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苏联是一个以多民族为主要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它是名为联邦制而实为集权制国家,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几乎没有自主权,这加深了它们对联盟中央政权的对立情绪;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重大失误,更加深了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民族不满情绪的发泄提供了条件。苏共控制力量削弱后,长期的历史积怨如火山爆发,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2.
民族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一般说并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也不是组织起来的社会实体。但在实行联邦制的一些多民族国家,民族和国家具有同位体的意义,民族在这里成为一个有政治组织形式的实体。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便是这样。每个民族,通过加盟共和国的形式,和联盟本身,和其他加盟共和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前,列宁受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思想影响,认为单一制优于联邦制,同时提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利用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消除民族不平等。十月革命后,列宁面对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积极倡导建立各民族联合的联邦制国家,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联邦制思想:民族自决权是建立多民族联邦制国家的前提;联邦制是同时解决革命、民族矛盾和社会发展这三重任务的最佳结合部;各民族共和国的平等和独立自立是维系联邦国家的根本原则;联邦制不是一种永久性国家结构,而是向单一制国家的过渡形式。列宁的联邦制思想是符合俄国国情的,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列宁之后,苏联在民族问题上违背列宁联邦制思想的根本原则,导致民族矛盾长期积累,联邦制严重变形,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坚决主张集中制,反对联邦制 1902年,高加索地区出现了一个阿尔明尼亚社会民主党人联盟。联盟发表的《宣言》中说:“我们认为将来自由的俄国必须建立一个联邦制(着重号列宁加)的共和国。”列宁于1903年写的《论阿尔明尼亚社会民主党人的宣言》中说:“事实上,从他们的观点出发能不能提出成立联邦制共和国的要求呢?……联盟如果要立论前后一致,就应当从纲领中删去成立联邦制共和国的要求。鼓吹联邦制和民族自治,不是无产阶级应做的事情……。无产阶级应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各民族尽可能广泛的工人群众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便在尽可能广阔的舞台上为民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而斗争。”(《列宁全集》第6卷第295页)  相似文献   

5.
苏维埃国家是苏联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苏联称它目前的国家为“发达社会主义的国家”。从六十年代以来,在苏联党的文件、领导人讲话及理论界的著作中,对国家有不少论述。为了对当前苏联国家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本文简要介绍苏联国内对苏联的国家机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作用、以及社全主义国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论述,供研究苏联问题的同志参考。 (一) 国家机构: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1977年宪法第70条规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统  相似文献   

6.
<正>联邦制和单一制均是国家结构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结构形式和相互关系。相对于单一制而言,联邦制则是通过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分权来实现国家权力的运行。联邦制体现的是联邦成员之间的一种联盟关系。实施联邦制的目的与单一制一样,都是要建立统一的国家。虽然联邦制国家的存在有其历史和现实合理性,但联邦制存在着两对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联邦中央与联邦成员、联邦成员与联邦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根据各国的历史条件和民族关系,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政治形式来解决民族问题。这三种不同的政治形式是民族自决权、联邦制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决权就是被压迫民族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直至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权利。联邦制是由两个以上的共和国或州、邦组成的联盟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有些同志说,这三种政治形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形式,都是马列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在我看来,这些同志的观点不完全符合马列主义的原意。因为马列主义的原意  相似文献   

8.
苏联有100多个民族,15个加盟共和国,民族矛盾长期未能真正解决。戈尔巴乔夫执政后,随着民主化、公开性的推行,民族矛盾表面化。民族关系是苏联社会的晴雨表,有必要对它的历史、变化和现状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9.
特殊日子里置身红场 我访问俄罗斯巧遇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8月19日。这一天恰好是苏联共产党亡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亡国1O周年纪念日。 1991年8月19日凌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废绌戈尔巴乔夫的总统职务,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并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8月22日,戈尔巴乔夫宣布撤消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解除其所有成员职务。8月24日,迫于苏联激进派首领叶利钦的压力,戈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8.19”事件发生后,原本就有民族主义情绪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格鲁吉亚等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告独立。12月21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和乌克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08,(6):42-42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做出的呢?党史专家龚育之介绍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纲领。这部建国纲领的一个重大贡献、重大创造,就是确定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  相似文献   

11.
比利时1830年独立建国,实施单一制,以法语为官方语言,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国内地区民族分离问题实行族群联邦制。然而,族群联邦制并未解决困扰比利时的国家整合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弗拉芒地区的独立倾向。该研究尝试超越制度主义范式局限,从历时和共时视角剖析比利时族群联邦制的生成和运行,探究导致国家民族共同体构建困境的深层机制。族群联邦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相关国家是否经过真正意义上的内生性国家建构,国家民族共同体能否在单一性和多元性之间达成均衡,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利时族群联邦制的危机归根结底在于超越族群分隔的包容性国家民族共同体的缺失。两大主体民族——瓦隆和弗拉芒之间从建国前到建国后,自始至终缺乏保证联邦制健康运行的“联邦共同意识”。  相似文献   

12.
胡美术 《前沿》2008,(12):85-87
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两者都属于国家的结构形式,但两者却属于不同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没有选择联邦制,这是中国共产党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间谍情报机构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8.19”事件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争取独立,1991年10月22日,前苏联国务委员会决定撤销克格勒,建立“中央情报局”。“跨共和国安全局”、“保卫国界委员会”及“边防军联合司令部”,原各加盟共和国国家安全机构受各国管辖。11月26日,叶利钦总统发布命令,正式取缔了克格勒,成立俄联邦国家安全局,直属总统领导并向议会报告工作。12月26日,在中央情报局的基础上建立了俄罗斯对外情报局,负责对外情报工作。1992年1月24日,俄罗斯又撤消了所有情报机构,组…  相似文献   

14.
全球新公害──俄罗斯“黑手党”子尧,杜宇俄罗斯“黑手党”,是对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黑社会组织的统称。在南苏联时期,这些黑帮组织只是些不成气候的犯罪团伙,至多从事些敲诈勒索、盗窃走私之类小打小闹的犯罪活动。然而,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特别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  相似文献   

15.
尹德明 《新东方》2007,(9):16-18
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处理中央权力和地方民族区域权力的关系,不仅是这个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政治制度层面的体现,还是涉及到国家结构形式是采取"单一制"或是"联邦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国家结构形式探讨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这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和中央与地方关系,更是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制度创新。中国人对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关注,最早是出于对未来政治发展过程中理想国家的憧憬。1894年兴中会创建时,孙中山把“合众政府”作为国家结构形式的理想类型,实际上表达了对以美国为典型的联邦制的一种向往。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践其联邦制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总理瓦·谢·帕夫洛夫同志惊悉格鲁吉亚共和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谨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和苏联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中共建立之初,主张实行民族自决,建立联邦制的国家政权。后来,经过不断探索,最终抛弃了联邦制的主张,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符合中国的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前苏联东欧地区经历了一场急剧的社会变革,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3个联邦制国家解体,国家数目由原来的8个演变成28个,国家格局也发生了重组。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原因,对此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但从国家体制方面对苏联解体影响的研究则显薄弱。通过分析苏联联邦制的设想与现实的反差,联邦制与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苏联宪法存在的法理缺憾,揭开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能够从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