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陳希佳 《中国法律》2015,(1):107-108,119,120
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仲’)本次的規則修訂除了進一步明確若干程序上的相關規定,也充分展現北仲邁向更加國際化的決心。謹擇要評述如下:(一)新增《國際商事仲裁案件收費辦法》:關於仲裁員費用,向來,中國大陸境內仲裁員的報酬是仲裁機構按爭議標的額收取仲裁費用中的一部分。各仲裁機構就其自身費用與仲裁員報酬分配的比例不同,雖然北仲在舊規則的情況下,已以分配較多費用作為仲裁員報酬著稱,但仍與國際上常見  相似文献   

2.
唐功遠 《中国法律》2015,(1):105-106,116,118
筆者作為商事仲裁用戶的代表參加了北仲《新規則》修訂的座談會和研討會,並提交過書面的修訂建議,在此基礎上,認為新規則充分體現了當事人的程序主體地位,是一套注重‘用戶體驗’的好規則。一、《新規則》的修訂過程注重當事人的仲裁主體地位仲裁規則的主要用戶是仲裁程序當事人,北仲秉承用戶至上的原則,一直致力於為用戶提供一套專業、高效、靈活、適用的仲裁規則。《新規則》的修訂歷時兩年,修訂的條款達數十處之多,重要修訂達十餘處。在此期間,北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2015,(1):104+115
北京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仲)於2012年啟動了第八次仲裁規則修改進程。本次修改在立足為當事人提供一套靈活、專業、高效、便於理解和適用的仲裁規則,使當事人體會商事仲裁制度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圍繞‘如何制定一部好的商事仲裁規則’、‘如何評判修改後的仲裁規則是否達到了既定的目標’等問題展開思考。在近兩年的時間裏,通過多種方式,徵求多方意見,確定了這一次規則修改的三大核心原則:第一,制定一部體現商事仲裁特點和規律的仲裁規則。仲裁之所以成為仲裁並  相似文献   

4.
陶景洲 《中国法律》2015,(1):108-109,121,122
北仲新規則對現行規則的修改體現了北仲仲裁實踐與國際仲裁的接軌,旨在提高仲裁程序效率、節約仲裁成本、為涉外仲裁當事人提供更靈活、及時的仲裁前救濟措施等等。新規則對現行規則的修改多達五十幾處,部分修改是對原文進行精簡和明確,便於當事人理解。下文僅對幾處具有突出意義的修改進行解析。1.追加當事人北仲新規則新增第十三條有關‘追加當事人’的規定。根據該規定,在仲裁庭組成前.當事人可以依據相同的仲裁協議申請追加當事人;仲裁庭組成後.追加當事人則需要經過申請人、被申請人以及被迫加當事人的同意。是否追加當  相似文献   

5.
董簫 《中国法律》2015,(1):113-114,127,129
仲裁規則作為仲裁案件的程序性‘法律’,其主要作用是為仲裁參與人提供指引、預期和規範,從而保證仲裁的合法、公正、靈活、高效。在保障仲裁程序效率方面,北仲的《新規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諸多條款進行了細化和補充,突出體現了提高仲裁程序效率的宗旨和目標,成為這次仲裁規則修訂的一大亮點,其實際效能必將在日後的仲裁實踐中逐步凸顯。一、引入‘誠信仲裁’原則濫用訴權、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雖然屬於偶發現象,但  相似文献   

6.
鄭潤鎬 《中国法律》2015,(1):111-113,125,127
北仲新規則最主要的修改集中於優化仲裁規則、提升仲裁程序的透明度和用戶友好體驗以及更加強調當事人意思自治並賦予仲裁庭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靈活推進程序的裁量權等方面。結合具體修改內容評述如下。1.程序方面的優化(1)請求的受理與變更2015版《仲裁規則》第11條為北仲或仲裁庭決定是否受理逾期提交的反請求提供了指引,明確北仲或仲裁庭應當考慮以下因素:反請求與本請求合併在一個案件中審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2013,(5):18-25,73-82
金融危機餘波遲遲未了,投資爭端等糾紛數量呈不斷上升之勢。商貿糾紛中,雖然訴訟仍是主要的爭議解決方式,但正在興起的商事金融仲裁的地位也不容小覷。在亞太地區「領跑」本輪經濟復蘇而引來眾多投資者的背景下,2012年亞洲各大仲裁機構受理的案件數量大幅增長。其中,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共受理案件1060件,新受理案件爭議金額逾154億元,同比增長33.77%。事實上,自1995年仲裁法實施以來,中國仲裁機構受理案件的數量和標的已連續增長十七年。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深和亞太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作為解決經濟糾紛的有效手段之一,商事金融仲裁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本期特選取北京市仲裁委員會關於商事仲裁、金融仲裁的年度觀察,評價近來中國仲裁規則的修訂,分析中國商事金融仲裁代表案例。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現行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由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1990年10月1日起實施。這部被稱為「民告官」的法律規定了行政訴訟程序的基本規則,實施以來,在解決行政爭議、推進依法行政、保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深入推進,行政訴訟制度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也日漸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適應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新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從2009年開始著手行政訴訟法  相似文献   

