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苏武被匈奴拘禁多年,“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被视作坚守忠节,“不辱君命”的典范。苏武又“以勇武显闻”,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唐人多有歌咏苏武的诗句,赞誉颂美,可以理解为对班固“苏武”评价之文化基调的继承,所体现的崇尚“忠义”“全节”的心理倾向,有长久的历史文化影响。由唐诗所见对于苏武悲剧人生的同情,也多可体会诗人自怜心态表露。苏武在对仗句中往往与正面人物排比。苏武和李陵并说的情形,则反映了唐时文化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并不简单化绝对化的合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乡有个苏武庙村,该村的取名是因为村西侧北山脚下有一座苏武庙。在村里,不仅家家供奉苏武像,许多人会唱“苏武牧羊”歌,而且有“苏武泉”、“子卿卧榻处”等遗迹。苏武的故事在这个村传颂两千多年了。为何塞北丰宁会建一座苏武庙,对此当地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引人联想的说法是:当年苏武出使匈奴时,曾路过丰宁。到  相似文献   

3.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广西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独具地域特质的精神价值的高度浓缩。广西精神不是外在于主体之外的传统文化,不是历史凝固了的一种文化成果或精神产品,而是内在于主体之中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的精神资源,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基因,其作用机理有待明晰。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具体体现在对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方面。  相似文献   

5.
深挖城市精神的“源”与“骨”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由于自然地理的局限与塑造,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特有的风土人情,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地位。这些,是城市精神的“源头”和“筋骨”,也是这一城市区别于另一城市的独有气质。如果没有了区别,没有了特点,千城一词,不仅模糊了城市的面貌,割断了城市文化的历史脉络,“城市精神”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本真意义。因此,在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跟风、追风,必须深挖城市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特征,在传承中华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独特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模精神源自丰厚的历史文化传承,批判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萌发于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内化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劳模精神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蕴与时代内涵.通过弘扬劳模精神,既能在劳动这一人的本质实践向度内建设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又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5000年的中华文明,铸就了诸多让世人惊叹不已的历史名楼,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名楼文化。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享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情怀。中华名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片,见证了一方历史,承载着民族精神,是两岸同胞寻找文化之根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起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成为两岸同胞进行交流互动的精神高地。本刊特刊登一组大陆历史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当代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解放。当代社会,这种立足于人的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内涵的文化自觉,即人文精神的确立为前提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建设具有现代人文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最高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程美东 《传承》2012,(19):32-33
从1947年5月到1949年3月,西柏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最关键阶段的战略指挥中心,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得西柏坡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西柏坡精神是这个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0.
党建历史文化凝结了党建历史中的智慧结晶,是实现党的发展的重要精神指引,同时党建历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也为党建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党建历史文化是党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推进党建历史文化的教育工作能够促进当前党建的发展。同时,加强党建历史文化教育,要发挥党建历史文化对于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1.
苏武牧羊。苏武,西汉出使西域、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苏武尽忠守节,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他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不屈服,面对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仍然不屈服。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并为后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应当充分重视历史条件的变化。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 ,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思路 ,是搞好文化建设、实现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建设问题。一、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问题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就经济生活领域来说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必然作为最深刻的根源导致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  相似文献   

13.
红船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意义。因为红船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船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红船精神从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丰富且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为红船精神是重塑信仰缺失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当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红船精神蕴涵着理想信念的力量,凝聚着百折不挠的追求,饱含着无私奉献的情怀;因为红船精神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红船精神让价值观引领增加了文化的温度,红船精神成为我们引领价值观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14.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担当精神。"多难兴邦"这一古训与"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只要正确面对、把握得当,自然灾害与社会冲突也会成为砥砺前行的历史"推进剂"。注重历史经验为我们战胜困难提供了历史借鉴,见微知著的文化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把祸患与困难解决在萌芽状态,传统的救荒体系、医药水利等学科的发展也在跨越艰难险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为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成长、奋起提供了思想源泉与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科学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 ,科学精神的缺乏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探讨了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现象的历史文化原因、认识论原因、教育原因和政治原因。指出科学精神的实质是人的精神的现代化 ,科学精神的缺乏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迈向现代化的羁绊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大力倡导科学 ,而且要努力培养适合科学生长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彝文文献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历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了彝族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事迹,反映了历代彝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激荡、强势文化冲击弱势文化语境里,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这方面,《阿诗玛》是成功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凌 《长江论坛》2011,(6):25-29
每个城市的文化因其底蕴不同而各显特色,因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状态。城市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当前,培育和确定城市文化精神已成为一种积极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竞争策略。它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一是历史文化传统;二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精神培育;三是市民共识与城市文化精神认同。黄冈的城市文化精神可以定位于"承继先贤,自强不息,敢作敢为,开拓创新",亦或"承继先贤,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有所作为"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民族社会的历史积淀。这些文化体系中,包括了各个时期人文、习俗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文化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中华文化的根基有许多方面,有历史和传承、精神和环境,多样严密的宗法结构等。任何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许多部分紧密相联的有机体,有主有次,有根有脉,有源有流,即有表象特征,也有深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构成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展现出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应当代代传承的精神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