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年“到延安去!”曾经是一代青年的心灵呼唤和强烈愿望,他们宣誓“打断骨头还有肉,割掉皮肉还有筋,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去。”为什么他们要来延安?目的就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使自己成为一个最革命的青年。延安是我党培养治党治政治军英才的大熔炉。党的一大批干部在  相似文献   

2.
丁聪 《今日浙江》2011,(23):61-61
金秋十月,我带着求是杂志社的一些年轻编辑记者赴延安“走、转、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是我第三次来延安。,伫立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新细看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国的“黄克功事件”,再次陷入沉思。黄克功同志1927年参加革命,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团长、旅长。1937年1()月,时年26岁的黄克功在担任延安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时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  相似文献   

3.
来到延安,终于看到了当年亿万青年向往的宝塔山,自然要去一系列革命故居。从一个窑洞出来,又走进另一个窑洞,我弄清了自从1936年12月18日红军占领延安,到1947年3月18日撤离这11年3个月中,那一代伟人们所走过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金秋十月,进修班学员赴延安考察,这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间虽短,但感受良多。 感受之一:在延安,触动中国共产党之魂 一是体验到党与人民格外近。在枣园,当听到一曲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大家情不自禁地与延安人一起打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放声齐唱革命歌曲,在延河畔,延安的大嫂拉着学员的手,讲着当年毛主席的故事,大家边听边记;在窑洞里,朴实的陕北汉子叙述往事,令学员们久久驻足于黄土高坡上那个平常的小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身着戎装的讲解员把学员带入中国革命关键的 13年,大家感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5.
走进延安地区中小学,一股“继承革命传统,立志振兴中华”的热流迎面扑来。在这里,革命传统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延安儿女。“光明”在召唤延中校园里一块红色大牌上写着“光明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青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青年运动郑毛泽东同志从1935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到1948年指挥延安保卫战后进入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在延安地区共住了13年。这也就是人们通称的“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艰苦、最伟大、为胜利奠定坚实基础的时期,也是中国青年运动史册上令人向往、极有意义、十分光辉的一章。(一)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及其战友十分关怀和重视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他们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和变化,及时地对青年运动作出重要的决策,指引着它走上健康发展和向胜利前进的道路。1935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剧变。国际上法西斯反动势力抬头,各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在此情况下,共产国际七大决定建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要求各国党团组织实行根本转变。青年共产国际六大坚决贯彻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提出改造各国共青团,使之成为广大青年群众的组织,以适应建立世界青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党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上,也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这就要求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克服关门主义倾向,真正担负起团结千百万青年参加到党领导的抗日民族战线中来,反对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7.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到苏联去”,“到列宁主义的故乡去”,这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许多革命青年的热切期望。中共旅欧支部成立后,从中国革命需要出发,十分注意对革命青年骨干的培养,从1992年秋开始,先后选送张伯简、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熊雄、刘伯坚、季慰农、聂荣臻、李富春、蔡畅、朱德、李炳文、施盒生等前任苏联学习。现在,邓小平一行又向着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进发。 1926年1月7日晚,邓小平、傅钟、李卓然等20名旅欧支部的 党团员,从巴黎北火车站启程,乘从国际列车,穿过法德  相似文献   

8.
李醒 《当代广西》2005,(11):63-63
一段时间以来,新闻媒体每天的新闻报道都有这样的消息:××单位到××革命老区……到老区去做什么?干部说: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群众说:搞革命传统教育,何必都到老区去?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们到革命老区去进行传统教育,本是无可厚非的好事。然而,好事不能办成群众不满意的事。一是不能流于形式。二是不能舍近求远,铺张浪费。三是革命教育,不能变成“红色之旅”。群众说:革命传统教育,何必都到老区去?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诚然,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进修班学员赴延安考察,这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间虽短,但感受良多. 感受之一:在延安,触动中国共产党之魂 一是体验到党与人民格外近.在枣园,当听到一曲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大家情不自禁地与延安人一起打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放声齐唱革命歌曲,在延河畔,延安的大嫂拉着学员的手,讲着当年毛主席的故事,大家边听边记;在窑洞里,朴实的陕北汉子叙述往事,令学员们久久驻足于黄土高坡上那个平常的小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身着戎装的讲解员把学员带入中国革命关键的13年,大家感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在杨家岭,走进党的"七大"会址,一眼看到那熟悉的会标,大家在当年毛主席作报告的讲台上摸一摸,在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将士们坐过的简陋的木椅上坐一坐,肃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赴延安的14位陆川县青年刘毅生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当年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壮烈情景。抗战开始不久,全国就有大批青年自筹路费,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抗大学习”...  相似文献   

