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谭立独 《工友》2009,(4):6-11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创业板”,创造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温州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打工一族前往淘金。温州有777万常住人口,而外来人口就达300万,其中,湖北籍约有48万。  相似文献   

2.
况成国 《工友》2012,(6):36-37
十堰是外出务工大市。据统计,十堰农业人口243.43万,其中农业劳动力135.2万,外出打工的农民工72万余人,约占全市农村劳力的50%。纷纷外出淘金的农民,虽然比在家乡挣的钱快了些、多了些,但其权益受损问题较常见,如资方无故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漠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侵犯职工人身权益等问题较突出。  相似文献   

3.
尹祖光 《农村青年》2010,(10):40-43
辞职办网站 1976年4月,徐文财出生在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一个农民家庭。1994年,初中毕业的徐文财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毅然放弃上高中的机会,来到杭州一家服装厂打工。打工生活是忙碌和辛苦的,多年的打工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了在外打工的艰辛。  相似文献   

4.
樵翁  赵祥文 《工友》2008,(10):10-12
因贫辍学,年仅14岁的陈龙踏上了打工之旅 2005年元宵节刚过,湖北襄樊市所属的枣阳市兴隆镇李楼村四组农民陈树敏就央求准备外出打工的乡亲们把儿子陈龙带出去一同打工。这年,陈龙才14岁。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说打工不如当老板,其实打工是很多人事业成功的起点。贵州省安龙县兴隆镇一位名叫刘金鑫的青年,就是利用外出打工学到的技术和挣回的资金,回乡创业办桑蚕养殖基地,并成立了安龙县安格锐桑蚕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了该县兴隆、新安等乡镇80余农户到基地打工学技术,规模生产蚕种和种桑养蚕。仅2009年就实现收入200多万元,还带动80余户养蚕户实现收入40万余元。  相似文献   

6.
乐乐 《农村青年》2008,(5):36-38
11年前,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农村青年,在城里打工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原本处于弱势的他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了胜利。从此,他迷上了法律,一边打工,一边钻研法律,并发誓:要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帮助更多的和自已有同样遭遇的打工兄弟。结果,近4年来,他不仅为3000多个“打工仔”打赢了官司,而且还通过自学拿到法学本科文凭,并获得了律师从业资格,成为湖北省代理劳动争议案件最多的人。从一个没有文化的“扁担”,到令人羡慕的大律师,他是如何一路走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吴雨  张国平 《工友》2010,(1):22-24
“打工潮”、“打工热”,夺人眼球的字眼折射了中国经济的繁荣,更透视出当下中国农民渴望早日脱贫、快奔小康的急切心情。  相似文献   

8.
北京五环路外一个静谧的村庄里,从北京陶瓷研究所自动到乡下来的陶艺家周永阳正带着他的几个弟子点炉烧窑。他们的窑房位于一望无际的旷野之中,夜深人静,连一声咳嗽都能传得很远。冬天这里寒风刺骨,气温比城里至少要低好几度。北京周永阳艺术工作室的师兄弟们,已经在这里呆了三年多了。几年前,当他们从北京繁华的市中心来到这个被大片农田包围着的乡下时,村民们大都投以好奇的目光。他们似乎很难理解:乡下人都到城里面打工淘金,这户城里人怎么到乡下谋生来了呢?  相似文献   

9.
来自湖南山区的农家大嫂郭玲,曾经因为年龄偏大,四处找工无门,后来突然发现给打工兄妹洗衣服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商机,于是她转变观念,专门给打工兄妹洗起了衣服。如今,她的月收入竟然达到了数万元!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3,(11):52-52
少装蒜 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哥们儿给在黑龙江打工的哥们儿发短信:“北京人快疯了,雾霾太大,站在天安门城楼下都瞅不见毛主席!"  相似文献   

11.
熊国春 《工友》2008,(2):52-53
2月3日下午,在湖北汉川合兴包装公司打工的四川、河南等地的37名农民工分别在武昌站登上了返乡的列车。至此,在汉川打工需回乡的637名外地农民工全部平安返乡。  相似文献   

12.
彭冰 《工友》2006,(1):6-8
2005年9月14日一大早,从湖北到东北打工多年的农民工王晓桥,走进了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总工会的办公室。一个月前,王晓桥带领20多个在扶余县打工的同乡兄弟自发要求成立农民工工会,今天,他正式来“找组织”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初,一个名叫刘丽的安徽籍普通打工妹突然被成千上万的网友所关注,人们感叹之余.纷纷发自内心地称赞她是“最美打工妹”:在厦门一家足浴城打工的刘丽,每天要连续工作12小时,月收入不过2000余元,却从2001年起,连续8年将大部分的打工收入用来资助那些曾经跟她一样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时至今日,她先后资助了58个贫困孩子上学,目前仍有37个孩子接受她的资助。  相似文献   

14.
罗伟 《工友》2010,(1):38-40
为养家糊口到煤矿谋生的农民工能够做出多大的事业?从鄂西北大山里走出来的一位汉子,不仅通过挖煤改变了命运,还成功带领家乡1000多人外出打工,让乡亲们集体脱贫致富。他,就是被誉为“打工皇帝”的湖北郧县籍企业家张兴良。  相似文献   

15.
德民 《农村青年》2009,(2):28-30
多年来,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卟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均为老人和小孩,家中的承包地由老人和孩子广种薄收,粗放经营。虽然也有人希望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其他人耕种,但家家如此,村村相似,转让给谁,谁也不愿要。看到这种情况,有一位在外打工十多年的年轻人,不顾亲友们的反对,放弃工资收入尚可的打工生涯.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2013,(10):47-47
问:2012年12月,我去海南旅游时被旅游园区的椰树枝砸伤,导致胳膊骨折。目前我需要二次手术,该怎么走法律程序?答:可以到海南旅游园区所在地管辖法院起诉,也可以在北京起诉旅行社,将海南旅游园区作为第三人,这样北京的法院就具有管辖权了。  相似文献   

17.
快乐做月嫂     
饶燕枝 《工友》2011,(11):24-26
重做学生参加月嫂培训 今年44岁的周伏珍来自咸宁嘉鱼县的农村。在到武汉打工之前,一直都生活在乡下。因为老公在武汉打工,她随之到城里找事做。  相似文献   

18.
晓红 《农村青年》2014,(3):14-17
认识了 故事,得从头讲起. 凤姐初中毕业就到成都打工了,在一家食品厂做送货员。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四月间,海南香蕉遭受“蕉癌”流言袭击,大批香蕉运不出去,“含冤”烂在地里,蕉农损失惨重。表面上看,事情起因于媒体一则关于广东香蕉感染巴拿马病毒造成减产的报道,随后被讹传为海南香蕉感染“蕉癌”,又进一步演化成“吃香蕉致癌”的流言,导致海南香蕉价格从每公斤3元暴跌至O.3元。半个月后,农业部发布消息澄清谣言,海南省政府拿出100万元对香蕉过海运输进行补贴,香蕉价格才开始逐渐回升。然而遭此一劫,海南香蕉却遭受了高达5亿元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刘永峰  余明忠  刘昌海 《工友》2009,(12):20-21
打工挣钱,千万不能仅听“媒妁之言”,还要多长点心眼。特别是“听说”要到边境省份打工,更要小心谨慎。毕竟,靠偷渡外出打工者,在境外得不到法律保护,更不会受到雇主的尊重。本案中,工亡者家属得到了10万元赔偿,这个数字绝对不是一条鲜活生命的“定价”,但即便如此,这已经是湖北十堰市司法机关出手,尽了最大努力才得到的“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