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仅创造了自己光辉灿烂的历史,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迎客敬酒歌,便是布依族文化中的一股清泉.它世世代代长流不息,清澈悠远,影映出布依人民的纯美心灵.  相似文献   

2.
鼓楼对歌     
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程序非常复杂,而且各式分明。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人对唱;如果客人来的是男歌队,主人则以女歌队与客人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有男歌队和女歌队,则客人的女歌队优先在鼓楼与主人男歌队对歌,客人的男歌队则在另外的地方与主人的女歌队对歌。鼓楼对的主干是唱大歌,但是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客人一到寨,主人先让客人到鼓楼里坐下,客主双方以歌互致问候。主人唱的内容是对客人到来表示欢迎,一路辛苦了,村寨条件有限请多包涵等等礼谦之词;客人则…  相似文献   

3.
侗族的鼓楼对歌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在鼓楼对歌有很多种情况,除了吃相思必须在鼓楼对歌外,节日的时候有客人来访,主人也都要留下客人。如果客人愿意,主人也要请客人到鼓楼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历史的长河中,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同祖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拓祖国的西南,缔造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多姿多采的文化艺术。布依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布依族曲艺就是布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种。流传于镇宁市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分彭饶”与“分浪论”,就是布依族曲艺中“唱述式”与“讲述式”的曲目。  相似文献   

5.
彝族三道酒     
彝族对人诚恳,待客热情,每有客至,必以酒待客,“三道酒”是彝族接待贵客的礼节。第一道酒为栏门酒,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则表明要客当场回唱一首酒歌。第二道酒为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高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赞、吉利的话语。敬酒歌可一人独唱,也可也数人集体唱。第三道酒为留客酒,即客人要离开主人…  相似文献   

6.
<正>母训:在家不会待客人,出门就不会当主人。或许儿时体弱多病的缘故,幼时的我懦弱、胆小、懒惰、邋遢、自闭、自恋、口吃、愚钝……不一而足。记得有一回,家里来了一位远方客人,我竟然吓得大半天躲在内屋没敢出来。母亲发现后,拉着我的小手,鼓励我主动和客人打招呼,我的表现尽管不如人意,但母亲的脸上却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有一次,舅家的小老表来我家小住了几天,我对人家很冷淡,母亲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你这样做不但没教养,连娘的脸都叫你丢尽了。""哼,不就是一个小屁孩吗?"我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孩子,只要进了咱家门,大小是个人,都要尊敬。在家不会待客人,出门就不会当主人。"  相似文献   

7.
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谢。这是阿富汗一些地区的习俗。这里的人招待客人十分诚恳。如果你吃的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再也不想吃了。”主人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那才是礼貌。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的。 吃多吃少,任你随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对方向自己请安问好,就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范璐  李遇 《今日山西》2004,(5):24-25
《西厢记》剧组在创作中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取消了不适合用舞蹈来表现情感的“崔老夫人”这一角色,我们认为这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历史文化,才能让更多的历史文化为我所用,为我们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厢记》被选中参加中国艺术展,相信一定会为山西的歌舞再现辉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什么座 乘务长在机舱口迎客,上来一个年轻小伙子。“欢迎您登机,请问你是什么座?”乘务长问。“我是天蝎座,您呢?”“我是巨蝎座,我是问您坐哪一个座位……”  相似文献   

10.
“尼的呀,那坡无处不民族,那坡无时不飞歌,那坡年年都迎客,那坡故事汇成河……”行走在边陲那坡的村村寨寨,红红火火的文化热浪扑面而来。那坡县近年来把“文化惠民”作为构建和谐那坡的重要元素,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悉心打造文艺精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力推动了特色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应邀参加了贵阳市布依族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译工作。由我执笔现已成书或完稿即将出版的有《黔中布依族礼俗歌·牛经书》、《布依族酒歌》、《布依族古歌》,共2.7万余行,约130多万字。 布依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五十年代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布依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拼音新文字。由于各种原因,布依  相似文献   