11.
2002年7月21日—27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第7届全国青年台胞传统文化教育夏令营在湖南举行,来自祖国各地的近百名青年台胞聚会湖湘,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幕幕。“人间仙境”喜开营7月22日,本届夏令营开营式在被誉为“天然大氧吧”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举行,这里群峰高耸入云,万木涛声欢唱,宛如“人间仙境”!全国台联副会长陈贵州在此向全体营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热情洋溢地说:“全国青年台胞传统文化教育夏令营已经分别在孔子的故乡山东、革命圣地延安、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革命老区井冈山、风景怡人的广西和河洛文化…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年10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省委党校组织的到延安的体验式教学。我们一行学员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清凉山新华社遗址.听了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看了老区人民的街头表演.车上高唱延安时期的革命歌曲.所到之处.无不为延安人民对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厚感情所感动.无不为老区人民弘扬延安精神奋发创新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风貌所激励.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大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心醉神迷。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他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带进城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意识形态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14.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战斗和生活了13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革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期间,在制定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设计中国未来蓝图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流浪者萧军     
被誉为“东北作家群”领头人的萧军,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给人留下了很多的疑问。萧军骨子里散发着一种“流浪汉”气息,他是现实的跋涉者、漂泊者。他天性爱好自由正义,不断地同旧世界、旧生活、旧环境发生本能性、必然性的冲突和对抗,不断地向新的光明世界和人生开拓、追求,这几乎构成了他人生的全部内容。从东北到上海,从上海到武汉,从武汉到山西,从山西到延安,从延安到成都,又从成都到延安……“文坛独行侠”“十足的流浪汉”,几乎成为萧军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经历了从培养“革命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青年”,到“四有青年”再到“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性跨越,逐步走向成熟。百年来,党的青年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以“推动发展”为主线,以青年成长成才为本,以“德才兼备、信念坚定”为基本要求,以共青团为主要工作载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新时代新征程上,总结历史、点亮未来,回顾党的青年人才培养历程,对于扎实做好当前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年前的一天,上海市第一收容教育所(即妇教所)所长在大门口遇到几个收教期满,行将离所的学员,就问她们:“你们回归社会后到哪里去?有什么打算?”这些女青年一脸茫然……所长心头一紧:如果她们出去后“重操旧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青年人才思想十分丰富,其中,他对青年人才的作用及提拔青年人才的办法论述得非常详细,不仅认为青年是革命胜负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的”,而且,在选拔青年人才方面,列宁也以身作则,并从制度上进行了探索,不愧为俄国青年人才开发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9.
南东政治学院学报 一、强化思想教育,端正学习目的目前。军校学员大多数学习目的明确,动机端正,学习自觉性高。但也有一部分学员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从地方青年学生学员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慕名”而来。这主要是一些城镇来的学员刚到军校,一切比较新鲜,久而久之,新鲜感没有了,积极性有所削弱。一种是冲着军校的“优厚待遇”而来。这主要反映在一部分从农村考入军校的学员身上,他们上军校并不单纯是为了献身国防,而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从士兵学员看,在校期间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学习、工作平平淡淡。从干部学员看,上学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机关动态》2007,(10):17-17
为了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和党性观念教育,近日,由市委组织部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范志伟同志带队,组织以青年党员为主体的该部机关于部赴井冈山慰问第十八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并考察参观了革命历史旧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