9.
黄進  杜焕芳 《中国法律》2011,(2):34-38,98-104
随著跨國經濟貿易活動日益频繁,國際商事爭議必然會越來越多。如何公平、合理、高效地解決國際商事爭議,促進國際商事交往的正常發展,無疑成爲當前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题。本文主要從中國的視角來谈谈近年來國際商事爭議解決遇程中呈現出來的一些發展趨勢,我们把這些發展超勢概括爲三個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資訊&數據     
《中国法律》2013,(1):51-55,112,116
人民網-人民日報評出2012年民主法治大事記: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總則;4月23日,中央部門2012年預算公開大幕開啟,共有92個部門公開了預算;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7月19日零時,中國地震局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了2011年決算書,當天有90多個中央部門在各自網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人權保障事業再次迎來新發展。從1991年國務院通過《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對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關人權的基本立場和實踐,到1997年、1998年中國分別加入《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再到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文本,中國的人權事業發展經歷了數個標誌性時刻,推動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選舉法》等人權相關法律的立法、修法進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更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重要原則具體落實到制度當中,在強調以司法制度保障人權的同時,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期特選取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周其華的文章,通過分析刑罰的目的,闡述人權刑事司法保障的重要性和實現路徑。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27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證監會發佈了《關於修改〈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的決定》、《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行政許可有關問題的審核指引》、《公開轉讓說明書》、《公開轉讓股票申請文件》、《定向發行說明書和發行情況報告書》、《定向發行申請文件》以及證監會關於實施行政許可工作的公告等7項配套規則。配套規則的發佈,標誌著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工作正式啟動,按照國務院決定的精神,7  相似文献   

13.
兩高熱點     
《中国法律》2015,(2):140-144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佈《人民法院工作年度報告(2014)》(白皮書),白皮書由‘執法辦案篇’、‘管理創新篇’和‘改革發展篇’三個篇章共十九部分組成,以全國法院2014年工作為基礎,通過具體的工作情況、豐富的案例數據、翔實的圖示表格,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了人民法院一年來的各項工作情況。白皮書發佈後,將繼續發佈英文版白皮書,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司法制度的瞭解,向國際社會全面展現我國的法治建設成就。白皮書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2016,(4):9-11
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7月18日至19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出席會議並講話。孟建柱指出,司法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中居於重要地位。司法責任制改革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石,對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兩年試點,司法責任制改革成效逐步顯現,符合司法規律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優秀人才向辦案一線流動趨勢明顯,司法隊伍活力不斷迸發,司法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正在提高,辦案質  相似文献   

15.
立法前瞻     
《中国法律》2015,(1):140-141
日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對國家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這部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必將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堅實的法律制度保障。國家安全法作為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律,貫徹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結構合理,內容全面,基礎較好。建議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修改,加快立法進程。日前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其中,針對草案中的地方政府規章不  相似文献   

16.
法規速遞     
《中国法律》2015,(2):137-138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修改重點突出亮點包括:進一步明確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專屬立法權事項。一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明確‘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二是根據2004年憲法修正案中‘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子補償’的規定,將立法法第八條第六項改為第七項,並對該項中的‘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增加了‘徵用’的情形。這兩處修改體  相似文献   

17.
師虹  林彥華 《中国法律》2020,(1):62-63,144-146
2019年10月1日,《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以下簡稱《保全安排》)正式生效:在此之前.香港仲裁程序的當事人如果希望針對內地的當事人獲得臨時救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仲裁規則賦予仲裁庭及/或緊急仲裁員的作出臨時措施的權力;從此以後.當事人則可以在中國大陸法院申請保全措施(包括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和行為保全)。  相似文献   

18.
張平 《中国法律》2013,(5):31-34,86-90
在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助益創新和技術發展的知識產權制度顯得尤為重要。知識產權保護的浪潮早已席捲全球,在改革開放的探索中一直積極追求與國際接軌的中國也不會固步自封而獨善其身。自1980年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來,中國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迄今為止,中國已經先後制定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單行法和19部行政法規,僅在版權方面,就從電腦軟件保護、音像製品管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等多個方面頒佈了10部法規。持續進行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動和不斷強化的司法保護,也使中國在加入《伯爾尼公約》、TRIPS協議等重要國際公約時的承諾得以踐行。然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五週年之際,面對美國連年發佈的《301條款報告》「重點觀察名單」,面對華為被封殺、光伏遭「雙反」的困境,我們也當警醒,知識產權不再只是保護創新的工具,而漸漸成為發達國家打擊發展中國家、構築貿易壁壘的有力武器。本期特選取張平教授的文章,客觀剖析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受到的外來壓力干擾,反思符合國情的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之路應堅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2013,(6):3-62
【正】2013年12月10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證券法(修改)和期貨法起草組成立暨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啟動證券法修改和期貨法立法工作。證券法和期貨法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兩部基礎性法律。證券市場方面,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市場基礎和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容量快速擴大,市場產品極大豐富...  相似文献   

20.
羅淑儀  趙曉耕  Zhao Hongfang 《中国法律》2013,(1):46-50,108,111
「無罪推定」的法律概念源起於古希臘及古羅馬,作爲法律原則,它最早由法國的教會法法學家提出,再由義大利的刑法學家完善它的理論。作爲成文法,則最早出現於1789年的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現已是多個國際公約確認的基本人權,香港的《基本法》也有相關原則。中國的《刑事訴訟法》也提出未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及罪疑從無的原則。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自古以來,不論中外,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