对话  相似文献   

7.
《侨园》1994,(2)
国家经贸委不久前制订了“十项”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这十项优惠政策是: 一、允许外商以货币、机器设备、原材料、运输工具等实物以及工业产权作为资本投资; 二、对外商以实物投资进口的设备、原材料和以货币投资在国际市场上购置设备及其他生产用物资的进口,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工商统一税; 三、允许外商在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有关部门、影响国家传统出口产品和外国政府有进口配额限制的产品以外行业进行投资; 四、中国对外国资本在合资企业里所占股份比例不加限制,并允许外商举办全部资本属于国外投资者的外资企业;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家商务部外资司官员披露,截止今年9月底,26年中,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2053亿美元,来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累计设立了外资投资企业54万家,投资的领域遍及制造业、服务贸易领域、农业、矿业、基础设施等几乎所有的行业,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450余家已在华投资,部分已在华设立了投资机构。而2004年,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更是达到606亿美元,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吸引外商投资额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论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文熙德,张天智外商投资企业,是指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外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与外资企业。其共同特点在于其投资者全部或部分来自境外,包括外国的公司、经济组织或...  相似文献   

10.
沈忻昕 《侨园》2005,(5):16-17
日前,国家商务部外资司官员披露,截止今年 9月底, 26年中,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 2053亿美元,来自近 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累计设立了外资投资企业 54万家,投资的领域遍及制造业、服务贸易领域、农业、矿业、基础设施等几乎所有的行业,全球最大的 500家跨国公司有 450余家已在华投资,部分已在华设立了投资机构.而 2004年,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更是达到 606亿美元,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吸引外商投资额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也提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2.
时事聚焦     
《瞭望》2008,(19)
中国(2008年5月3日-5月9日)我国将集中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记者5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针对近年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将集中开展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清理规范工作。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清查范围包括资格设置、资格类别、实施机构、资格相关培训、资格证书印制和发  相似文献   

13.
隐名投资作为多种投资方式当中的一种非常规的投资方式,是有其历史根源和经济根源的。虽然,外国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采取隐名投资的根本动因,但我国法律制度、法规政策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也从制度层面上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规避法律、法规的契机。因此,我们在审查由外商隐名投资引发的法律问题时,应当采取多角度思维的方式,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信息博览     
《侨园》2005,(4)
外企在华申请专利数超过内企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是6.4:1,在信息领域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占90%,在生物领域占87.3%。1985年4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中国共授权发明专利98902件,其中接受海外申请61908件,占62.6%,而中国到海外申请专利不到2000件,主要集中在中草药制造、保健品和机械工业,很少涉及高新技术。内地对所有港澳原产产品明年1月1日前实行零关税目前,内地与港澳已经启动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APA)第三阶段的磋商。在货物贸易领域,2006年1月1日前内地将对所有港澳原产产品实行零关税;服务贸易领域,内地也将根据港澳特区政府的建议,进一步扩大对港澳的开放。截至2005年6月底,从港澳输往内地的零关税货物总值约18.6亿港元,免征关税1.3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时事聚焦     
《瞭望》2008,(33)
中国(2008年8月9日-8月15日) 国有大型企业将加快重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10日在北京说,中国将在奥运会:之后加快由中央政府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的重组步伐,到2010年使中央企业从目前的150多家减至80到100家。他同时表示,中国将继续鼓励中央企业到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6.
王辉 《瞭望》2002,(44)
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 购物中心正大广场于10 月18日在上海浦东隆重开业,来自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嘉宾近万人出席了开张剪彩仪式。正大广场由著名跨国公司泰国正大集团投资兴建,广场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核心地带,总面积达24万多平方米,集购物、餐饮、娱乐和休闲于一体,号称“中国第一MALL(商城)”。正大广场总投资超过4亿美元,是正大集团在中国最大的单项投资项目。 始创于1921年的泰国正大集团,现拥有400多家分公司,除泰国本土外,还分布在中国、美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土耳其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东南亚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2000年和2001年,《远东经济评论》连续两年将正大集团评选为“亚洲200家领先企业”泰国企业之榜首。正大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第一个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如今在中国内地投资的企业遍布除西藏、青海以外的省、市、自治区,投资领域涉及农  相似文献   

17.
付平 《学理论》2011,(6):77-78
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企业投资越南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层面提出要加强对越南投资管理和服务,搞好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层面提出要充分了解越南的法律制度,处理好与各管理部门的关系,并慎选投资领域、做好可行性研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1994年6月17日报道:据国家计委透露,今年我国在投资体制方面将重点推出六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根据效益、市场需求和投资活动的性质,将建设项目分为竞争性投资项目、基础性投资项目和公益性投资项目,并重新确定融资方式。竞争性项目以企业作为基本的投资主体,向市场融资;基础性项目在加强中央政策性投资融资的同时,加重企业和地方的投资责任;公益性投资项目主要由政府承担。  相似文献   

19.
信息博览     
《侨园》1995,(4)
我国重新规定外资到位期限中国国家工商局、外经贸部最近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总期限作出具体规定: 一、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以下(含5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一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 二、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含1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一年半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外商投资国。随着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其商品内销的种种限制,许多国货名牌纷纷被外商收购、控股,外国投资者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与占有,使国内工业企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竞争与威胁。由此,引发了去年底尤其今年以来一场激烈的“外资争论”。这场争论被海外舆论界认为是中国继“特区之争”、“国企之争”之后的第三次大争论。 在争论中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外资的大量涌入己经或正在冲垮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吸引外资应该“悠着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引进外资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资金缺乏的供给手段,开放市场是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