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新模式需要从准确定位特色产业、推动业态融合,挖掘文化资源、彰显乡村魅力,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带动乡村生态宜居,加强人才培育,提供人才支撑等方面来推动。准确定位特色产业,推动业态融合。特色产业的选择首先应根植于自身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历史文化等优势。一是统筹规划、差异化发展。应把握自身资源禀赋与特色条件,结合当地现实基础因地制宜,统  相似文献   

2.
特色小镇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整合区域资源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特色小镇的规划布局、特色产业、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下足功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山西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规划滞后、特色产业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为此,要通过提升规划编制质量、强化机制保障、培育特色产业、夯实资金人才基础等措施,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3.
那仁满达 《实践》2016,(4):41-42
正近年来,苏尼特左旗紧紧围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旗经济发展支柱和特色产业,打造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我旗先后被国家和自治区命名为"中国蒙古族德格苏之乡""中国蒙古族塔穆嘎文化之乡""内蒙古乌兰依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沙嘎文化传承基地"和"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基地暨肉石之乡"。  相似文献   

4.
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当前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的路径演变,即生产生态系统的自我完善,生产、商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交织与互动,柔性需求引致的产业交叉共生网络,以及产业、自然、社会、政务生态系统的区域耦合。通过对嘉兴特色小镇的调查发现,产业生态建设中最突出的是产业生态系统的“融合”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加快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链整合,弥补社区角色缺位引发的“空镇”现象,建设高凝聚与粘合能力的新型文化共同体,强化政务服务和政策供给的有效导入等。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就意味着大建设、大发展,落脚点是西部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参与西部大开发,黔南州要打好民族、生态、特色和旅游四张牌。 民族牌:黔南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无论从语言、服饰、饮食,还是从建筑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特色。要把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挖掘、展示出来,在生活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等方面都要显示鲜明吸人的浓郁民族特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12,(Z1):2-3
正近两年,原州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形成了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先后获得了"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建设先进县"等殊荣。大手笔编制产业规划。立足特色,挖掘内涵,  相似文献   

7.
正独特定位是特色小镇建设成败的关键。独特定位的确立和形成要依托当地产业资源、历史人文条件,是在"本色出演"基础上的升华。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保障,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中推动小镇产业升级和融合,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人们对特色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政府通过创新理念和包容性政策积极引导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  相似文献   

8.
民族聚居、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浓厚的伊犁河谷,在西部大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大量流失,要建设好秀美的“塞外江南”伊犁,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伊犁河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体育旅游融合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演进的新模式、产业升级的新动能。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路径。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核心是获取资源重新配置效率,通过资源共享、要素渗透、业态耦合、市场叠加、规制创新五大作用机制,一体化发展、产业重组、产业延伸、产业渗透四种模式,形成两业融合、三业融合的新型价值链。目前,国内外主要从"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结合我国实际,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有四个路径选择,即以赛事资源为核心发展体育旅游、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升级文化旅游、以业态融合为纽带融通文化与体育、以产业生态为核心促进文体旅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交界的南盘江流域,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一直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正因为如此,才保留了更多少数民族原征性文化、生态,随着全域旅游、山地旅游的兴起,这些原征性文化、生态才是大山地旅游的卖点。挖掘三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促进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交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桂黔滇南盘江流域是骆越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民族特色导向性产业政策。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主要应当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进一步落实民族自治权利;出台扶持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调整全国产业分工布局、支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构建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优惠税收政策;区域金融政策创新和实施扶贫开发政策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对于山西振兴崛起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应深入挖掘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通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进一步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山西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大力打造山西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创意品牌的情感内涵;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文化创意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亲""清"的创意产业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根本是保护、传承、发展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关键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扶持壮大一批文化企业、产业园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性产业,让文化资源转化为贵州后发赶超的强劲动力。做优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品牌竞争力。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博弈  相似文献   

14.
四川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 ,发展旅游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巨大的作用。必须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 (包括经营性文化和非经营性文化 )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用保护、传承、合理开发民族文化来支撑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省旅游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新思路 ,并提出了发展旅游业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当前,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面临智力支持不足、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不足、传统文化特色不突出、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不够等困境。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和传统文化的智力支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并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形成产业,同时,还需要多元利益主体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察哈尔民族文化作为典型草原文化的代表,其先进性的思想内涵对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推进地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制定地区经济资源特色的宣传主题词;整合商品标识,推行经典冠名;延伸服务性产业链条,开发察哈尔民俗氛围的饮食休闲场所及其旅游线路;强化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形成具有综合城市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7.
特色小镇必须具备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彰显特色的文化内涵、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灵活的体制机制。建设特色小镇,实现了资源、产业的融合,既意味着本地资源特色的彰显,也意味着文化特色的强化。特色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在力量,是特色小镇的发展活力和源泉,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受到政府和众多投资商的重视。贵州山地旅游资源(包括民族民俗文化)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极具开发潜力,在推动实施“大扶贫”战略中大有可为。用好用足山地资源,培育山地旅游产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我省土家族地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通过调研、借鉴外地发展山地旅游扶贫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党中央专门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对广西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来说,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区的各项工作,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发展方位,充分发挥发展优势,不断挖掘发展潜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快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和平安广西的建设,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开辟一条适合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提升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价值,加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从而走出一条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民族文化根植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历史积淀。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好民族文化产业,对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大力培育民族特色产业。本文以织金县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