12.
3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会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赴惠水县好花红村参观“四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并与当地布依族妇女欢聚一堂共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到来。踏进村口,好客的布依族妇女唱着迎宾歌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给大家送上诚挚的祝福。在露天广场,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自己行进的足迹。以本民族丰富的语言,口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财富,为整个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布依族古歌产生于布依族的远古社会,是布依族远古社会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古歌的内容有:“关于开天辟地和日月星辰形成;关于射月;关于洪水和造人烟。这些内容反映了远古社会布依族先民的宇宙观,以及对大自然各种现象的朴素认识和理解,表现了人与大自然或人格化了的大自然的矛盾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记录了远古社会的生活状况。古歌显然在后来长时间的流传中,不无后人根据以后的社会生活内容增添进去的成分,但仍未损害其所反映的远古时代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仍可明显地看出是原始社会时期所产生的作品。本文试图对古歌中的自然观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你踏上海南这片热土,那淳朴而真诚的黎族民歌将使你感动,浸泡到歌的海洋中……黎族民歌自然流畅,优美动听。黎族人民离不开歌,生产劳动中唱歌,喜庆婚事上唱歌,远方客人来了以歌问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以歌为谋。海南黎族“哈、杞、润、赛、美孚”五支系,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各支系方言差异较大,黎歌唱法也不相同。如乐东的“千家调”、三亚的“吗哑调”、保亭的“罗呢调”、东方的“滚龙调”、陵水的“罗咧调”、琼中的“四亲调”等等,都具优美和谐的音乐快感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吟是唱,都能琅琅上口。黎族民歌多为七言句,四句一首。也…  相似文献   

15.
【事件】《新闻晚报》报道:在南京参加地球小姐华东赛区总决赛的30名妙龄女郎,白天是决赛选手,晚上被安排为人住酒店的客人提供陪吃、陪喝、陪聊服务,甚至穿泳装陪酒。浑身短打扮的年轻女孩,在酒店大堂,站成三排,周围则有几十号住店客人评头论足。大堂经理说:“请自己挑,看中哪一个跟我们说,让她直接去你的包间。这些‘美人鱼’随你点杀,每人最低消费1500块。”不到半小时,“地球小姐”就被食客们“点杀”完毕。酒店方表示,之前签过协议,小姐们以参加与客人“互动活动“的方式冲抵她们的住宿费用。  相似文献   

16.
《姊妹歌》是一首反映古代苗族社会中男尊女卑、男女经济不平等的诗歌,也是苗族妇女对失去生产资料和家庭地位的悲惨命运进行抗争的诗歌。它体现了苗族地区母权社会崩溃和父权社会确立的历史变迁。通过《姊妹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的社会问题,对苗族历史文化特征和苗族妇女地位也能窥探一二,对苗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那是一首好听的歌,过去的我不知道好歌献给谁。好歌已不是传统意义的颂歌,但好歌确实歌颂了一位伟人: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是《好大一棵树》。大树的形象是朴素的形象。歌词写于1989年4月15日晚,一位文艺工作者在返京列车上听到胡耀邦  相似文献   

18.
鸡有六德     
从前,有个客人去拜访朋友。两人一直谈活,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了,主人也没有留客就餐的意思。 客人想:要是留我,我未必在这吃饭;既然不打算留我,我却偏要吃你一顿,而且要吃好的。他看见院子里主人家的鸡,就指着鸡说:“鸡这种家禽有六德,你听说过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地址     
父亲来我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以前,他几乎一星期就来一次,见了我先把一沓书报稿费单递到我手里,半喜半嗔地说:“本不想来,可是又攒了一堆,我要是不送来,你不就没钱花了?”他的语气有些洋洋自得,仿佛没有他这样频繁地奔波两地,我的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男士陪着太太去美发,那美发师与他很熟,见又没有其他客人,便调侃道:“你太太长得这么标致,你怎么这么丑呀?”却不料那男士立时生起气来,大声道:“你这里有镜子,怎么不照照你自己?”顿时搞得美发师难堪之至。 还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致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顺耳的话来,于是丈夫心中不快,与妻子争吵起来,直至掀翻了饭桌,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