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志阳 《长白学刊》2023,(3):149-156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主流价值观,科学把握劳模精神需要从生成、理论、价值三个维度入手。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机理,它以自身生成的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相统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方向遵循。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以生产劳动为价值追求的文化映射,是以人民至上为政治旨归的生动诠释,是以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它的科学内涵,集中凸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赓续劳模精神,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提供了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动力源泉,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劳模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行为规范、价值引领和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3.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文化投射,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要素以劳动模范积极和奉献的劳动态度、卓越的劳动创造为内在本质,是党和国家所弘扬的劳动价值理念,是化解劳动教育价值危机的精神驱动力。强化劳模精神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使青年一代在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与高尚品德感召下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增强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4.
正"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时代贡献,充分肯定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产业工人聚集的铁路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文化渊源、理论基础及时代价值,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学习先进立新功、交通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模范是时代的标杆,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是一个时代的追寻脚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从王进喜到蒋筑英、袁隆平、钟南山等,每个时期的劳模都是时代的精神符号和力量化身。在当前全党全民团结抗疫、恢复生产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更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一、发挥劳模作用,就要真心实意呵护劳模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当代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解放。当代社会,这种立足于人的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内涵的文化自觉,即人文精神的确立为前提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建设具有现代人文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最高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来信来论     
劳模也应树品牌朱顺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模成了企业和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劳模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通过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可以激励大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树“劳模品牌”,以品牌为载体,宣传继承劳模精神,把劳模精神做成品牌,强化它的社会价值,并将这笔无形资产变为有  相似文献   

8.
劳模是企业员工的杰出代表,是企业精神的展示,是企业形象的象征。商业企业劳模文化是指劳模在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服务理念、服务理论、服务道德、服务艺术以及由此对企业和广大员工产生的影响和形成的氛围。劳模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个性的反映,并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思想资源看,研究者己从中西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遗憾的是,不少研究者对作为和谐社会命题重要思想来源的中共历史文化传统未给予足够重视。实际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产物,有深厚的中共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也可以说,和谐社会命题既源于中共历史文化传统,又是对中共历史文化传统的新提炼、新概括、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劳模也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他们的身上,能准确体现出一个时代跳动的脉搏。从时传祥、张秉贵到李素丽、许振超,看似不同的劳模个体中又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激励人、鼓舞人、感染人的精神,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怎样传承和发扬这种曾经感人至深的劳模精神呢?本期“人物”栏目的三位主人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劳模也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他们的身上,能准确体现出一个时代跳动的脉搏。从时传祥、张秉贵到李素丽、许振超,看似不同的劳模个体中又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激励人、鼓舞人、感染人的精神,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怎样传承和发扬这种曾经感人至深的劳模精神呢?本期“人物”栏目的三位主人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劳模也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他们的身上,能准确体现出一个时代跳动的脉搏。从时传祥、张秉贵到李素丽、许振超,看似不同的劳模个体中又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激励人、鼓舞人、感染人的精神,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怎样传承和发扬这种曾经感人至深的劳模精神呢?本期“人物”栏目的三位主人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科学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 ,科学精神的缺乏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探讨了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现象的历史文化原因、认识论原因、教育原因和政治原因。指出科学精神的实质是人的精神的现代化 ,科学精神的缺乏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迈向现代化的羁绊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大力倡导科学 ,而且要努力培养适合科学生长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低俗现象是以“假、恶、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以迎合人的低层次精神需要为目的的文化形态.它体现人的精神需求与社会文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关系.抵制低俗现象的过程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提升人的精神需要的过程.要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低俗现象的文化氛围,需要探索其有效地抵制路径.主要表现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文化生态;坚持“三贴近”原则,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坚持社会效益为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原则等.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的劳模精神,是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树立、奖励与宣传、学习劳模的运动中孕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即"勤于劳动、精于业务、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乐于奉献",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劳模们敢当先锋的气魄,顽强拼搏的作风,敢于斗争的勇气,献身革命的品格,服务人民的情怀。延安时期的劳模精神既有伟大的历史作用,又具有新时代的独特价值。它丰富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涵,提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力,凝结了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礼乐文化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礼乐文化蕴含着超越时代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仁爱、和合、敬重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了礼乐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社会以礼乐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在探究礼乐文化精神之所以深入人心并影响深远的基础上,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行思互补,契合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关怀与满足、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历史新任务中,浙江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富民强省"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富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富有"塑造浙江形象;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为"精神富有"营造社会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70年劳模事业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二是改革开放时期。在此期间,劳模在促进政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引领先进文化、以及劳模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的成就。对新时代我国劳模事业的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启示:劳模事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劳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对劳模事业规律性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20.
王爱红 《前沿》2012,(14):128-129
和谐社会的文化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孜孜探索,也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走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体系或者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